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昨天在學校門口附近的餐廳吃晚飯,聽到旁邊有位媽媽火急火燎得跟自已孩子說:快快快,快點吃,要遲到了,等會還有畫畫課。

孩子依舊是不緊不慢按照自已的節奏吃著。

媽媽急了:快點吃啊,這麼慢,等會遲到老師給你扣分,你就拿不到想要的禮物了.....

類似這位媽媽的現象其實在現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環境中非常普遍,也常常會在接孩子的路上聽到這些父母催促孩子去特長班的話,現在的孩子不是在特長班就是在特長班的路上,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特別是學前的孩子,趁學業不重,多學一些,尋找孩子的優勢,每天把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真的有利孩子的成長嗎?

最近在看帥健翔老師的《優勢成長》,這本優勢成長主要講的是讓大家去發現屬於自已的優勢,然後成長,但不要以為優勢是你本來沒有的東西,其實優勢有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講:你本來具有的東西,另一個層面是你後天去建立的東西,本來就有的,天生就有的叫做天賦,後天學習的那個叫熱愛。所以老師要傳達的一個理念是:你要把全部努力放在天賦上,把所有的專注放在熱愛上,相對輕易能夠得到自已想要的成績。

書裡面有講到我們應該如何去尋找到屬於我們的優勢然後去努力讓自已成長,其中有一個尋找的方法,去挖掘自已小時候(7歲前)做過的一些事情,用3個關鍵字去尋找:

01 快

孩子能夠一學就很快速掌握到要點,比其他人都要表現得好的。

02 樂

孩子能夠一學就覺得這裡充滿著樂趣、開心,想要繼續在這裡學的。

03 強

孩子能夠一學就比別人強,能夠迅速到下一階段的學習。

這3個關鍵點裡面其實也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去尋找,仔細觀察孩子平時的一些興趣愛好,去發現優勢與天賦,做到事半功倍。

我看到這,媽媽會用勉強這個詞來形容,孩子肯定是不喜歡,果不其然,與孩子溝通說她不喜歡舞蹈,而且很討厭。接著我問這位媽媽:還報了哪些特長班?

她告訴我還報了畫畫,小主持人,每週另外還有兩節英語課,這位媽媽是想要將孩子練成全能型的孩子啊。經過了解孩子在這麼多特長班中她最喜歡的就是小主持人,很喜歡錶達。

01 不勉強,尊重選擇。

我們家長的初衷是為了孩子能夠健康快樂成長,在學習中感受不到快樂,自然進步是很慢,吸收的東西就會慢,慢下來後與其他小朋友比就會打壓孩子的自信,如此陷入惡性迴圈,尊重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讓孩子自已去體驗,不要逼迫,把自由還給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這就夠了。

所以父母堅持過一段時間後依然沒有起色,就不要讓孩子跟著自已的意願,去做自已並不喜歡的事情。

02 發展長板,實現更多可能性。

我與這位媽媽分享了書中的一個新木桶原理:我們的老一輩都會教導我們要保持各方面都優秀,樣樣都行,特別是自已短板的地方更加要去花時間補起來,讓這個木桶能夠裝更多的水。而能夠順應現在這個時代的卻是新木桶原理:就是去發現自已的優勢,然後把這個優勢發揮到極致,你自然會有立足之地,在自已的領域內去做出一定的成就,然後去尋找與自已差不多相同的人,結合他人的優勢去組成一個新的木桶,然後去發展,去實現更多的可能性。

後來這位媽媽跟我聊過之後決定不堅持自已所見,選擇尊重孩子放棄舞蹈,把選擇交給孩子,讓孩子選擇並告訴孩子一旦選擇,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克服,要能夠堅持,因為這是你的決定。

為什麼有些孩子在同一個興趣班所展示出來的表現會不一樣?我們其實在生活中可以去觀察一下孩子,真正喜歡的事情會盡自已最大努力去學習,願意展示給大家看。而不喜歡的孩子,即便你勉強讓他去學了,內心其實是抗拒的,學的時候自然會學不好。

那我們應該如何去挖掘孩子的優勢呢?

臺灣漫畫家蔡志忠,四歲半的時候,就找到了他人生之路,就是繪畫,愛畫。他說要要畫一輩子,到今天也一樣。為什麼蔡志忠,在四歲半的時候就找到屬於自已的人生之路?

01 一個人唯有做自己最喜歡最拿手的事,才會得到最大的快樂。

蔡志忠其實就是找到了屬於自已最大的快樂所在,所以他能夠從這麼小就一直堅信自已的人生之路,最後實現自已夢想,成為漫畫家。

當孩子在做著自已喜歡的事情、擅長的事情時,沉浸在其中的專注度,做成那件事之後的快樂、自信是沒有人能夠給予的,是由內而發的一些情感。

02 不破壞,保持孩子原本的優勢。

我們做父母的要做到保護孩子的這種專注、喜歡,不要去破壞他,或許這其中就有屬於他的優勢所在。

比如:孩子在專注得搭著自已的積木,在建立著屬於自已的小世界,觀察到他的那種專注度其實是非常高的,這個時刻不要去打擾他,任由他發揮,發揮到極致,你會發現,在這個過程中,他會推倒重來,推倒重來......這個過程孩子就是沉浸在自已的世界中,忘卻了時間,這個體驗在我們成人的世界中其實少之又少,但在孩子的世界中卻會有很多,多讓孩子去嘗試,去發現,去探索,做父母的做到不打擾、破壞。

03 多體驗、感知,尋找更多可能。

小時候多去嘗試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可以在從中去發現孩子真正喜歡的到底是什麼,有些小孩會很幸運,很快找到自已喜歡並堅持要做的事,就像蔡志忠,但也有很多人很難尋找到自已喜歡並堅持要做的事,甚至是我們現在的成人,都難以把控自已的人生。多去嘗試,去體驗,去感知當下,什麼是生命的實相——生命的實相其實就是當下。未來一定是每一個當下串聯而成的,所以感知、體驗當下,才會有更多的可能。

不要包辦孩子的人生,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的選擇,父母做到用心的陪伴,不打擾其實也是一種成就。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李玫瑾教授的育兒祕籍,這3個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父母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