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覺得,孩子和媽媽之間是天然親密的:我有多愛他,他就有多愛我的。
可現實情況是,有些父母竭盡全力地去愛孩子,一不小心卻就成了他的仇人。
一次,我的一位朋友帶著她10歲的兒子來參加飯局:學習成績班級前三、游泳練出六塊腹肌、再加上遺傳了媽媽的高顏值,大家紛紛對孩子讚不絕口。
但接下來的發生的事,卻讓所有人都震驚了:飯前,孩子一直埋頭玩手機,朋友提醒了幾聲;開飯後他還在打遊戲,朋友就把菜夾到他碗裡,順勢拿走了手機。
孩子一下站起來去奪手機,嘴裡罵著:“你給我拿來!你有什麼權利?”他面前的菜也因為激烈的搶奪一片狼藉。
最終,朋友不敵一身肌肉的兒子,事情以手機歸還孩子告終。
要知道這位朋友在當地是位有名的校長,獲得過很多教育大獎、工作起來雷厲風行。“你給我拿來”這種話,恐怕除了她兒子沒有人敢對她說。
飯後,另一位朋友對我說:她是教育界名人,已經算是很懂教育的人了,尚且教不會孩子尊重長輩,這孩子未來怎麼辦?
可不管旁觀者多麼憂心忡忡了,朋友一家淡定得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
孩子幾句罵罵咧咧的話,許多父母像上面的故事一樣選擇忽略:孩子還小嘛,長大就懂事了。
但是,這種小事如果不早點注意,很可能就會埋下了不少隱患:
2018年5月,浙江溫州的一名中學男生在玩遊戲時,因為視線被媽媽擋住,瞬間發飆,狂打媽媽的頭;
2018年8月,一名12歲的男孩當眾掐住媽媽脖子,只是因為打碎東西被媽媽責怪了幾句……
越來越多的孩子,發洩心中的憤怒時,把拳頭對準了父母。
被孩子傷害得越來越心涼的家長,忍不住想問:我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怎麼反而養出個仇人?
朋友那件“旁觀者清”的小事,算不上嚴重,但就是很多家庭“養仇人”的典型。所有被孩子當做仇人的父母,都在該做的地方,少做了一件事;不該做的地方,又做得太多。
在孩子該被管教的時候,對他的任性視而不見,這是少做的那件事。
當兩歲的他打你,你說“好可愛”;三歲的他打了小朋友,你覺得“沒吃虧”;七八歲的他因為沒買到想要的玩具發脾氣。你總說“等他長大了就懂事了”,一味的包庇寵溺,明辨是非這些最重要的人生道理的機會就這樣錯過了。
作為父母,太迫不及待的要給出自己的愛,又做得太多。
我曾經遇到一個氣呼呼的小男生,媽媽沒有給他買心愛的玩具,氣得他撅起嘴巴,一個人自顧自走在前面,怎麼都不願意待在媽媽身邊。
我勸他:“別生氣啦,媽媽多愛你啊,每天給你做飯洗衣服,還老是帶你到處玩。”
他雙手叉腰,不服氣的抬頭:“這些本來就是媽媽應該做的!”
你看,他甚至會覺得:你天生就是欠他的,滿足他和順從他本來就是你的責任和義務!
我們總說,人都是有良心的,我對他好,他自然懂得對我好。但從孩子出生開始,如果你只是把一味的遷就、照顧當做教他愛的方式,那麼他就會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當;更來不及不去考慮為什麼會擁有這一切,就被下一波急切的關心淹沒了。
如洪水一般洶湧而來的愛,讓他逐漸失去了感知愛的能力,他的字典裡從來沒有“感恩”。
學不會感恩的孩子,也就無法覺察除了享受,付出和犧牲才是“愛”真正偉大的地方。而不理解這一點,只要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無論父母為他付出犧牲了多少,都會立刻變成他的“仇人”。
把父母當做仇人,受到直接傷害的是家人,而受到更大傷害的是被教壞的孩子。他們未來的路註定走得艱難,因為他的驕橫和暴戾換不來任何東西,除了失敗的人生。
如果愛太滿,就成了傷害他的刀。做到嚴而有愛,適可而止,才是高明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