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十八年的心理諮詢經歷,讓我深深感覺到,家庭是一個系統。在父母每天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孩子的性格和心理被不知不覺地塑造了。

很多人做家長都是下意識的,因為家長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麼做才算合格。

我總結,合格的家長儘管不能用一個簡單的公式推匯出來,但是如果不知道“教育的1個目標、家長的2個功能、發展的3個維度、達成的4個方法和生命的5個品質”,就難保教育成功。

1個目標

作為家長,你的教育目標是什麼?這是很多人沒有想過,卻無法迴避的問題。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我的答案是:為未來做好準備!教育的目標是讓孩子們在心理和技能方面為未來做好準備。只有在這個大的前提下,理性對待小的階段性的目標,才會給孩子創造真正美好的未來。

兩個功能

一個合格的家長要具備兩個功能:關愛和給孩子劃定邊界。

在家庭中得到充分關愛的孩子,生命中容易感受到希望,有更高的自尊和自信,將來的人際關係,婚姻,事業都會發展順利。

邊界清晰的孩子,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知道自己與人相處的界限。他們在未來的人生中易於輕鬆與人相處。

相反界限不清的孩子,會和人的關係發生纏結,易於發生衝突,成人後與人交往容易敏感退縮。

三個維度

與此同時,合格的家長還要考慮孩子發展的三個維度:發展階段、多元智慧和生命價值。

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研究表明: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能起到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

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把握“最近發展區”,能加速學生的發展。就是說提前教育和拖後教育,效果都不理想,最合適的教育應該是在該發生的時候發生,判斷什麼時候該給孩子什麼教育,就要考慮孩子的發展階段。

同時每個孩子的智力能力是有差別的,對多元智慧的瞭解,有助於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效果。

在臨床諮詢中我常發現,越是目光緊盯學習的家庭,孩子越容易產生厭學和叛逆情緒。相反家庭生活經驗豐富的孩子,更容易喜歡學習。

這是因為生命的價值體現是多元的,友誼、婚戀、職業選擇、興趣愛好,這些都是生命價值的體系,如不能平衡處置,體系就失衡了,勢必造成孩子的發展問題、行為問題和心理問題。

有的家長被恐懼感驅使著,擔心孩子將來沒有好工作,不能養活自己,於是逼迫孩子讀書;有些家長被夢想牽引著,希望孩子將來繼承家族產業或出國留學。這些都是家長教育孩子的動力。沒有目標是迷茫的,但是隻有目標沒有手段也是徒勞的。

四個方法

所以家長就要考慮達成的四個方法:管束、期冀、教導和關愛。

家長不能有效管束孩子,就是前面講的界限不清,但是家長過於管束孩子,就造成了界限過於僵化,也是另一種界限不清。

常聽有些家長說,我只希望孩子成人就好,至於學習怎麼樣,無所謂,其結果是孩子既沒有如願成人也沒有完成學業。高期冀會給孩子帶來不合適的壓力,但低期冀會讓孩子感覺自己能力低而沒動力。

但是最常見的家長還是有想法有目標卻缺少方法,就是教導不足。有些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缺少指導,在他們屢次犯錯的時候,會產生沮喪感,進而這種沮喪轉化為對孩子的憤怒。最後一點關愛前文已講,不贅述。

五個品質

很多家長把教育的目標定義為考上一本大學,其實這是一個偽目標。生活中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不能勝任工作不能適應生活的例子比比皆是。

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幫助孩子為未來做好準備。沒有人確切知道未來是什麼樣的,所以除了必須的技能以外,我們需要知道孩子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品質,才能保證以不變應萬變。

總結起來有五項品質是必須且重要的:希望、自主、主動、勤奮和愛。

沒有希望是一件恐怖的事,當未來一片黑暗和迷茫,人生註定是一場悲劇演出。如果一個人感覺不能自主,時刻都有一個說不清的緊箍咒束縛自己,在萬丈紅塵中隨波逐流,這樣的人生註定是充滿壓力和不滿的。

我們想要爬山,想要下海,但是山和海不會向我們走來,我們需要主動向山和海靠近,這就是主動性的重要。

爬山和涉海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尤其是爬到半山腰,游到海中央,我們會很累,如果沒有勤奮的精神,我們將半路折返,或許就一事無成。

但所有這一切,如果沒有愛,不愛人、不被愛,在情感的沙漠裡,一片孤寂,所有的這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沒有愛而充滿了恨,又有什麼力量,阻止我們不把能力用於破壞而用於建設呢?希望、自主、主動和勤奮讓成功變得可能,而愛讓成功有意義!

8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我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