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有些家長會不分場合、不分緣故的大聲訓斥孩子,即使沒有怒罵孩子,也是在用一種比較嚴厲的語調與孩子說話。在這時,也許我們當中的一些人會熱心的上去進行調節,但也有家長會說,孩子是我自己的,難道我沒權利管教自己的孩子?
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比較贊成應該嚴格的教育孩子,但請你記住了,是嚴格而不是嚴厲!
嚴格,指的是原則,價值觀,教導孩子學會最基礎的是非判斷;而嚴厲的話,只會讓父母跟容易憤怒,失去理智。很多家長在教育時,都不能有效的把嚴厲與嚴格分別開來,導致對孩子進行了錯誤、不好的教育。
我的朋友曾經跟我說了一個發生在她鄰居身上的事情,
她剛接完女兒回家,就發現隔壁家的小美又被媽媽趕了出來,而小美的媽媽則站在門口瘋狂的責罵小美,由於當時孩子就在身邊,朋友也沒多做停留,很快便帶著女兒回到家內。
"為什麼沒考到第一?才89分!我咋生了你這麼個玩意,你說我養你有什麼用?你給我好好站在這兒反省反省!"
事實上,這種情況發生了已經不止一次,光是朋友接孩子回來就遇到不下五六次了,而朋友的小公主現在也都見怪不怪了。由於是鄰居,所以小美媽媽怒斥小美的話,朋友聽得很清楚。大概是過了五六分鐘,小美媽媽狠狠地把門給摔上,只留下茫然無措的小美孤零零的站在門外,低聲抽泣著。都是當媽的,儘管不是自家的孩子,但是看到小美這樣,朋友心理也是不好受。
但是沒辦法啊,朋友以前也好言相勸過,但是不僅不討好反而惹了自己身上一身騷。周圍的鄰居也都先後前去勸說過,但無一例外全都失敗。
其實,小美在班級裡的成績非常好,拿過不少第一,即使沒考到第一,也一直是班級前十。但不知是不是小美媽媽對於小美太過嚴厲,每次考上都要求孩子必須考第一,只要不是第一,要麼就讓小美站在門外半個小時、要麼就打小美,反正朋友是從來沒聽過她誇過孩子。
朋友曾經也問過她,為什麼要對孩子這麼嚴厲,小美現在才小學三年級,至於這麼嚴厲嗎?說實話,在朋友看來,小美媽媽的這種舉動簡直可以算得上是變態了。然而,面對周圍人的不斷質疑,小美媽媽卻是極為淡定的說道:
"我養她就是為了有個盼頭,只有她以後有出息了,我才能衣食無憂,現在不嚴格要求她啥時候要求她?"
聽完朋友轉述完後,我當時就樂了,如果父母對子女的愛只是為以後能得到回報,那麼這種感情根本算不上愛,只能說是一筆時間交易。我想最可悲的人莫過於這樣了吧,把自己的孩子當做交易的籌碼。孩子應該有自己的人生,父母對於未來的期盼不應該讓孩子揹負,更不該用愛與交易。
在《放學後》裡有這樣一組家庭,媽媽的定義就是個母老虎+大話嘮。
小女兒歡歡在放學後,直撲沙發,在沙發上玩鬧了約有五六分鐘,有些餓的歡歡就拿了個蛋糕想先填填肚子。但這時,媽媽回來了!看到歡歡在吃蛋糕,媽媽連鞋都沒換,立馬切換到了怒火沖天的模式,大怒道:
"歡歡,我平時怎麼跟你說得,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去寫作業,為什麼沒做!"
面對媽媽的指責,歡歡什麼話都沒說,放下手中的蛋糕,拿起書包就回臥室去做作業。但媽媽依舊不放心,歡歡前腳剛進房間,媽媽後腳就跟著進臥室監督孩子寫作業,不僅如此,媽媽還開始對起歡歡打起了感情牌,媽媽對孩子說:
"我現在之所以對你這麼嚴,是愛你!是在為你好,你看媽媽每天這麼辛苦的上班,就是為了供你好好讀書,能以後有出息。你看我跟你爸平時省吃儉用的,就是為了讓你好好讀書!就希望你能出人頭地......"
面對媽媽的這種感情攻勢,一直沉默的歡歡終於沒忍住,大聲喊叫道:
"我表現的還不夠好嗎?每次考試我都是班級前十,如果你再這樣逼我,我真的就不學了!你上班這麼累還有氣說我?我上學也很累好不好!你要是再逼我,你就別回來了!"
我們對於孩子嚴格本沒有錯!但是過分的嚴格就成了嚴厲。第一位小美媽媽她就是想法太過功利,只把孩子當做未來養老的工具,這種想法我們是不提倡也不建議的;第二位歡歡的媽媽則是習慣性用感情綁架,一句我是為你好!就掩蓋了自己的所有舉動,這本身就是對孩子不公平的一種表現。
心理專家艾爾非·科恩曾經說過: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需要任何意義上的回報,它只是一個禮物,是所有孩子都應得到的禮物。
而事實上是,很多父母愛孩子是帶有條件的,孩子必須拿優異的成績來回報他們的付出;孩子必須要聽他們的話,不能違揹他們,要求孩子事事如他們的意。他們經常給孩子灌輸思想,只有達到他們畫的大餅裡,孩子才能得到愛,才能得到獎勵!
如果孩子拼命努力只為得到父母的愛,那麼這樣的孩子是非常不幸的,他們一旦離開了父母就會感到迷茫與不知所措,因為他們找不到生活的目標與希望,因為他們早就習慣了把一切都放在父母身上!
父母愛子則計之深遠,愛孩子就要讓孩子有飛翔的機會,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跟我們常說的那樣,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在為自己學習,不是為父母學習!
管教孩子從來就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我們既不能溺愛,也不能嚴厲。必須把握好分寸,只有把握好了這個分寸,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孩子不是下人,他是家庭成員中的一員,父母的任何決策都應該讓孩子一起進行參與很多父母只會單方面的命令孩子做事。就拿考試來說,他們會強制孩子每次必須考多少多少分,而在家長看來,家長給孩子定了多少分,孩子就必須達到這個目標,把它完成。父母從來就不考慮孩子是否能做到、想做到。做不到就逼孩子去做,不想做就強迫孩子去做,而這也是目前許多中國式父母的通病。
我們與其一味的要求孩子考到多少多少名,不如跟孩子一起並肩作戰!與孩子商量,先定個小目標,一步步來,這樣的話,孩子才能更好的緩解壓力,發揮自己的真正實力!
《放牛班的春天》裡有這麼一句話:
教育不僅僅是為了知識,愛才是果實。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淨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而只有當我們走進孩子的內心,學會尊重並且接納孩子;學會放下身段,緩解態度,跟孩子建立出友好的親子關係,這樣才能讓我們與孩子生活的更加幸福!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