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發現,這一切由情緒所引發的衝動行為,只是在發洩內心的不滿罷了,並沒有真正的在教導孩子,反而可能讓孩子的內心承受了很大的傷害,造成他心中的陰影,影響著他的未來。

如果希望在教養孩子的前提下,能讓他依然感受到被愛,我們就要先穩定自己的情緒。

如果我們希望在衝突之下,能讓孩子有被愛的感受,就要先學會用關愛的方式來應對自我的情緒。因為,要接納有情緒的孩子,要先接納有情緒的自己。

分享兩個“三A情緒急救”法,幫助處理父母當下的不良情緒

覺察到生氣的情緒之後,緩緩地大大深吸一口氣,接著,輕輕的、一絲絲從口慢慢吐出來。然後對自己說:

「我真的好生氣。」

「我是可以生氣的。」

「我允許自己生氣。」

一次、二次、三次,重複同樣的動作,直到心中原本有如火山爆發的感受,漸漸轉化成風平浪靜的平穩。

接著,再仿照蒙特梭利羅寶鴻老師的著作《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中,提到的處理自己當下情緒的“三A情緒急救”寫下:

我覺察(Aware)自己在生氣;

我承認(Admit )自己在生氣;

我允許(Allow)自己在生氣;

我願意陪伴自己的生氣。

在這樣對自己說之後,我感覺到心裡的情緒漸漸被關愛、被照顧了,彷彿找到一個出口,自然而然、慢慢地從我心裡釋放出去。這是羅寶鴻老師在書中的體驗描述,而我也有著相同的感受。

從三A之後再延伸出另外三個A。

接受情緒(Accept);

轉化情緒(Action);

欣賞自己(Appreciate)。

教養孩子,是家長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也是讓自己能夠變得更好的契機。

我們的力量比孩子大,是用來保護他們的;

我們的塊頭比孩子壯,是提供安全感給他們的;

我們握有的權比孩子多,是教養他們成為更好的人;

而不是拿來威脅或恐嚇孩子,讓他們感到恐懼與害怕的。

我們允許自己生氣嗎?允許自己自責嗎?允許自己後悔嗎?是的,我是允許的。我允許自己生氣、自責與後悔,發生了,更願意把當下的情緒放置在眼前,看著它、面對它、感受它、接受它,靜靜地靠近情緒,直到它對我們的影響逐漸變小。如此,才是真正的接納。

衝突的當下,心中湧出的情緒被自己接納了,心情便能平穩。平穩了,才能用更好的方式來應對與處理,而非用力量、塊頭與權威來宣洩情緒,讓孩子感到害怕。

我們小的時候,比較沒有機會來學習如何處理情緒。有了孩子,當作另一種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一個讓自己能夠變得更好的契機。因為,孩子是我們最愛的人,值得我們用更好的方式來對待他。

有情緒的時候,該如何自我覺察呢?首先,我們要先懂得觀察自己。當我們觀察到自己的表情或行為上,出現了變化,請先試著暫停。

1.深呼吸:大大地深吸,緩緩地從口吐出,數次。

2.關心自己:我剛剛大吼了孩子(觀察到的行為),我還好嗎?我怎麼了?

3.詢問感受:我現在的情緒是什麼?是生氣嗎?是煩躁嗎? 試著聚焦在內心。

4.聯結內在:我感到很生氣;我可以生氣;我允許自己生氣。

確保自己的情緒是穩定的,再來應對孩子吧。

我們不要怕與孩子起衝突,有些家長會逃避或討好孩子的情緒。親子之間的衝突,有時候是雙方成長或關係更加緊密的機會。只是,如果沒有處理好雙方的情緒,衝突越演越烈,只會不斷地撕裂彼此的關係。

從日常生活中練習覺察

如果衝突是個戰場,自我覺察是要先經由平時的訓練與鍛鍊,累積一定的經驗之後,上到戰場的那一刻,才有能力即刻做出反應。我們該怎麼練習呢?答案是,從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點小事,來試著練習覺察力,培養感知能力。

如果突然遇到讓自己情緒不穩定的狀況,先試著觀察自己的行為訊號,發現到有這些外顯行為,短暫的暫停來關注自身,詢問自己是什麼樣的情緒讓我有如此的行為。找到答案後,再來練習與內在聯結。其實,過程只需要幾十秒的時間而已,卻可以經由一次又一次地練習,讓我們的感知能力越來越敏銳,甚至變成了一個日常的慣性。

有了覺察的能力,衝突要發生的當下,才有機會在盛怒時,為自己與孩子按下暫停鍵,減少衝突與傷害的言行發生。然後,能與孩子進行著良好且有品質的對話。

5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學會一招,不吼不叫你也可以教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