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近幾年我一直在研究身邊人的性格,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那些凡是不愛講話,不喜歡錶達,且看起來情商不高的人,必然有一個聰明的媽媽 。

-01-

昨天,我在電梯裡遇到一對母子,小孩估摸著有六七歲的樣子。

一進電梯媽媽就開始叮囑:“書包裡的零食紅色袋子是分給你同桌的,試卷上的錯題整理在那個黃皮的本子上,水杯裡的水喝完不許剩”。

全程孩子一言不發,等電梯到樓下了孩子轉身要走,媽媽一把拉回孩子:“來,跟媽媽說再見”。

孩子順從的說了一句:“媽媽再見”。

看著這對母子離開,我不禁感嘆,做這個媽媽的孩子,太難了 。

這孩子從頭到尾都被媽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就連怎麼給同桌分零食也要被媽媽安排。

可想而知,這孩子平日在家裡肯定也是被媽媽管的死死的,根本沒有表達自己自由意志的機會。

這樣的媽媽看起來很負責,實際上她們的控制慾望極強,且內心極度焦慮,她們對孩子沒有建立起最起碼的信任感。

她們不相信孩子能自己吃飯穿衣,不相信孩子能自己完成作業,不相信孩子能自己去上學。

表現在行為上就是關於孩子的一切事情都想插一槓,以至於最後親手造就了一個巨嬰。

對於這樣的媽媽,我想說該放手時早點放手,吃苦要趁早。

千萬不要等到你已經不能為孩子擋風遮雨了,再直接將他丟進風暴中,那就是真正的不負責。

如果徹底放手對你來說很難,那就從孩子的穿衣吃飯這些小事情開始放手。

當超人媽媽雖然很有成就感,但也很容易沒有自己失去自我,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媽媽總是抱怨自己很累。

因為,你沒有給孩子一起分擔的機會。

-02-

我朋友是名副其實的學霸,她從小天資聰慧成績優異。

名校博士畢業的她一心先把女兒培養成和她一樣的精英,可無論她怎麼努力,女兒始終成績平平,甚至一度在班級裡墊底。

朋友為此非常焦慮,她不得不辭去了五百強高管的工作,全職在家輔導女兒。

有一天我去她家做客,她正在給六歲的女兒輔導數學作業,期間她不斷的重複一句話:“這麼簡單,你都不會 ”。

六歲的孩子正是學習的時候,有問題不會太正常了,可這位學霸媽媽就難以理解,那麼簡單的問題,自己的女兒竟然不會。

她一個問題重複了幾次之後徹底失控了,朝著女兒怒吼:“到底要我說幾次你才能記住?”

女兒見狀嚇得大哭,我趕緊去安撫,等朋友冷靜下來了,我將自己看到的問題給她捋了一遍。

首先,她女兒並沒有主動求助,她就自顧自的坐到女兒旁邊輔導作業。

這種情況下女兒很難全身心的集中注意力,並且遇到問題後也很難自己解答,她不敢肯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就會第一時間向旁邊的媽媽求助。

我聽到她女兒說的最多的是:“媽媽,你看對嗎?”

其次,媽媽一直重複一句話:“這麼簡單,你都不會”。

以成人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這對孩子來說本來就不公平,何況這位媽媽還是智商超群的學霸,對孩子來說壓力更大。

孩子如果表現的比媽媽好,媽媽會覺得學霸的孩子本該如此;孩子如果表現的比媽媽差,媽媽就會覺得學霸的孩子怎麼可以笨,一定是智商有問題。

無論孩子怎麼做,都不能得到媽媽認可和鼓勵,這對孩子來說真的是太痛苦了。

所以,孩子就會用沉默這種力所能及的方式來對抗媽媽,發展到最後,孩子會陷入極度的自我懷疑和深深的自卑中難以自拔。

-03-

第一次認識先生的時候, 我覺得他是一個人雲亦云很沒主見的人,對他沒有太多好感。

他的口頭禪都是:“你說的對”,“我也是這麼想的”,“我剛想說呢”、“就是你說的這個意思 ”。

可是仔細相處之後,我發現他眼光還是很獨到的,也能看到一些我看不到的問題層面,只是他不擅長表達。

起初我只是單純的以為他語言組織能力差或者詞語匱乏,直到我見到自己的婆婆,我就徹底明白了。

我婆婆在我看來屬於情商很高的那種,第一次去先生家裡吃飯,婆婆可謂是八面玲瓏,有點紅樓夢裡王熙鳳。

一進門婆婆就熱情的招呼我,先是從頭到尾把我誇讚了一遍,又順著把我父母也誇讚了一遍。

說罷就轉身指揮我公公去準備菜,讓家裡的哥哥去請親戚們,又暗示先生帶我去樓上休息。

婆婆這一系列的動作無非是想展示下她在家中的地位,我也趕忙誇她能幹,把家裡收拾的頂頂有條。

這倒弄得我不好意思了,我侷促的拿起杯子不知道說什麼,婆婆看出了我的尷尬,立馬說:“這一桌都是自家人,咱們不講那些禮數,隨意點”。

先生立馬附和道 :“對對,都是自家親戚,你別緊張”。

席間先生的舅舅問及我的工作,我的工作是做新媒體,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的清楚,就籠統的回答:“寫文章 ”。

婆婆見狀又替我解圍,說道:“她的工作和小偉(先生小名 )一樣,都是在做網際網路的,具體說了咱們也聽不懂”。

先生又附和道 :“對對,都是網際網路”。

婆婆怕舅舅繼續追問讓我不舒服,就趕緊找了一個大家都能聊的話題:“聽說你們北方人都喜歡吃麵,不知道這些菜你吃的習慣嘛”?

不得不說婆婆察言觀色的本領真的是非常強,她能細心地洞察到餐桌上每一個人的表情變化,然後適時的調整話題方向,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

但是,這樣一來原本該是先生表達的那一部分也就被婆婆搶了去。

有時候,婆婆只是看先生一眼就知道他要說什麼,就搶先幫先生說出來了,先生只能點頭附和。

時間久了,先生的表達慾望越來越小,表達能力越來越差,甚至沉默寡言讓人誤以為他性格很內向且沒有主見。

我把自己的發現告訴了先生,他激動的說:“你說的太對了,我從小就是這樣子,每次我想說什麼的時候,我媽就已經幫我說出來了 ”。

我知道,先生儘管在表達上不擅長,但他是一個非常好的傾聽者,所以他的人緣關係一直非常好,且總是能透過現象看本質。

所以我鼓勵他多表達,方法很簡單,就是每次我在搶先要表達之前,都會先問他:“你怎麼看呢 ”?

每次他說完自己的觀點之後,我都會表示驚歎至少是鼓勵,這樣一來他每次表達之後都能收穫肯定,就慢慢的喜歡上了表達。

所以,你看,擁有一位聰明的媽媽看起來是孩子的幸運,可如果這位媽媽聰明過頭了,對孩子來說何嘗又不是一種災難?

如果你正在試圖做一位完美的媽媽,那我勸你還是趁早放棄這樣的想法,與其天天琢磨這讓自己如何變得更好,不如教會孩子表達。

畢竟,誰都不是誰肚子裡的蛔蟲,如果你不能百分百的猜中孩子的心思,那就教會他準確的說出來。

相信我,只要是能清晰的表達出來的問題,都有解決的餘地。

47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塑造孩子的人生價值觀,經濟能力不是基礎,好孩子是父母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