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的教育需要在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去完善。

當代的孩子教育,在有些家長眼裡,卻變成了老師和學校的事情。

然而,大多數事情老師是無能為力的,也是需要父母親自來引導孩子。否則你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偷的懶,將來都會變成深深的遺憾。

老師教授再多的知識也給不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有些孩子,從小就被父母慣壞了。

孩子從小就要學會自己獨立用餐,但總有一些孩子一到吃飯的時候就會鬧情緒。

好像只要有父母在場,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機率也隨著減少。所以很多孩子除了學習,自理能力幾乎為0。

培養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最重要的事情,父母要“狠”點心,縱使萬般不捨,也要懂得放手。

如果獨立自主、講衛生、整理東西等等這些自理能力,父母沒有慢慢教給孩子,那麼等孩子進入集體生活就會遇到諸多問題。

老師滿足不了你要的孩子道德修養

現在的人喜歡將沒有教養的孩子稱作“熊孩子”,其實沒有哪個孩子生下來就是喜歡搞破壞的熊孩子。

一個孩子的行為往往和家庭教育有關,什麼樣的家庭,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熊孩子只是現象,熊家長才是本質。

一個人無論成績好壞與否,品行是關鍵!道德可以彌補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陷。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家教有關。老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大於老師45分鐘的課堂教育。

孩子未來走得遠,不是看他的成績,而是孩子的品行和修養。如果說老師的主要責任在於教書,那麼育人的責任,更多還是要看家長。

老師給不了孩子所有的人生習慣

常說“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好習慣。”

0~6歲是我們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最佳時機,孩子人生的很多好習慣,大多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

孩子的習慣,往往都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的。父母的付出,甚至要比孩子付出得更多。

家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有的孩子把看書當習慣,是因為父母平時喜歡看書,一家人都把讀書當成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

有的孩子把玩手機當習慣,那是因為父母經常躺在沙發上捧著手機玩;

也有的孩子愛宅在家,還是因為父母一下班就窩在家裡看電視......

積極進取,有良好生活習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熱愛學習,能夠合理安排自己時間的小大人兒。

家庭父母的教育大於老師的習慣教育

從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家庭是他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接觸最多的人,最初的階段,他們都是通過模仿來學習適應這個世界的。

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會模仿父母的肢體動作;

看到電視,像父母一樣去找電視的電源開關;

過家家的時候,學著爸爸媽媽在玩具廚房裡切菜做飯......

等到孩子大一點,父母的一言一行,更加逃不過孩子的眼睛。說話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態度、生活的習慣,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

一個人所在的原生態家庭對他一生的影響都很大,夫妻恩愛,家庭和諧,在充滿愛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註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鬧的家庭裡成長的孩子要心裡Sunny很多。而這個是老師給不了的,卻能決定孩子一生的!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爸爸,我被人打了”,2位父親的不同反應,讓孩子走向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