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教育的概念前面文章中說過,這裡不贅述。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怎麼才算教育的成功?

這是個很難的問題,我個人理解如下:

第一步:讓孩子可以學會保護自己。

我們是動物,高度文明讓我們可以標榜自己為“高階動物”,但內涵改不了。

動物有獸性,我們有人性,人性的善惡是爭論了幾千年的問題。

既然有關於善惡的爭論,就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們教育孩子的第一件事就要從自我保護開始。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而江湖又險惡。

我們必須要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壞人,要防範,要警惕!

要一以貫之,不能被麻痺,不能放鬆警惕。

出生、長大、衰老、死亡,這是一個自然程序。

誰都改變不了,孩子能夠按照這樣的階段走完一生。

作為父母,教育的第一步就算成功。

第二步:讓孩子未來能養活自己。

如果幸運,我們可以陪孩子很久很久,如果不幸運,未來可能孩子要獨自走很久。

孩子要,我們可以給。但有一天,我們不在了,孩子必須自給。

所以,教育第二個目的就是引導孩子學會謀生的手段。

自食其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這是自立!

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不勞無獲,這是規矩。

想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就要遵循這個社會的規矩。

第三步:涵養孩子樂觀、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活下來,能夠養活自己,可以劃分為物質問題。生活的品質高不高,生活得好不好,這是精神問題。

這方面的培養內容分別是什麼?顯然沒有統一答案,因為每個人經歷的不同,對於快樂和幸福的理解也不同。

經歷過生死的人,可能覺得活著就是幸福;感情豐富的人生,可能覺得身邊有一個自己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就是最大的幸福;窮困潦倒的人,可能覺得有房住,有飯吃就是幸福;久禁囹圄獄的囚徒,可能覺得自由就是最大的幸福……

不爭、寬容、謙讓、友善、禮貌等等,這樣的詞彙出來,會讓我們看起來就舒服,那麼孩子是一個這樣的人,肯定也會讓接觸他的人覺得舒服,真能做到如此,教育肯定是成功的。

具體科目古人已經為我們設定:

五常:仁、義、禮、智、信。做人起碼的道德準則。

美德:溫、良、恭、儉、讓。與人相處的美好品德。

品格:忠、孝、廉、恥、勇。人應該具備優秀品格。

當然,在我們的教育之路,以上只是選擇題,非必修課,但我們得讓孩子知道這些!

4、幫助孩子搭建夢想,確定未來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向和目標。

人生而平等,都有自己的價值。

小編才疏學淺,實在不知道該怎麼為搭建孩子夢想,但我們要知道什麼才算萬古流芳的人。

中國有兩個半聖人:

開萬世師表的至聖孔子是一位。

立德、立功、立言,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王明陽是一位。

晚清中興名臣曾國潘算半位。

中國有四位人傑:漢代張良、三國諸葛亮、唐狄仁傑、宋朝范仲淹。

自我價值究竟是什麼?其實這是一個總結題。“蓋棺定論”,是需要後人為自己總結的。但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一個優秀的人就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綜上所述,總結如下,翻譯成古文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古人說的是理想。我說的是實施計劃,可以立即執行,朝著古人的理想方向。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今天,我們要區別溺愛與愛;我們區別開教育與成績;我們要區別開高分與幸福。成功的路上也許不擁擠,關鍵我們是否選對方向。

希望我寫的東西可以給您一點啟發,讓我們的教育從引導孩子們有自我防範意識開始!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一直跟奶奶生活,媽媽“強行”將寶寶接走,半年後寶寶大變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