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首先,我們已經知道,兒童的成長髮育有所謂的敏感期,有些時候,孩子一些看上去的不良行為,比如喜歡做危險的動作、對生殖器官感興趣、特別喜歡說大便放屁之類的話等等,都只是因為他的這方面敏感期到來了,並不一定是受到同學的不良影響,不要錯怪了同學,即使是同學先有的行為,也很可能是因為那個同學的敏感期到來,同學不一定是壞孩子。何況,你的孩子有了這種行為,也會影響其他的孩子,硬要找出一個負責人,是誰也說不清的。建議父母們都去找關於敏感期教育的書籍來學習一下,就能減少很多焦慮,同時,也就知道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最大效能的成長。

其次,模仿,是孩子的天賦特長,越是聰明的孩子,越是能夠模仿得惟妙惟肖。如果孩子真的學到了一些不良習慣,也說明孩子的學習力模仿力很強,那麼,如果有了其他的學習和模仿物件,他也很快能調整過來,因此,也不需要焦慮,反而應該好好去培養這樣聰明的孩子。

那麼,如果孩子出現了一些不良的行為,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呢?下面,我們就給出一些建議:

當孩子有了不當的行為,家長只是口頭上制止說,不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是不管用的,而且,道理講得越多,否定的詞彙越多,孩子出錯的概率就會越大。孩子的的不當行為,只能用得當的行為替換掉,才能真的改正。所以,父母應該給孩子示範什麼才是正確的行為和語言,或者,帶著孩子一起做正確的事。而且,這種示範和帶著孩子練習的行為,要不斷持續的做,直到替換掉不良的行為為止,這個過程當然還是需要父母的耐心和信心,以及用心的陪伴。

當然,父母在引導的過程當中,孩子一定會說,是他這麼說的,他就是那樣做的,他媽媽也沒管他之類的話,這時候,我們千萬不要說出那些無效的語言,比如:“別聽他的”“他不對”“不要理他”,這樣,否定了他很好的夥伴,他身邊的人,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有挫敗感,是不能起到好的效果的。

我們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分清角色,並確立自己的角色。就是說,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的角色是不同的,告訴孩子,“他是他,你是你”“他是男孩子,男孩子會那樣做,你是女孩子,女孩子要這樣做”“他八歲,八歲可以那樣做,你三歲,三歲應該這樣做”“那是在幼兒園,幼兒園裡可以那樣做,現在是在家裡,在家裡應該這樣做”。我們要告訴他,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做法是不一樣的,讓孩子明確自己的角色,這個時間這個地點,我應該這樣做。

此外,孩子學會說髒話,也是令父母特別頭疼的事情,尤其是當孩子總是當著親戚朋友鄰居的面說,會覺得特別尷尬。

其實,前面我們就提到了,孩子說髒話,是語言能力發展必經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認識到語言的威力,原來這樣說話,可以令到別人不舒服,於是,他嘗試用語言攻擊別人,可能是一種好奇,也可能是一種釋放。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說髒話,不影響他的安全、他的健康,也不影響其他人時,可以不管他,給他嘗試的機會,等到他發現,他這樣說,也沒有什麼效果,也沒有引起其他的注意,慢慢的也會覺得無聊,況且他也不是真的知道髒話的含義,過不了多久,也就不再說了。

而如果影響到了其他人的話,父母就應該做適當的引導了。首先,我們不要指責孩子,因為指責的語言是無效的。你可以告訴孩子,第一、這個詞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對誰可以說。比如,“你長的真像豬”這句話可以在看書時對書說,第二,還要告訴孩子,什麼時候對什麼人不能說,比如,“這個人是你的阿姨,你不能這樣說”,第三,還應該讓孩子知道,你這樣說話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你現在應該怎樣說。比如,“這樣說話,會讓別人覺得我們很沒有禮貌,我感到很難過,你現在要對阿姨說聲對不起”。

我們在前面的課中講過,當問題出現時,首先要區分這個問題是屬於誰的。孩子有了不良的行為和說髒話的習慣,這是屬於父母的問題,因為孩子並沒有遇到困擾,困擾在父母。那麼在溝通時,就要用表達自己感受和需求的方式來達成共識。所以先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會讓父母感到很難過,再告訴他怎樣做是更好的。這是一個模型,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使用。

以上的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今天就講到這裡,再會!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是“內部語言”在發展,家長要懂“階段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