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們要知道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真正的教育在於父母。那什麼是早教呢?

早期教育也叫做學前教育,是針對胎兒至進入初等教育前的兒童所進行的教育。但是家庭教育對寶寶的影響最大,透過早教我們可以鍛鍊寶寶的體能,智慧,心理能力等,可以提升寶寶的安全感,意志力以及目標感等。

寶寶自出生至2歲左右,是智力發展的感知階段。在此階段的初期即新生兒時期,嬰兒所能做的只是為數不多的反射性動作。透過與周圍環境的感覺接觸來認識世界。隨著生長髮育寶寶逐漸形成了隨意有組織的活動。下面介紹下寶寶發育的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反射練習期,出生—1月。寶寶出生後以先天的無條件反射適應環境,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嚥反射、擁抱反射及哭叫、視聽等動作。

第二階段習慣動作和知覺形成期,1—4月。寶寶漸漸將個別動作聯結起來,形成新的習慣,主要有吸吮手指、手不斷抓握與放開、尋找聲源、用目光追隨運動的物體或人等等。

第三分階段有目的動作逐步形成時期,4月~9月。從4月開始,寶寶在視覺與 抓握動作之間形成了協調,以後經常用手觸控、擺弄周圍的物體,例如一個多彩的響鈴,響鈴搖動發出聲響引起嬰兒目光尋找或追蹤。這樣的活動重複數次後,嬰兒就會主動地用手去抓或是用腳去踢掛在搖籃上的響鈴。顯然可以看出,嬰兒已從偶然地無目的搖動玩具過渡到了有目的地反覆搖動玩具,智慧動作開始萌芽。

第四分階段手段與目的分化協調期,9~12。寶寶的動作目的與手段已經分化,智慧動作出現。隨著這類動作的增多,寶寶運用各動作格式之間的配合更加靈活,並能運用不同的動作格式來對付遇到的新事物。表現出對新的環境的適應。寶寶的行動開始符合智慧活動的要求。不過這階段寶寶只會運用同化格式中已有的動作格式,還不會創造或發現新的動作順應世界。

第五分階段感知動作智慧時期,12~18月。當寶寶偶 然地發現某一感興趣的動作結果時,他將不只是重複以往的動作,而是試圖在重複中作出一些改變,透過嘗試錯誤,第一次有目的地透過調節來解決新問題。例如嬰兒想得到放在床上枕頭上的一個玩具,他伸出手去抓卻夠不著,想求助爸爸媽媽可又不在身邊,他繼續用手去抓,偶然地他抓住了枕頭,拉枕頭過程中帶動了玩具,於是嬰兒透過偶然地抓拉枕頭得到了玩具。以後嬰兒再看見放在枕頭上的玩具,就會熟練地先拉枕頭再取玩具。這是智慧動作的一大進步。

第六分階段智慧綜合時期,18~24月。這個時期寶寶除了用身體和外部動作來尋找新方法之外,還能開始"想出"新方法, 即在頭腦中有"內部聯合"方式解決新問題,例如把兒童玩的鏈條放在火柴盒內,如果盒子開啟不大,鏈條能看得見卻無法用手拿出,兒童於是便會把盒子翻來覆去看,或用手指伸進縫道去拿,如手指也伸不進去,這時他便會停止動作,眼睛看著盒子,嘴巴一張一合做了好幾次這樣的動作之後突然他用手拉開盒子口取得了鏈條。這個拉開火柴盒的動作是寶寶"想出來的"。當然寶寶此前看過父母類似的動作,而正是這種運用表象模仿別人做過的行為來解決眼前的問題,標誌著寶寶智力已從感知運動階段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看到這裡,我們已經確定了,早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早期教育最能夠開發孩子的潛力,不僅能夠開發孩子的智力,還能塑造孩子的品行和性格。

7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新 編 育 兒 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