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個朋友總是跟我抱怨:為什麼養個孩子那麼累,心力交瘁,還以為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就可以解脫了,沒想到比照顧小寶寶累多了。

我很奇怪,不是說幼兒園時期是最輕鬆的嘛?又不用輔導功課,孩子也不用老是要抱老是陪著玩了,為什麼還喊身心疲憊呢?直到有一天,我去她家做客才發現:她的累本身不是帶孩子有多累,而是她已經在過度養育了,她自己還不知道。

什麼是過度養育呢?她把孩子所有的事都攬在身上,不管孩子是不是能夠做得到,她都要親力親為。6歲的孩子玩玩具,還要媽媽陪在身邊教他怎麼玩,吃飯的時候,也是媽媽滿客廳的追著喂,而且還不好好吃飯,一下子要看電視,一下子喊要上廁所,還要媽媽給穿脫褲子,看到孩子幼兒園佈置的手工作業,孩子做得不好,為了讓孩子拿獎,自己又重新做一份…這樣就是過度養育了。

我驚呆了“那孩子在幼兒園沒有你的時候,他怎麼辦?”,“老師說他也會自己吃,但是吃不吃咱也不懂啊,這不是怕他餓著了嘛。”當媽媽做到這樣去養育孩子,能不累嘛?《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的作者朱莉.李斯科特曾經是斯坦福教務長,她認為這簡直就是給孩子一個清單式的童年。

過度養育的表現

1.對孩子過度幫助,總覺得孩子做不好。

有很多事情都是在孩子範圍內的,他們有能力做好的。就如上文中的孩子,六歲了已經可以自己玩玩具了,可以獨立進食和獨立上廁所了,但是媽媽還在全部包辦。根本沒意識到什麼年齡段可以掌握到的能力。

2.幫孩子選擇,甚至直接幫孩子做。

當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他會慢慢萌發一些獨立意識,特別喜歡自己做主,“我自己來”,“我會”,“我要這樣做”…可是家長卻不知道這是孩子們開始需要獨立了,什麼都幫他選好,幫他做,然後把他的獨立意識給扼殺了。

3.總是過於擔心孩子,對他過度保護。

在廣場散步的時候,總是看到一副畫面,孩子在前面跑,家長在後面追,“別跑那麼快,要摔跤了”,“不要去玩沙子,髒”,不要這樣做,不能那樣,總是擔心孩子受到傷害。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也要守在旁邊,不是怕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了,就是怕孩子被欺負了。

美國兒童發展研究學者福斯特·克萊因和吉姆·費伊杜撰的“直升機父母”說的就是這樣的父母了。他們把這型別的父母比做直升機,他們總是盤旋在孩子的上空,監視著孩子的一舉一動,隨時做好保護和糾正孩子的準備。

過度養育是一種惡性迴圈,家長做得越多,孩子的依賴性更大,最後需要父母幫忙的也就越多。

過度養育的危害

首先:孩子容易出現焦慮症。

澳洲麥考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12年發表過一項研究,他們統計了4歲孩子的各種狀況,5年之後再來看哪些孩子容易出現焦慮症狀。結果發現,4歲之前被父母過度養育的孩子,那麼孩子9歲的時候更容易出現焦慮問題。

其次:孩子缺乏自信,沒有生活自理能力。

美國瑪麗.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14年的研究中發現,那些被過度養育出來的大學生對家庭生活更加不滿意,感覺更不幸福,而且抑鬱水平也比其他人高得多,因為他們感覺到沒有自主,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能力。

每當開學季,在大學校園裡總是看到很多父母的身影,他們幫孩子拿著行李,幫孩子找宿舍後還要幫孩子購買各種生活用品,連鋪床都是父母代勞的。

曾經看過一則新聞,說是貴陽的某一所中學,學生們的早餐有雞蛋,可是大部分同學都沒有吃,老師很奇怪問為什麼不吃,一問才知道,原來是他們不知道怎麼剝蛋殼。

最後:影響親子關係

過度養育中父母總是什麼都替孩子做決定,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利,孩子感覺總是被人控制的,沒有任何自由可言,他就會有心理不平衡,慢慢的心理就會有抗拒,最後就會跟父母反著來,孩子很容易出現叛逆情緒。可是父母卻沒意識到這樣,他們反而覺得自己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孩子還一副不情願不接受的樣子,不能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最後造成親子有嚴重的隔閡。

