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教科書上的孔子的一句話,孔子是位大教育家,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今天,我又想起了它。

昨天晚上下班後,吃過晚飯回到家裡。倒杯開水,悠然自得地坐著,我慾望時大時小隨著我的處境而變化,我一直想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旁邊我愛人正在教孩子學習。剛開始,傳來平和的朗朗讀書聲。很快,孩子學的不好,傳來媽媽批評的聲音,接來傳來孩子反駁的話語。很快,整個事情的節奏都不和諧了。媽媽生氣了,孩子不高興了,雖然還在教著,讀著,但心早已不在了,心在情緒中浸泡著。不用心做的事情是沒有靈魂的。這整個事件就是學習,局中人,孩子,媽媽,還有我半局中人。整個事件孩子和媽媽是當事人更是局中人。而我沒有在事件中心爆發點算半個局中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身體在事件中,我把心放出事件外觀察。

我們再來梳理一下。時間,人物,地點,事件。時間和空間沒有意義不是討論的點。事件是讀書學習,人物是孩子和媽媽。我相信大部分媽媽都是中國社會家庭教育的主力軍。此時此刻,在中國全國各地,不同時間,媽媽和孩子正在進行著我們討論的這件事情。我們國家流傳著許多,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知識改變命運。知識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學習書本是我們得到知識的主要方法。做事先得明白為什麼,大部分學習就是為改變命運。改變什麼命運,改變自己是普通人的命運。孩子和媽媽在同一事件中有不同的心態,不同的目的。中國成年人很少學習,因為知識改變命運,他們已經認命了,知識也就沒有價值了。孩子為什麼學習?子曰知之者不如學之者,學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天生對陌生未知的事物感興趣,學習也一樣。孩子開始都是很喜歡學習的,而後有人不愛了。回到事件本身,媽媽教孩子學習。孩子帶著學習新知識的樂趣,他是快樂的。媽媽帶著責任陪著孩子學習。媽媽覺得這些知識對她來說是重複的,沒有意義和樂趣的,她只想快點結束。好像工作和事業一樣,工作和事業本身沒有明確的分割線,唯一就是我們喜不喜歡,喜歡它就是事業,不喜歡就是工作。而我們的工作幾乎都是重複的。中國很多人乾的是工作,不是事業,因為他不愛他自己的工作。那重複的工作真的就是沒有意義的重複嗎?溫故而知新,世界上沒有絕對的重複,如果你願意用心去體驗。當媽媽把學習當成不得不做的工作時,她心裡想的就是快點結束。好比有人上班就想下班一樣。當媽媽抱著這種心態,去和孩子一起學習。一旦孩子沒有按照媽媽心中預期的樣子,媽媽心態就變化了。但是媽媽意識不到自己的變化,媽媽會認為是孩子笨或者不用心。也有孩子不用心,分神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不是大聲咆哮,因為咆哮發洩了我們心中的憤怒但離我們的目的越來越遠。不和諧的環境人根本不能學習。而我們想要孩子學習而不是咆哮,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永遠記得我們的目的,所有的調整都是為了達到目的。學習是我們和孩子共同的學習而不是責任。學習是天性和樂趣。用工作來對比學習。我們大人需要工作既能養活自己,自己同時也喜歡自己的工作。學習也一樣,孩子喜歡學習,我們也讓學習的知識有所用。知識用於實踐。會更深層的理解知識的作用。教會方法,不如教會思想。人的心理左右人的行為。孔子從不教學生學習,只是引導。受到壓制的人也可以學習的很好,一旦脫離環境,他就不會學習了。比如大部分我們的成年人成年之後再也不看書了,也有很多原因,關鍵還是不愛學習。你愛的東西,你怎麼都會有時間。如何學好,在於引導,在於思想,在於心。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硬核爸爸”帶娃,爸爸用紙板給孩子做玩具,網友:別人家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