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總是“窩裡橫”,到外邊卻很乖#
孩子在外乖巧懂事,回到家卻像個“小霸王”,相信這樣的情況讓很多家長都感到頭疼,有的家長可能認為家裡環境和家庭成員,孩子都比較熟悉才會這樣,出去外面比較陌生,缺乏安全感就不敢放肆,是孩子性格造成的。
雖說孩子性格怕生是一方面,但同時,也與平日家長對待孩子的行為有關,比如:1、大人對孩子無原則的愛孩子想要什麼、想吃什麼、想幹什麼,鬧一鬧、發發脾氣家長就給滿足,孩子都很聰明,所以下次遇到類似問題時故技重施,會再用這一招拿捏你,因為他知道家長是“愛”他的,是會滿足他的。
時間一久,自然在家無拘無束,沒規矩、不懂尊重、蠻橫等習慣,也就被養出來了。然而外面並沒有人慣著他,孩子自然要審時度勢。
所以,家長千萬別溺愛孩子,真正的愛不是由著孩子高興,一味地給予,而是在給孩子關愛和尊重的同時,指引他健康成長,教會他如何與社會相處。2、太護著孩子
每一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和欺負,有時候帶孩子出門和別的小朋友玩,都不忍心看到自己孩子吃一點虧,甚至遇到孩子之間的一些小矛盾或不愉快,就忍不住上前幫孩子,生怕被欺負了。這看似保護,其實也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我們終歸無法時刻跟著自己的孩子,做孩子的貼身保鏢。上幼兒園後,園裡就像個小社會,有各種各樣的孩子與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孩子之間的爭吵、矛盾在所難免。如果家長總是幫孩子解決,他也一次次失去了自己解決問題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機會,甚至會依賴家長罩著他。
在家長面前就會比較放肆,離開家長的保護後可能就秒慫了。因此,家長該放手時就放手,要讓花兒經得起風吹雨打日曬,就不能一直將花兒放在溫室裡。當然,當孩子真正需要你保護,比如人身傷害或心理傷害時,孩子之間玩沒輕沒重時,家長要及時干預,做孩子有力的後盾。3、父母的榜樣作用
同樣來說,父母在外會控制自己的言行,收斂自己的脾性,展現自己隨和的一面,到家裡這個安全港後就敞開展露自己的“真性情”,對孩子對家人嚴厲甚至用自己的音量或行為去壓制孩子和家人。
擺出一副“我叫你怎麼做就怎麼做”的姿態,這不僅給孩子不好的示範作用,也會讓孩子心理產生反抗,影響親子關係,遇上不愉快可能對家人也採取“橫”的態度,造成家人之間相互傷害。
而且孩子若從小在這樣的環境長大,也會相對比較脆弱、敏感以及缺乏安全感,在外可能表現出不善言談,回到家這個熟悉環境後,鬧情緒時可能就會對家人進行宣洩。
因此,在不溺愛的同時也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專制,應與孩子平等交流,遇事多商量,站在孩子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既有利於親子關係發展,同時也是在幫助孩子發展同理心,教孩子處事,好像一舉多得呢。
突然想到了一句話:耳濡目染就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