我有個同事跟我講過她和她女兒的事,同事本身是比較強勢的人,在照顧女兒起居的時候也一樣照搬了強勢這招。從沒讓她女兒做過主,從小的選擇玩具,穿衣服還是裙子,穿什麼顏色的,到幼兒園報的興趣班,全權幫女兒決定。到高中分文理科的時候,她女兒對於物理化學一竅不通,反而對歷史地理很有興趣,學起來也容易。可是她覺得理科以後大學的專業選擇多,好就業。幫女兒做主選了理科。

可是那孩子根本就學不來理科,成績越來越差,後來就放棄了學業,高中都沒畢業就不讀了。而且從那以後,孩子也跟她說不上幾句話了,母女的親密感再也沒有了。

如何避免過度養育?

第1招: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在符合他的年齡段,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記得有位早教中心的老師講過一件事,在她任教的早教中心是面向一些0-3歲的寶寶的,在就餐的時候,老師們把寶寶帶到食堂,總是鼓勵寶寶們自己去碗架上取自己的餐具,然後排隊去打飯,自己做主選擇飯菜。就餐完後,也讓寶寶們把剩飯剩菜倒進垃圾桶裡,把餐具歸納到統一的地方。

結果出乎意料,寶寶們都能夠做好這些事,幾乎沒有哪個寶寶打倒過飯盒。雖然會吃得到處都是,但是放手讓孩子去做,會比我們想象中的好太多了。

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的,有很多都可以嘗試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做的。例如洗澡的時候叫寶寶拿好她的洗浴用品和讓他們自己選擇等下要穿的衣服,在玩玩具過後叫他收拾歸納好,外出的時候,給他一個小包包,讓他自己收拾需要帶的物品……別看這是一些小事,但培養寶寶的獨立性,事無鉅細,每一件都很有意義。

第2招:鼓勵孩子自由探索

寶寶們都是通過不斷的摸索去發現和認識世界的。他什麼東西都想摸一摸,碰一碰,這個時候要鼓勵他自己去探索,儘量限制和過度保護。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到處亂摸亂扔會傷害到自己或者破壞家裡的擺設,總是不給碰這個,不給碰那個,如果對小孩子限制得多了,他往後就不樂意再去嘗試了。所以我們可以把家裡的潛在危險因素給消除掉,給她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任他玩。

出門的時候也是一樣,他喜歡看花就看花,喜歡玩石子就玩石子,喜歡奔跑跳躍,爬上爬下,都讓他去吧。但是,也不是說給他自由探索就什麼都不理了,畢竟是小孩子,沒有分寸,家長一定要近距離看著,在孩子有什麼危險的時候馬上能給他保護和幫助。這樣自由自在去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會越來越自信。

第3招:教孩子直面挫折。

孩子在獨立探索的時候總是會面對各種挫折,這時候我們要用語言去引導孩子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還要給孩子獨立處理自己情緒的機會。

就如孩子小寶寶想自己穿鞋子,試了很多次都穿不了,這就是他面臨的挫折。我們家長可以蹲下來跟她說“穿不好鞋子,很難過是不是?可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穿鞋子哦。”說著,直接教她穿鞋子的步驟。然後再拿布娃娃來和小寶寶一起多加練習。

在生活裡的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嘗試,她們學會了面對挫折的態度,相信往後的人生即使面臨再多的困難也不懼怕了。

世間上大部分的愛都是以團聚為目的的,而只有母愛是不斷走向分離。媽媽們要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要知道,孩子不會永遠都弱小,而且父母也不可能時時刻刻的保護他。只有讓孩子獨立,他們才能迎風長大。家長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有能力,自在自主的生活。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到了語言敏感期開始說髒話,父母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