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沙裡有一個世界,一朵花裡有一個天堂。
嚎啕大哭存隱患,深入探秘知冷暖
我想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經歷過,幾歲的孩子莫名哭泣大鬧、嚎啕大哭,莫名其妙地鬧情緒,一下子令很多家長亂了陣腳,不明原因的家長誤以為,這只是孩子的正常情緒釋放,不予理睬甚至口頭訓斥、身體教育等,如此下去,孩子的情緒化將會愈演愈烈,所以我們要對孩子的反常表現深入探秘、刨根問底,知其所以然,然後對症下藥,逐一擊破病症。
孩子有著天然的聽說讀寫的表現慾望,深度表達自我存在感的心理需要,而家長同樣有著望聞問切,一葉知秋的潛在能力。譬如孩子莫名的哭泣,漫不經心的憂傷直接掛在臉上,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當它們想要表達自我,表現出自我的存在價值感,而不知如何表達?用哪一種方式表達?情緒化的表達需要和方式應孕而生,或者說僅僅是一種無意式表達,再譬如家長日常的無意識行為藝術,很有可能成為刺激孩子情緒表達的直接誘因,可以是食物、飲料、口頭訓斥、身體教育等,就像巴甫洛夫發現的條件反射理論,什麼是條件反射呢?人和動物為適應環境變化而形成的反射活動。如鈴聲本來不會使狗分泌唾液,但如果在每次餵食物之前打鈴,若干次之後,狗聽到鈴聲就會分泌出唾液,這種狗因鈴聲刺激而發生的反應就叫條件反射。來自外界未知的刺激作用,讓孩子出現了條件反射,例如“我餓了我渴了”、“我想出去玩、媽媽不讓我出去玩”、“我想睡覺”等,當孩子的需要得不到及時滿足,孩子很有可能表現出欲哭無淚的狀態,如果父母仍然固執己見,拽衣服、摸臉蛋、鬏小辮子等,孩子很有可能嚎啕大哭,甚至發脾氣等,是否也可以理解為短暫的“條件反射”行為呢?
其次就是孩子的無意識行為,無意識行為是指不以孩子主觀意志、主觀能動性為轉移的非故意行為,例如尿尿尿在馬桶外面,增加了家長的工作量,此情此景很可能使累了一天的家長大發雷霆,於是“生命的吶喊”響徹小區上空,避免此類情況發生的解決方式,一、家長引導孩子如廁蹲坑等二、培養孩子定期定時排便的生理習慣,適當地心理疏導、督促排便三、若此類情況頻發,家長朋友們要注意啊,火太大傷身傷腎,有害身體健康,還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所以只有當家長認識到“子不教父之過”,家長自身管理不到位,情緒管理不到位等管理家庭疏忽,是導致孩子鬧情緒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