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閱讀全文需要3分鐘

這是朵媽三分鐘第十四篇內容

大家好,我是朵媽。由於特殊原因,每週六的《朵媽三分鐘》就提前啦!還是為大家解答關於娃心理方面的小問題哦。

有這麼一個時期,

無論我們想要娃幹什麼,

吃飯也好,穿衣服也好,

帶出門遛遛也好,

就算是給他們看最愛的動畫片,

他們都只會翻著白眼,

從嘴裡吼出一個字:

不!

是的,這就是讓所有家長聞之色變,

叫娃安靜就大鬧,每時每刻唱反調的,

Terrible Two.

(可怕的2歲)

一直都有寶媽吐槽,娃到了兩歲左右,會做出很多叛逆的行為,叫他往東偏往西,收集起來都能做一個【唱反調行為大賞】了:

朵朵以前也有過這個階段,她每天都一定要去菜場看魚看泥鰍,就算下雨天也要出門看雨(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說不行她就給我擺臉色,當場躺在地上大哭大鬧。

哭得那個撕心裂肺啊,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怎麼她了呢

如果你家娃在2歲左右,又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唱反調行為,恭喜你!他進入了成長的必經階段——

2歲,是娃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的時期。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這是娃有生以來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原來是獨立的。

“原來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我的手我的腳原來都可以自己控制,原來我還可以說很多很多話。”

一旦意識到了,那麼順理成章的,娃會想要主宰自己的所有行為。

比如最常見的吃飯、出去玩、穿衣服,再比如和其他人分享玩具,和其他小朋友好好的交往不打人...

娃會想要自己決定這一切,而不是聽寶媽寶爸的指揮。

如果寶媽們對娃說,“不行!”或者“你要這樣做才對!”那麼覺醒了獨立意識的娃,會覺得寶媽們是在侵犯自己的權利,可想而知,接下來的行為就是 ——

有的寶媽會覺得,我這是為了娃好啊,憑什麼不能這樣做?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和我們說這也不行那也不可以,即使這人和我們說,這是為了你好,但我們還是會感覺到氣憤對不對?

因為這讓我們覺得自己被冒犯了。

怒氣一上來,很可能就和娃的行為一樣:“我不!”

這就是娃的心態了,不要以為娃還小什麼都不懂,他們通過說“不”,通過唱反調不做這件事,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反抗寶媽們的權威,並且強調自我的存在。

在娃進入2歲之後,這段時期,他們會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也就是說,他們覺得周圍所有的事物,都是圍繞著自己轉的。

這就是很多理性的寶媽,試圖和娃講道理,他們卻怎麼都聽不進去的原因。

因為他們在這個階段,完全不能接受別人的觀點,也注意不到別人的意圖。

不幸的是,這個階段可能要一直持續到4歲。

了解了原因之後,是不是心裡輕鬆多了?

凡事總要有個應對方法,怎麼應對娃的這些“不不不”呢?

首先,寶媽不要輕易說“不”。

一切都從自己以身作則開始,如果我們總是把“不行”“不可以”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娃就會有樣學樣,也開始跟著說“不不不”。

而且,像這種命令式的語氣,會傷害到娃的自尊心,更加激起娃唱反調的心。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就能明白,如果我們面對的是成年人,肯定不會輕易對他們說出“不可以”這樣的話來,我們會尋思著比較委婉的方式。

我們用比較常見的例子來看看,娃飯前想吃零食,我們把“不行,等下要吃飯”,換成:

我當時和朵朵說完這些話,還有後續。當我說完“我們要吃完飯,才能吃零食”之後,朵朵當場就大叫:“不要!我要吃零食!”

那麼我們可以反問娃——

“可是,現在是吃飯的時間呀,吃飯的時間,是不是要吃飯?”

(語氣緩和,慢慢說,不要顯得在逼問)

↓↓↓

“不然為什麼,叫做吃飯的時間呢?因為這個時間要吃飯。”

(多強調吃飯,留下印象)

↓↓↓

“等到了吃零食的時間,才能吃零食哦。”

(明確吃零食的時間,才能吃零食)

↓↓↓

“現在是吃飯的時間,不能吃零食,那什麼時間,是吃零食的時間呢?”

(讓娃自己回答這個問題)

當時朵朵順著我的思路,開始回答“吃零食的時間”,終於繞開了不吃飯這個點。

這樣做,讓娃明白這件事的順序是這樣,當他自己認可之後,可能只會小小的鬧騰一會,就照做了。而且雖然花的時間比較長,但是可以避免因為命令式語氣,激起娃長時間的反抗。

其次,不是原則性的問題,適當讓娃自己做選擇。

其實我們可以不用那麼緊張,在一些事情上,讓娃自己做主,不僅能省去吵鬧的麻煩,還能培養娃獨立自主的能力。

比如,我們可以問問娃,給娃2個選擇(選擇不要太多,分散注意力):

如果這兩個選擇,娃都否決了,我們接著可以給兩個新的選擇,甚至把之前的選項混在裡面再說一遍

不僅僅是這樣一些小事,出不出去玩、玩什麼,其實我們都可以讓娃自己來做主。

這也是培養獨立性的一種方式,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只要不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我們讓娃自己決定又有什麼關係呢。

最後,寶媽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很多時候,娃還沒開始鬧,寶媽就一陣心煩,自己先原地爆炸了。

我們與其說是被娃煩到情緒失控,不如說這是在氣自己。

因為我們沒辦法快速地找到一個方法,讓娃安靜下來乖乖聽話。這會給人帶來挫敗感、沮喪感,再加上娃的哭鬧,心裡就更加亂了。

所以下一次,當娃哭鬧不止讓我們心煩意亂的時候,先冷靜下來,不要被娃帶走節奏。

只要自己心如止水,什麼都干擾不到我們。

其實育兒,沒有一蹴而就的方法。因為我們不是要培養一個只會聽話的機器娃,我們是要培養出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而這個過程,一定是漫長的。

你是怎麼做的?

參考資料:

1.《你其實不懂孩子》 劉啟輝 2015-3

2.《中國兒童心理百科》洪寶瑟 2012-5

3.《別讓你的孩子自卑》 趙益釩 2011-7

160

玩具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太過膽小怎麼辦?心理學:家長首先要學著先去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