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幼兒園,老師看到的是懂事、能幹的乖寶寶,但是在家裡父母看到的卻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小皇帝,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爸爸媽媽為此感到納悶,也很擔心孩子這種情況是不正常的。

孩子之所以在幼兒園和家裡有不同的表現,很多時候是因為缺乏獨立自主的嘗試,如果能夠給他們機會,並且制定合理的規則,孩子也許可以做得很好。

減減壓:會“變身”是孩子的正常表現

孩子在學校時乖巧懂事,在家就開始變得依賴大人,甚至還會胡攪蠻纏,這讓父母不得不擔憂,但孩子這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是正常的。但是從幼兒園回到家,孩子就成了全家的“重點關注物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爭相噓寒問暖,他不需要為了“獲得關注”而積極表現,同時家裡人也願意為孩子服務,所以孩子回家後就開始釋放天性了。

父母有疑問,老師來解答

最近去幼兒園接彤彤的時候,老師跟我說彤彤的表現特別好,三餐都能自己吃,午睡起床能自己穿衣服,比剛開學那段時間進步很多!可她在家裡完全像換了一個人,吃飯的時候不是奶奶追著喂,就是需要大人不斷地提醒。穿衣服就更別提了,每天早晨都是一邊哄她起床,一邊替她把衣服穿好。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彤彤媽)

當我們身處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環境中的時候,就會表現得相對放鬆,孩子也是如此。回到家後,沒有了幼兒園的各種“要求”,彤彤確實會比在幼兒園感覺輕鬆,而且彤彤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無微不至的照顧,也讓她不用再像在幼兒園那樣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孩子的“變身”很正常。

另外,孩子在幼兒園和家裡的不同表現也表明了孩子良好的適應能力和有了應對不同情況的不同策略,說明孩子能夠體察父母和老師的心理活動,按照他們的態度、要求和行為方式調整自己的應對方式,他的社會性心理開始發展了。

因此,想讓孩子在家和幼兒園表現一致,家園必須在對孩子的要求上保持一致,實現真正的“共育”。當然,孩子在家裡肯定會有放鬆和撒嬌的現象,父母也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處理,比如早晨在孩子還沒睡醒的狀態下,可以協助穿一兩件衣服,等孩子完全醒過來時,再讓孩子獨立完成後面的步驟。總之,孩子養成好習慣的同時,也能體會到家的溫暖,是處理這個問題時最需把握的平衡點。

面對“變身”寶貝,老師來支招兒

明確規則,做好示範

在幼兒園裡,孩子受到各種各樣規則的“束縛”,獨立性也是在規則內逐漸養成的,比如自己吃飯、午睡之後自己穿衣服等這些明確的規則增強了孩子的能力,並且能夠讓孩子有規律地作息和生活。但是一回到家,井然有序的生活就被打亂了,不僅沒有規則,甚至在同一件事情上,父母的處理方式也會截然不同,孩子會變得有些無所適從。

所以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更加健康地成長,父母也要為孩子制定明確的規則,比如必須自己吃飯、必須自己收拾玩具,父母和老人都按這個規則執行,幫助孩子逐漸從“他律”順利地過渡到“自律”。

學會放手,給孩子成長的機會

很多時候孩子不願自己吃飯、穿衣服,並不是因為他們做不到,而是爸爸媽媽沒有給孩子嘗試和獨立完成的機會。比如在孩子吃飯這件事情上,父母認為這是關係孩子健康成長的大事兒,所以不自覺地就會對吃飯這件事比較緊張,只要孩子吃得速度慢,或者吃得少,父母和老人可能就會主動地開始給孩子餵飯。

面對父母和老人提供的無微不至的服務,孩子就不願意再自己動手了。在幼兒園裡,少了爸媽的擔憂和干擾,孩子有了嘗試的機會,並且可以根據自己的節奏和喜好自主地選擇食物和進食速度,所以吃飯這件事情就變得輕鬆很多。在幼兒園吃飯的時間也是固定的,如果到點吃不完,孩子就會面臨餓肚子的風險,所以他們一般會選擇乖乖吃飯,而且會主動地把自己的肚子填飽。

幼兒園智慧搬回家—找對時機,贊對細節

在幼兒園時,孩子總會因為得到老師及時的讚揚和肯定,感受到了成長的快樂而表現得更好,所以父母也可以學學老師表揚孩子的方法,比如當孩子表現出積極行為時,總是不吝嗇自己的語言和熱情,無論是多麼微小的進步都能及時主動地給予正向反饋。

老師的反饋很少直截了當地說“孩子,你真棒!”而是結合具體的情況,對孩子某個具體明確的行為進行鼓勵和肯定。比如,我們可以這樣說,“你今天吃飯用時比昨天少了5分鐘,有進步!”“今天你學會自己繫鞋帶了,我覺得你長大了!”

積極正向、時機合適且細節到位的讚揚不僅能夠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而且能夠增加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獨立自主的意識。建議父母多和老師溝通,學會讚美孩子,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閬芽美術 | 培養孩子從繪畫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