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交流可能是最具挑戰也最值得的經歷。作為父母,如果我們能夠學會透過協調交流和孩子形成一種融洽的關係,我們就有可能和孩子建立長久而有意義的關係。當我們和孩子在心理上保持一致時,我們就進入了一種作用過程,在這個過程裡我們思維的各基本要素協同作用。這種思維上的聯絡能使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對方。
協調交流在我們和孩子一生的相處中都會發生。即使我們和他人的身體是分開的,我們也能透過協調交流產生共鳴。如果孩子在和我們相處時也能感受到共鳴,那麼即使我們不在身邊,他們也會感到安心。而且,孩子也會同時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理解,感受到他們在我們心裡的重要地位,就好像我們進入到了他們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這種與他人聯絡在一起的心理感受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幫助他們控制自身情緒,探索外部世界。情感交流不僅能為我們與孩子的關係打下基礎,還能為孩子與他人的關係打下基礎。
情緒種類
意識。對自己的情緒和身體反應及他人的非語言資訊保持敏感。
調和。讓自己的心理狀態與他人保持一致。
同理心。敞開心扉去感受他人的內心和想法。
表達。積極地和他人交流你的內在心理感受,把它們表達出來。
融入。在平等的氛圍中積極分享,包括語言和非語言資訊。
解釋。幫助他人分析其生活經歷。
人格。尊重每個人的尊嚴和人格獨立性。
協調是一種作用過程,它能使獨立存在的各部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功能。舉個例子,一個關係協調的家庭,既能使家庭成員保持彼此之間的性格差異,又能使全家人在一起時尊重這種差異。這種相處也因此構建了一個連貫的家庭生活故事。
在這種協調的家庭系統裡,交流能顯現出一種強大的能力,這種能力體現了家庭兩種不同特性的複雜融合:差異性(各家庭成員是獨立且有差異的個體)和協調性(各成員能融洽地相處)。這種差異性和協調性的融合,能使整個家庭比各家庭成員單兵作戰時表現好很多。協調的交流能使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形成“我們”時,仍然保持各自的獨立性,並且加深他們與世界的聯絡。
反思練習
1 回想一下你和孩子有沒有對同一次經歷有不同的反應,試著從孩子的角度看待這件事。你如何評價在同一件事上你和孩子出現了不同的感受?如果你能告訴孩子你是怎樣從他的角度來理解這次經歷的,你覺得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2 思考一下“協調交流實踐”中列出的練習方法,然後觀察你與孩子的相處,想一想這些方法在你與孩子的交流中有沒有體現出來。試著在以後與孩子相處時把這些方法融入進去。你的孩子會感受到你對他們的理解嗎?你和孩子相處時的融洽感受又是如何形成的?
3 想辦法把這些措施運用到你與自己的溝通中。你對自己的內在心理狀態和初級情緒是不是有種豁然開朗的感受?意識到你的內心感受,能使你更深刻地感受正念。如果把這種內在的心理作用融入到意識中,那麼不用分析或者刻意改變自己,你就能體會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