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很多人一輔導孩子寫作業就秒變“後媽”,就是一股火“騰”地一下子就上來了,暴脾氣就來了。

最近我有一個朋友跟我講,說:“我氣死了,孩子作業不會做,我發飆了,然後把女兒搞得哭,丈夫摔門就走了,全家人都不高興。”我說:“你修養那麼好的一個人,你看你文質彬彬的,你幹嘛對女兒發飆呢?”她說:“我也不知道,我就看她不會做作業,我一股火就“噌”的一下子上來了。”你一定要小心你身邊出現的這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家長陪寫作業中出現的親子矛盾,已經上升到影響夫妻關係和家庭關係,成為家庭幸福感下降的原因之一,成為親子關係的一大“殺手”。 有一項針對3000名小學生家長的調查資料顯示,68.25%的家長會在輔導、檢查孩子作業的過程中出現難以抑制的暴躁情緒,其中48.41%的家長能夠在事後的自我反思中意識到打罵、責備、批評等教育方式對孩子有消極影響,但卻控制不住,可見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難以把控情緒。所以恭喜你,如果你在陪娃寫作業時會出現情緒問題,說明你是個正常的家長。

值得注意的是,透過孩子成績與家長輔導行為表現的交叉分析可以看出,責罵行為與成績層次有著密切的關係:打罵行為突出的家庭,孩子成績層次相對較低。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好吧,但你知道影響孩子成績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的情緒,而這只是短期的危害;從長期的多危害來看,還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因為父母的情緒會一輩子影響孩子,不光是學習,還有事業、家庭婚姻、心理健康等等。

家長的情緒是家庭生活的晴雨表,在家庭生活中至關重要,所以家長應該清楚自己的情緒到底是怎麼來的,從源頭做功課,才能真正掌管自己的情緒,讓情緒合理宣洩,而不至於對親子關係造成傷害。

今天就從2個方面帶大家探索,作為家長的我們,為什麼會在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上有如此大的情緒:

1、我們的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情緒,一直潛伏在我們的大腦潛意識,當陪孩子寫作業時,我們小時候跟這件事情相關或類似的場景畫面再現,觸發了我們的潛意識,所以那種莫名其妙的火,無名的情緒就起來了。

記住這個詞莫名其妙,別人說我們莫名其妙的生氣,世界上沒有莫名其妙的事。如果你覺得你莫名其妙的生氣,你往裡邊探索一下,你會發現一定有一個潛意識的東西在等著你,就這麼簡單。

對於前面講的我那位朋友,知道我會怎麼說嗎?我問她:“你爸媽跟你的關係怎麼樣?”她就講:“我媽還可以,但是我爸很兇,只要作業做的不對,我爸一定發飆。有時候還會撕本子。”所以我說:“你看,理解了嗎?你還是當年的8歲的小女孩,而你的閨女現在都9歲了,等於一個8歲的媽媽在教一個9歲的女兒寫作業,一旦不會寫作業的狀況出現,你內心當中所有關於這件事的回憶全部都冒了出來。然後你的常說的話,就是:‘媽媽有沒有跟你說過?’‘媽媽跟你說過多少遍了?’”其實說這些話,家長此時就是想與孩子劃清界線與責任,說到底就是當下自己還停留在8歲的階段,來逃避這個做作業出現問題的責任。

那針對於原生家庭的情緒,要怎麼破解呢? 第一個是需要修復與父母的關係,加強與父母的聯接,打通愛的流動。有些人會說我爸都這樣對我了,我幹嘛要跟他關係好?如果你這樣想,你人際關係的卡點就永遠會在這裡,同樣影響你的事業。當老闆或上司批評你的時候,你可能也會有這種莫名其妙的生氣想逃,你的潛意識會把父母批評你撕你本子等於不愛你,所以你就生氣恐懼。但如果我們能夠看到更深層次的問題,爸爸之所以嚴格,他的發心是不是好的?是不是希望你將來學有所成,過上好生活?爸爸嚴厲給你帶來了什麼好處?如考上了好大學、讓你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你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所以爸爸是愛你的,只是愛的方式不一定是你喜歡的方式,但凡事都有正向的一面,當我們看到了,就理解爸爸的做法了,並且這個事實是已經發生了,與發生的事實抗衡,痛苦的只會是你自己。我們只有從父母那裡拿到了愛,才會有更多的力量愛孩子。也需要不斷的告訴自己的潛意識,你已經長大了,可以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做事了,父母也不會再撕你的本子了,你是安全的,你現在也是為人父母了,有足夠的能力去陪伴孩子寫作業,理性解決寫作業的各種問題。

