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對於教育,作為父母都是盡心盡力的,但是有的時候總是會發現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點力不從心。父母對於孩子都是有期待的,有的期待比較高,有的期待比較一般,不管高低,都是希望孩子在將來有所成就。但是,當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不聽自己話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急躁的心情,最後就很容易變成棍棒教育,就很容易使家庭出現問題。

孩子犯錯後,家長的“忠言逆耳”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

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很暴力,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採用同樣的態度,同樣的訓斥,不僅僅孩子會覺得厭煩,家長也是會厭煩的。當孩子厭煩到極點的時候,就會反抗,家長認為自己的教育,孩子必須無條件的聽從,他們往往忽視自己對孩子說活的態度與語氣。

1. “忠言逆耳”會引發孩子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叛逆

在中國古代,就有“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話也成為父母教育孩子時經常說的話。對此,父母對孩子語氣態度是很強硬的。在孩子小的時候還沒有太大問題,隨著孩子逐漸長到,內心也是越來越敏感,父母的一些語言會影響他們的心理成長。對於這些父母而言,是不會想這麼多的,還是一如既往的強硬。這就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越是逆反,父母就越是生氣,最後就會演變成爭吵,成為難以化解的親子矛盾。

2. 孩子的“過激語言”大都來自家長的“忠言逆耳”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過激的語言感到驚訝,會去相反設法改變孩子的,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但是在大多數時候,問題其實是出在父母的身上。精神分析專家弗洛伊德認為:童年的創傷經歷,對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響。如果孩子出生在一個父母教育語言過激的家庭,那麼他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不斷的模仿自己的父母。孩子的一生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大,滬上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支招: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父母一定要選擇得當的話語,其作用可能真的影響孩子一輩子。孩子的暴躁脾氣多半是學習父母的。在教育的時候,父母對孩子過多的使用語言暴力,會使得孩子對自己越來越不自信,最後就會逝去安全感。

上訴的兩個反應可以用一個心理學來表示,那就是“超限效應”。

所謂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說話是門藝術,“忠言逆耳”也可以變成“忠言順耳”

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父母與子女的爭吵,而且爭吵的內容也是出奇的一致,要麼是指責孩子把精力用在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上,要麼是指責孩子還不夠努力,沒有挖掘自身的前例,只知道玩,要麼是在誇獎別人家的孩子是多麼的努力等等。不僅僅是孩子,想必很多家長在說多了之後都會感到厭煩,當孩子再犯的時候,也就會懶得說,直接就上手打孩子了,這樣的話,即使孩子有所成就,也不會被父母接受,最後就會逝去努力的自信。其實父母是能夠好好的與孩子說話的,,到底是逆耳的忠言還是順耳的忠言,都是取決與父母本身,只要他們想,還是能夠好好的與豪宅交流的。

1. 說話是門藝術,尤其是面對孩子。王了一曾經說過:“說話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難的事。最容易,因為三歲的小孩也會說話;最難,因為最擅長辭令的外交家也有說錯話的時候。”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無時無刻不用到語言,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懂說話這門藝術。在與其他人交流的時候,父母的情商往往比與孩子交流時要高。在父母的眼中,還是沒有真正的把孩子平等的看待,一味的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應該挺自己的話。自己對待孩子一直是以自己為高高在上的態度。其實任何一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需要被平等的對待。

2. 你會和孩子說話嗎?“忠言逆耳”和“忠言順耳”往往只在家長一念之間。很多親子關係不和睦的家庭,聽到父母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和他好好說不聽,就只能吵,吵不行就打,打到聽話為止。”在這句話中,父母的態度很明顯,錯誤全在自己的孩子,孩子不聽話就是錯誤的,自己打罵孩子是應該的。很多父母都會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會叛逆,需要更嚴格的教育方式來打壓。他們從來不會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有的家長實在是太看重孩子的成績了,認為孩子只要不學習在做的事情就是與學習無關的,這個時候大腦就全是指責孩子的話,就失去理性的思考,就會訓斥孩子,從而給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

蒙田曾經說過,語言只是一種工具,通過它我們的意願和思想就得到交流,他是我們靈魂的解釋者。

“忠言逆耳”要如何轉變成“忠言順耳”呢?

愛默生•艾格里奇在《養育男孩》中提出:媽媽們,如果你只能給兒子一樣東西,那就是給他尊重。只有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孩子才會相對的去尊重你,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或許會走偏,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慢慢引導,而不是暴力譴責。

1. 家長在說話時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孩子需要的只是“指導”教育專家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對你的態度。與人相處就像是在照一面鏡子,你對別人怎麼樣,別人就會對你怎麼樣,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也是如此,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會影響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孩子比想象中的更加在意父母的態度,有的時候孩子做很多事情就是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而父母總是會認為孩子還小,對待他們也像對待小孩子那樣,最後就會使得孩子越來越反感自己的父母,不利於和睦的家庭關係。

2. 轉變說話方式。把孩子當成一個“小大人”來對待。父母認為自己講的都是“忠言”,因此,不管孩子願不願意,都會這樣與孩子交流。實際上很多時候因為“忠言”被人牴觸,而使得很難改正自己的錯誤。如果語言順耳一些,可能就會得到相反的結果。父母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充分的尊重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當成朋友那樣對待,這就會使得孩子更加的尊重父母,也會聽從父母的話,容易改正自己的錯誤。

就現在的社會而言,“忠言逆耳”似乎不是那麼適用,現在人們的思想早就不是以前人們那麼愚昧,死板,佈置變通了。現在人們做事是多變的。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主要這一點,封建時期的教育出來禁錮思想之外,並不能真正的起到教育的目的,父母要轉變最近的教育思想,換個角度,換個語氣,換個思想與孩子溝通,只要是順耳的,孩子都是願意聽的,溫和的方式遠比暴力要有用的對哦。

31

藝術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讓孩子彎道超車,差生的救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