首頁>育兒>

週末帶著孩子在小區玩耍,一群寶媽在聊孩子的事情,鄰居小雅開始吐槽自己家的熊孩子,說孩子最近不喜歡上幼兒園,早晨起床總是磨磨蹭蹭,害她遲到了好幾天。

聽到這個,坐在一旁的小林笑道:“你們知道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總是願意生病嗎?抵抗力差是一方面原因,二是孩子自我的機體反應,當孩子第一次生病的時候,他發現可以不用去幼兒園,那麼後來他就總想讓自己生病,這樣就可以不用去幼兒園了,身體知道他的想法,於是就老是生病嘍。”

​聽小林說完,在場的所有人都哈哈大笑,笑過之後,又都會在心裡不約而同地發出同感,女生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不舒服,而孩子們每個月也總有幾天不想去上學。

很多媽媽都發現,如果在孩子表達了不想上學的想法之後,我們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很難讓孩子接受。

盧梭曾說過: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換位思考一下,有時候成年人發脾氣,也不是為了很多原則和道義上的大問題,只是希望自己的想法能被接納和理解。孩子們在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想要得到的也是接納和理解,這種認同感可以讓他們迅速地擺脫壞情緒的陰影。

蒲蘭蘭有一本經典的兒童繪本《今天,我可以不上學嗎?》,這本書講述了小女孩蘭蘭在提出不想上學的要求之後,蘭蘭媽媽睿智的回答。

蘭蘭在提出很多漫無目的,不著邊際的想法之後,例如:想當時裝模特,想像公主一樣吃飯,想飛到天上去等等。媽媽都沒有急著否定孩子,而是統統給予了孩子肯定的回答,你可以這樣做,孩子的認同心理得到了極大地滿足,最後故事的結尾,蘭蘭乖乖地背起書包,跟著媽媽去上學了。

除了接納和理解孩子,我們可以讓去上學這件事充滿儀式感。

如送孩子上學路上的一句加油,接孩子放學回家的一個擁抱,我們要主動詢問孩子在學校的開心事和快樂的感受,而不是急於詢問孩子在學校有沒有惹禍和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樣做孩子對上學這件事接受程度會更高。

有人曾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有時候,我們把孩子的世界想得太複雜,孩子想要的只是單純的理解和認同,僅此而已,因為他們把我們當作最信任最愛的人,所以才會想要得到我們的支援和鼓勵。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願望時,不急於否定,耐心的傾聽,保護孩子的內心,孩子才樂於把父母當成可以傾訴的物件,否則,我們的道理也只是感動了我們自己,並不能算作是成功的教育。

想讓孩子乖乖上學其實很簡單,並不是簡單地講道理,而是看家長怎麼做了。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自制力差的孩子成績提升慢!3點建議幫你提升孩子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