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育兒群裡,一位媽媽因為孩子愛發脾氣自己束手無策而無奈求支招。

有些父母面對孩子的情緒,是一臉無措毫無辦法,只能以怒制怒;有些父母認為,迴應孩子發脾氣的最佳方式是忽略孩子的怒火。

丹尼爾·西格爾在《全腦教養法》裡提到,發脾氣實際上有兩種不同的型別。

大腦分為上層大腦和下層大腦。由上層大腦控制的上層怒火是孩子決定發脾氣。他有意識的選擇行動,按下按鈕開始恐嚇你,直到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下層怒火則完全不同,此時,孩子變得心煩意亂,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情緒。

所以,父母們應該分析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然後區分對待。

01 孩子的秩序感在作祟

娃喝著牛奶,突然發現瓶子皺巴巴的,一言不合又開哭。

家裡門鈴響了,必須娃去開門,如果誰比Ta手快,不好意思,客人得重按一次,不然又跟你急。

這種情況多了,孩子就成了家長口中的“無理取鬧、一不合他意就哭鬧發脾氣。”

其實出現這些行為,是孩子們在追求秩序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求。

蒙臺梭利認為幼兒從出生就有追求秩序、創造秩序的情感需要。

所以父母們要了解幼兒秩序敏感期的特徵,以免誤解孩子,忽視孩子的這種需求。

02 孩子的需求被忽視

一對父母在假期帶著自己兩歲多的孩子去遊樂場遊玩。

小孩坐在嬰兒推車裡,走了好一會卻吵著要抱抱,任大人們如何講道理都不聽,以致發脾氣哭鬧起來。

沒辦法爸爸只能忍著火氣無奈地蹲下準備抱起來,這時他發現蹲下來後自己看到的全是遊客的背影,爸爸頓時悟道:

越往裡面走遊客越多,而孩子坐在推車裡,處在低處,眼睛所及之處都是遊客的背影。他求抱抱只是想看到大人們看到的風景,卻不懂得如何表達。

明白之後,這對父母覺得很慚愧,立馬抱起孩子,邊走邊看邊給孩子講解,平復他的情緒。

這是一個網友分享的故事,我覺得很有深意!是足以影響一個人的育兒觀的。

沒有天生愛無理取鬧的孩子,孩子發脾氣的背後,一定是有一個需求未得到滿足。

面對孩子的情緒,大人們應多聽少說,孩子的需求不一定要滿足,但卻要用心傾聽了解他們的內心需求。

03 尋求父母的幫助

《媽媽是超人》裡,有天,霍思燕在家一個人需要照顧四個小朋友,於是讓兒子嗯哼一起幫忙照顧孩子。

一開始,嗯哼很盡心地照顧3個小朋友。但因為這中間跟其它小朋友有點小衝突,被媽媽說了幾句,嗯哼覺得委屈,之後心情一直很低落。

慢慢地他發現自己還被媽媽冷落了,跟媽媽理論的時候奔潰大哭,甚至傷心到離家出走。

霍思燕還疑惑兒子為什麼一直在發脾氣,其實都是有因可循的。他只是想得到媽媽的關注而已。

因為大人們的忽視,孩子是最容易被貼上“任性”這一標籤的。但他們發脾氣,往往是因為內心缺乏安全感,想通過哭鬧的方式引起大人們的注意。

兒童心理學家戴博拉·麥克納拉博士說過:“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4招教你輕鬆搞定

找到原因是第一步,接下來的“對症下藥”才是關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愛發脾氣”這一情緒問題。

1.與孩子的右腦連線:聆聽和關注

丹尼爾·西格爾在《全腦教養法》裡提到:左腦是邏輯的,右腦是情感的。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尤其是3歲以前,右腦佔據主導地位,所以小孩大多都是情緒化的。

那如何讓孩子的情緒平復下來呢?丹尼爾·西格爾在書裡講過一個事例:

一天晚上,蒂娜7歲的兒子到點了遲遲不肯睡覺,他煩躁地說:“我要瘋了,你從來沒有給我晚安吻!”

蒂娜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情緒爆發感到驚訝,迴應說:“我不知道你想讓我這麼做啊!”

然後兒子對她又是一連串的抱怨:“你都不愛我,離我的生日還有十幾個月呢,而且我討厭做家庭作業。”

父母們遇到這種毫無邏輯的情緒爆發,大多本能地反應就是質問孩子:“你到底在說什麼”,然後勒令孩子立刻回去睡覺。

但蒂娜沒有這樣做,基於對左右腦的了解,她知道首先要做的是與兒子的右腦聯結。

她靠近兒子,撫摸著他,溫柔地說:“有時候真的很難受,對不對?但你知道的,我永遠愛你,你一直在我心裡,你對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

蒂娜用右腦聽兒子講話並安撫他,慢慢地兒子的情緒平復了下來。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時,講道理提要求往往是不起作用的,我們先要做的是用右腦回應Ta右腦的情感需求。

2.引導至左腦,迴應需求

與孩子的右腦回應了之後,接下來要轉向左腦。蒂娜跟兒子一起討論剛才的具體問題,並承諾等兒子睡著了會留給他一張紙條,和他一起籌劃生日會,一起想辦法讓家庭作業更加有趣。

因為蒂娜兒子的情緒已平復,他是願意去解決問題的,所以跟媽媽協商一致同意先睡覺,其餘的第二天再做。

一場情緒風暴就這麼和平的解決了,還加強了親子聯結。

但是,如果孩子在發脾氣時有一些破壞行為,即使是在孩子的情緒爆發時,也應該立即制止,然後再開始傾聽和關愛。

等孩子平復之後再告訴其不恰當的行為及帶來的後果。

孩子的情緒問題不是“洪水猛獸”,沒有對錯好壞之分,父母們應該學會平靜地接受孩子的情緒。

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但要限制孩子的行為。

3.教育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平復了孩子的情緒之後,是不是就完事了呢?當然不是!

如果我們沒有教育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當類似情況再次發生時,孩子只會用他慣用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然後就成了我們大人說=口中的“屢教不改”。

微博上有一個爸爸耐心開導生氣女兒的視訊,簡直是教科書式的範例。

4.對於上層怒火,冷處理對待

有時候,孩子會使用上層大腦,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身體。

是不是經常能看到這種場景:

有個小男孩,因為大人拒絕給他買看中的玩具,而在地上撒潑打滾、大聲哭鬧,大人們招架不住立馬妥協給他買了一個。小男孩拿到玩具即刻眉笑眼開,眼中盡是勝利者的得意。

如果你識別出上層怒火,那就不能跟“恐怖分子”談判。最好的迴應方式是把小孩帶離現場,去到少人或者沒人的地方,讓他盡情的哭,直至停下。

等孩子平靜下來後,冷靜地解釋:“我知道你很喜歡那個玩具,但是你剛才的行為是不恰當的,如果你真想要,應該學會跟大人好好商量。”

對於上層怒火,大人們一定要堅守住拒絕讓步,讓他知道這種行為是無效的。慢慢地他就會停止使用這種策略。

孩子發脾氣時,恰恰是最需要關愛的時候,也往往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

孩子的情緒只可疏不可堵,如果只是一味的堵,終有一日會決堤;疏才能讓孩子慢慢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我們這一代的父母,情緒管理教育是缺失的。我們也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更何況是孩子們。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靜心耐心的陪著孩子一起接納它,與孩子共勉吧!

—End—

作者簡介:四夕羽卒草方,一個喜歡記錄孩子成長,醉心於科學育兒知識學習的90後全職媽媽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你經常對孩子發火嗎?父母易怒的原生家庭對孩子危害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