2、媽媽不是脾氣不好,媽媽只是太累了!早上,媽媽是以100分的狀態叫孩子起床,中午是以70分的狀態接孩子放學,下午是以40分的狀態接孩子放學,晚上是以20分的狀態陪孩子寫作業,夜晚是以0分的狀態轟孩子上床睡覺。

不知道有沒有家長會做一些覺察,就是去思考一下,什麼樣的場景下,你比較容易對孩子發脾氣,其實是可以做一些功課,把這些場景都記錄下來,然後針對性的去改善的。

舉個例子來說明,比如我,別人都說“性格溫柔,對待孩子脾氣一定很好”。其實不然,我也是個正常人,跟很多家長一樣,不做作業的時候母慈子笑,一做作業就“雞飛狗跳”。一方面是跟我的原生家庭有關,我小時候因為家裡農村,父母一天到晚就想著要幹活賺錢養活我們,給我們交學費,但都不管我學習的事情,再加上自己有學歷情結,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就把很多的期待強加給孩子,生怕孩子以後過不好,所以當我們對孩子過多的期待,是因為自己內心力量不足,生怕孩子以後過不好。 另一方面是當我工作壓力很大的時候,我是沒有辦法安靜下來陪孩子寫作業,精神總是高度緊張的;我前一天沒休息好的時候,我是沒有力氣去管孩子的作業的;還有我很多工作在白天沒有完成時,當陪孩子寫作業時,只要我覺得浪費了我多一點的時間,我就會很不耐煩,會催促,或大吼大叫……

有些全職媽媽,或者自由職業的媽媽,其實也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這個時候怎麼辦呢?我的一些方法供你參考,如果自己因為一些事情已經心情不好了,狀態不好的時候寧願暫時不要管作業;如果有很多事情沒完成的話,就要想辦法一下次如何高效完成,重新規劃自己的時間,確保在孩子放學前把所有當天的事情完成,孩子在家就可以放心的陪了;當我們壓力很大、很焦慮時,就要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可以讓自己放鬆的、愛自己的事情,可以讓我們能夠在一段時間裡過得更放鬆些,如按摩、泡溫泉、游泳、唱歌、運動、與好友聊天、逛街等等,只有家長自己的狀態好了,才會有好的心情去管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

今天的2個情緒管理,一個是探索自己的原生家庭給自己留在潛意思的情緒,然後去把這些深藏許久的情緒梳理好,找個出口,去找到父母的愛,聯接;第二是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與休息,跟自己的身體聯接,才能以好的狀態對待孩子。

當然了,影響家長的情緒肯定不止這2種情況,肯定有很多,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夫妻關係對情緒的影響,很容易讓家長把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比如家裡有個悠閒的不管事的爸爸。心理學上有一個叫“踢貓效應”,情況是高能量的人向低能量的人輸出的,孩子爸爸在公司工作受到了老析的批評,回來一肚子的氣,指責孩子的媽媽在家啥事都沒幹好,孩子媽媽輔導作業,就向孩子發脾氣說怎麼都教不會,怎麼生了你這麼蠢的兒子;孩子很委屈生氣,就去踢家裡的貓。貓又有什麼錯?孩子也沒錯,而是爸爸媽媽用了錯誤的情緒管理方式。

家長的情緒好了,孩子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寫作業中去,要不然,孩子分很大一部分精力來對付家長“怎麼樣讓我爸媽不發脾氣”,哪裡還有心思寫作業呢?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怎麼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孩子一輩子幸福、事業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就掌握在我們的情緒管理中啊。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高質量的陪伴,多少人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