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瑞丁老爸啟蒙學院”,一站解決家長的教育困惑。讓孩子擁有最有價值的童年!
1
一位家長經朋友介紹,帶著10歲的兒子小L前來拜訪。
媽媽對我說:“陳老師,你是不知道。我這個小孩,什麼都喜歡和我反著來,真是太痛苦了。你有沒有什麼辦法?”
我估摸著媽媽要開始大倒苦水,但是當著孩子面說他的不是,委實不妥。連忙找個藉口,讓別的老師幫忙帶小L去閱覽室看書。
媽媽向我說了很多不如意:家裡老人從小寵孩子,家庭教育理念矛盾重重;孩子從小就很挑剔,幹什麼事情都不配合;現在大一些了,特別叛逆,口頭禪就是“我不要”和“不喜歡”。家裡要為了“按時起床”、“快點完成作業”這樣的事鬧得雞飛狗跳。
我趁小L倒水的時候,悄悄觀察了下。花樣年紀的小男孩,神情懨懨地,看上去一點活力也沒有;個子小小的,一張臉上總帶著莫名的不高興。
恐怕連今天被媽媽帶來,孩子也是不願意的吧。
等媽媽斷斷續續述說了四十分鐘家庭矛盾和孩子的缺點以後,我問:“那我們現在來說說好的事情。你覺得你的孩子有哪些優點?這孩子有做過什麼讓你感覺自豪的事?”
媽媽愣了一下,然後直截了當地說:“他沒有什麼優點吧?”
“一個人哪裡會沒有優點?再怎麼樣也會有幾個吧?”
媽媽還是搖頭。
我說:“剛才小L不是下來自己倒水嗎。他事先去洗手,向老師要杯子等等都自己完成,看得出來孩子挺自立的呢。”
媽媽回答:“這些不是很普通的事嘛,也算不上優點吧。他的確有時表現還不錯,但是這樣的情況真是太少了。與他平時惡劣的事情比,簡直是九牛一毛!所以我才說他沒什麼優點。”
末了,媽媽還補充一句:“現在我們真是因為孩子(的教育),全家經常都弄得不高興!”
我忽然開始明白,小L身上與年齡不符的、深深的苦悶,乃至口頭禪“我不要”中的對抗之意,究竟到底從何而來。
教育,從來都不是獨立於生活存在的東西。在這樣沉重情景下長大的小孩,怎麼有可能變得Sunny、活潑?要怎麼才能成就一顆“充滿善意而不抱怨”的心?失去了這些基準,行為良好從何而來?
想要“出淤泥而不染”?哪裡有那麼容易!
2
想要教育好孩子,卻最終讓孩子因“教育”所傷,實在是一件非常諷刺的事情。其實事實的辨析是第二位的,最重要的、最能影響孩子的,是隱藏在我們語言後的“用心”。
用成人之間吵架的說法解釋:“你說的是沒錯,但是你的態度實在是太惡劣了。你就不能好好說話嗎?”
家長的內心,如果一開始就充滿了對孩子的抱怨和不認可,覺得問題的源頭是孩子“不成器”,那麼無論後面採取什麼策略、什麼言辭,教育的結果一定不會太好。因為,孩子總能直接而準確地收到那些被隱藏起來的,滿滿的“惡意”。
換言之,往往摧毀孩子情緒的,讓他們氣呼呼地拒不接受“事實”和“教導”的,是我們的用心本身。孩子會用整個生命來反饋他所收到的資訊。
我在剛剛開始做老師的時候,收到過一個特別令人頭疼的學生。一年級的小姑娘,特別堅定地貫徹了“什麼作業都不做”這一路線。多勸她一句,小傢伙立刻擺出一副凶狠的表情,十分生氣地“瞪著”老師。
我忍不住逗她:“我又不是你的仇人,不用用這樣的表情對付我吧!”
小傢伙瞄了我一眼,依舊油鹽不進,照樣什麼都不寫。
當時作為菜鳥老師的我,帶著萬分崩潰的內心,進行了各種嘗試。全部以失敗告終!我的一位前輩看不過去了,和我說:“讓她來我班裡上一節課吧。”
當時我想:我倒要看看有經驗的老教師,有什麼好辦法。
下課後,我跑去問:“她今天表現怎樣?”
前輩很淡定地說:“還不錯的啊。作業都在這裡呢!”
居然就這樣順順利利地把作業都寫了?!怎麼做到的?
“你對她不夠好唄!”前輩回答。
“我還對她不夠好?我什麼重話都沒說過一句;你知道我多花了多少時間陪她、勸她。都這樣了,還不夠好?”
“但是孩子知道,其實你不愛她啊!”前輩說。
孩子知道,我不愛她!
捫心自問,我的確無言以對。
這個小孩有太多的表現不討人喜歡。始終有一個聲音在我心裡說:“讀書讀成這樣,難道還不是你這個小孩的不對?”
相比與前輩老師,當時的我,實在無法超越“好”與“壞”的概念,來熱愛這樣一個孩子。
但是就在一個更愛她,能全盤接受她的老師身邊,這孩子一句廢話沒有,順順當當地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了。這件事深刻地教育了我:孩子是不願意與不愛他的人一起學習、生活的。
不可否則,這位前輩是一個真正具有大愛的好老師;而這位小女孩,也成為了我職業生涯中的“老師”。
後來,前輩告訴我,家訪中發現,孩子的媽媽也是一位十分嚴格,發起火來很勁爆的精英女性。母女兩人在家也是一言不合就互懟。孩子強烈的對抗行為,時不時流露的凶狠表情,大概可以算是長期歷練而來的生存技巧。
前輩笑言:“要是不對抗,你讓孩子怎麼活?”
3
很多家長擔心,不能批評教育教育,那豈不是無原則地寵溺?
我要特別強調:這裡所針對的,是家長的用心。家長大可以在展開教育之前,審視一下自己的情緒:對於孩子的“壞行為”,你是站在中正的立場上,指出問題,解決問題;還是一開始就已經陷入了“抱怨孩子”的情緒之中?
很多朋友和我說,自從孩子進小學讀書後,就變得暴躁。老師一發來“報告簡訊”,就焦慮,總要跟孩子來整個青紅皁白。
難道我們不生氣,不抱怨孩子,就不能教育孩子了嗎?
恰恰相反,這完全就是兩件事。我們完全可以在內心平和的情緒下,中正地處理問題。做錯的,該改就得改,該罰就得罰,規矩都可以照做。我們也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訴孩子:你這麼做,媽媽(爸爸)覺得有些失望,真的讓我有些難過呢!
但是你能感覺的到嗎?這樣的難過,依然包含著對孩子的愛。
相反,如果家長帶著對立情緒,帶著抱怨來處理問題,所有的感受立刻不同。從抱怨乃至厭惡的負能量裡,無論如何是開不出充滿善意的花朵的。
再退一萬步講,小小的孩子,能犯多大的錯?絕大多數都應該是自然的。一個人的各種不完善、各種錯誤,本來就是成長的一部分,也最多隻能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為了這些,失去了充滿善意的生活,讓整個家庭陷入衝突的死迴圈,實在是太過可惜!
因此,從我們成人開始,堅持不抱怨,用最大的善意麵對生活,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孩子的,以及生活中的種種不完美,既是為人父母的最大挑戰,也是我們贏得成長的最佳契機。
相應之的,這樣的態度,也會影響著我們的孩子;幫助孩子成為一個不抱怨的、始終充滿善的人。這才是孩子最好的起點。
如不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做個不抱怨的人。
搜尋“瑞丁老爸啟蒙學院”,一站解決家長的教育困惑。讓孩子擁有最有價值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