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小宇,趕緊寫作業,一會兒要吃飯了。”小宇剛回家,媽媽就在催他寫作業,因為他每天幾乎都要花兩三個小時完成作業。小學一年級作業不多,但他卻喜歡拖拖拉拉,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媽媽把晚飯做好了,就小宇房間去看,卻見小宇正趴在地上玩拖鞋。“小宇,作業做完了嗎?”媽媽有點不耐煩地問道。“快了,媽媽。”小宇說。媽媽一邊說,一邊把作業拿過來開始檢查。翻來翻去,本子上就寫了兩個字,時間足足用了半個小時。“這是你的作業?看來你今天不想吃飯了。”媽媽終於忍不住了,把作業拍在桌子上,嚇得小宇大哭起來。這樣的情況幾乎天天都在上演,但小宇卻沒有任何的改變------

半小時寫兩個字,任何一個父母遭到這種情況都會發火。發火之餘,父母們應該多反思,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十個孩子九個慢,急沒有用,我們要先了解孩子缺少時間觀念的原因。

通常,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特別是是5歲時期,還沒有時間意識,所以,沒有時間觀念是正常的。

學前教育,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良好的生活習慣變得非常重要。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沒有時間觀念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注意力持續時間短

孩子跟成年人不一樣,他的注意力時間短,做什麼事情都是“做做停停”。如,小宇看見地上的拖鞋,注意力被拖鞋吸引了,寫了兩個字就停下來了。

2、不良習慣的影響

很多孩子在做事的時候習慣性地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邊吃飯邊看電視、邊幹活邊聊天等,這些都會給孩子樹立不好的榜樣。

3、做事缺乏計劃性

孩子做事往往是想到什麼做什麼,沒有計劃、沒有安排,所以就容易被環境吸引注意力。

生活中,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寫作業的效率呢?

1、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以身作則非常重要,如,說好了十點上床睡覺,父母就一定要睡覺,不能因為自己的工作拖延睡覺時間,否則不利於孩子改變做事慢的行為。

2、時間分隔法

父母要求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可以採用“分隔時間”的方法來達到目的。如,要用一個小時完成的作業用,可以把時間分成三段,每段20分鐘。中間休息5-10分鐘,這樣孩子就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完作業。

3、同伴互補

可以讓慢性子的孩子和性子急的孩子多接觸。這樣,孩子就會受到同伴影響,積極模仿急性子的孩子做事。時間一長,做事自然會快一些。

4、運用規則效應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也是如此。父母應該早給孩子立規矩,如,早晨6點半起床,起床整理好了才能吃早餐。如果孩子性子太慢,父母可以幫助孩子,但是不能包辦代替。

5、先做重要的事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一定要先做重要的事。如,早上孩子不想洗臉、刷牙,父母要告訴他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並要求他幾分鐘之內完成。平時的一點一滴的訓練,可以漸漸讓孩子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是可以排序的。這樣,孩子做事時就會有緊迫感與時間感了。

言傳身教,要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會天天向上。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有一種遺傳叫"只挑父母缺點長,優點一點不繼承",網友:真是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