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最近,閨蜜琳琳和我聊起孩子磨蹭的事,女兒小貝每天早上從起床到上學,幾乎都要花上一個小時。她說越催孩子越磨蹭,自己8點鐘也要出門上班。

哪有那麼時間等她慢慢來,眼看快到點了就不耐煩地衝孩子喊,“我數到3,你還沒好的話就自己去學校。”小貝聽了很驚慌,手忙腳亂,老忘記帶東西回學校被老師批評。

琳琳也知道,這樣威脅孩子不好,但是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親子關係的疏離,可能都是我們一次次的威脅造成的。

有什麼辦法,既不破壞和孩子的關係,又能有效地讓孩子配合我們呢?我最近讀了一本書《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提到一種更科學的養育方式:情感引導式教育。

作者金伯莉.布雷恩,註冊家庭與兒童心理治療師,致力於研究0-6歲孩童教育。同時也在身體力行用情感引導教育自己的兩個孩子。

這本家庭育兒書,在美國家庭中幾乎人手一本。樊登讀完這本書後,說這是他人生中最好的一本書,對於兒子嘟嘟的教育也一直秉承情感引導的方式教育。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約翰.戈爾曼說,“一個孩子,如果想要獲得幸福和成功的話,擁有良好的交際能力和情感智慧要比學業上的成就重要得多。”

家庭的親密關係帶給孩子一生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培養良好的親密關係,是幫助孩子獲得良好溝通能力和情感智慧的的根基。

既不能過度控制,又不能任其自由發展。情感引導式養育,可以幫助我們既能和孩子分清界限,又能保持親子關係和諧。

書中從三個方面寫:情感引導的誤區、情感引導的要素以及情感引導的步驟。

情感引導的3個誤區

書中提到兩種型別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都有一個嚴重的缺陷,可能會導致你的孩子,無法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溝通,你和孩子的親密關係很難建立起來。

1、控制型和放任型的父母

最近熱播電視劇《小捨得》,田雨嵐是一個在控制慾很強的媽媽,對顏子悠的學習要求進前三,爭第一。顏子悠的成績也一直穩居前列,他喜歡踢球,想當一名生物學家。

在田雨嵐的眼裡,凡是學習無關的事,都是浪費時間。顏子悠每天面對媽媽的嚴苛要求,壓力越來越大,連興趣也被剝奪,一步步被逼到抑鬱症的狀態。

我們誤以為用我們的方式去控制孩子,他一定會有好的未來。作者在書中講到,控制型的父母往往注重結果,因為效果是立竿見影,但卻是以犧牲和孩子的親密關係為代價。

在放任型教育環境長大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愛。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缺乏自信或為了刷存在感做出極端的行為,這是一種冷暴力教育。

有一次,郭德綱父子倆一起上綜藝節目,張國立問郭麒麟:“你爸是怎麼評價你?”郭麒麟說,22年來,沒聽到過爸爸對他認可,所以他覺得他要努力,直到有一天能得到爸爸的認可。

小時候郭麒麟喜歡吃肉不吃菜,爸爸把菜夾到他碗裡,他就哇哇大哭。郭德綱把小郭麒麟放到邊上的樓梯哭,還叮囑他哭完了別耽誤吃飯。

郭麒麟回憶,其實他那會哭主要不是因為吃不喜歡的飯菜,而是大家有都椅子做,就他站著,還是站在角落,覺得很難過。

知乎上有個提問:得不到父母的認可,是種怎樣的體驗?高贊回答是,這一輩子都無法自信地活著。

即使優秀如郭麒麟,從小感受不到父親的關注和關愛,內心深處依然很自卑,一直努力,證明自己的優秀得到父親的認可。

不被認可的孩子,一生都活在自卑的陰影裡。

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這兩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教會他們學會尊重他人的需求、理解他人的感受。

2、輕視、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剛吃完飯沒多久,孩子就說,“我餓了。”,我們習慣性地迴應孩子,“怎麼可能餓呢,明明才剛吃完飯。”

孩子走路摔了一跤,你很隨意地說,“摔一摔沒事的,站起來。”

我們的迴應並沒有讓孩子學會處理這些情感,孩子內心只會覺得父母不理解和關心自己。

情感引導需要的做是,從同情的角度給予支援、理解和幫助。孩子摔跤,我們用同情的語氣說,“摔倒哪裡了?疼嗎?”表達你對孩子的關心和理解他的痛苦。

孩子對待別人的方式是:我們如何待他,他就如何待人。

想想什麼我們在情況下最放鬆,就是得到對方的尊重、理解、接納和認可。情感引導的本質是,允許孩子自由輕鬆地表達情感,不受到壓抑或否定。

3、把獎勵和懲罰作為手段

女兒在幼兒園學寫字時,老師會用一些外部獎勵,比如說給小紅花或零食。有一次,女兒因為作業沒寫完,沒拿到糖果獎勵而哭,覺得自己差勁。我接她放學後立馬給她買,並告訴她不是因為寫作業獎勵你,而是因為愛你。

獎勵是一種操縱孩子的方式,到最後,他學會的是沒有獎勵就沒有動力。

有獎就有罰,懲罰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去承擔行為的後果。通常我們的做法是,必須給孩子一個教訓,才能他長記性。但是我們的潛臺詞是:你知道後悔了吧。

這種態度會讓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他體會到的是,想要不被懲罰,就得服從父母的指揮。情感引導的方式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援和引導。

情感引導的要素

1、前提條件,是和孩子的親密程度。前面講了幾種誤區,是都注重糾正孩子的行為,忽視情感的構建。與孩子的親密關係程度,決定孩子與我們互動的頻率。良好的互動,增進關係的深度。

2、專注地陪孩子玩。和孩子玩得時候,應該把手機放下,融入到孩子的世界,才能產生情感連線。

4、同情。感受孩子的感受,這是情感引導的核心。有時候帶孩子出去玩,大人覺得好玩,孩子卻覺得無聊。那是因為被我牽著走的孩子,看到的全是大人的屁股。如果你蹲下來和孩子在同一高度,也會產生和孩子一樣的感受。

情感引導5個步驟

(1)播下種子。

提前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要求。

(2)觀察和判斷。

關注孩子的行為,是什麼原因生氣,幫助孩子認識和掌握情緒。

觀察的目的是察覺孩子的需要,然後給孩子正確的幫助和引導。

(3)聆聽。

用心聽孩子說什麼,關注他的肢體動作、做眼神交流。我們只需要當好一個聽眾,認真去聽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需要我去幫他們解決,而只是要我認真聽他們說完自己的想法。

(4)體察並理解孩子的感受。

我們迴應孩子的感受,接納他的情緒,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感受。

(5)同情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感受被理解就不會產生敵對情緒,也更願意我們交流。

總結

我們需要做的是接納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處理與他人的關係,建立良好溝通能力。

我們都希望孩子將來能過上幸福的人生,從我們開始做一個溫柔有邊界的父母,給孩子的愛不需要附帶任何條件,全身心去接納你的孩子。

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一個全職媽媽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