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933字,閱讀時間約2.8分鐘
9月開學季,好多孩子即將進入幼兒園。我鄰居老王,男同志,想著女兒即將要被送進幼兒園就各種難過,還忍不住掉眼淚。為此還遭到老婆的訓斥:“到時候你可別拖姑娘後腿!”
這一幕讓人啼笑皆非,感嘆老王的愛女心切,也感嘆新生入園,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也是對家長的考驗。作為經歷過兩次入園經歷的二胎媽媽,我必須給老王普及一下,入園對於孩子意味著什麼。
為什麼孩子們要上幼兒園?
李躍兒老師說:“離開家上幼兒園,是孩子目前為止最大的挑戰。”
即便如此,孩子還是需要幼兒園生活的。因為孩子進入幼兒園意味著他逐漸脫離家庭的庇護,走進“社會”這所學校。接下來孩子將在幼兒園度過三年的集體生活,並在其中快速成長。
原因一:體驗集體感
孩子幼兒園裡會見到很多小朋友,但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於是濃縮成一個小型的集體社會。在集體中,他不是家長獨寵的小孩子,主要與很多夥伴來分享老師的關愛。心中會承受不被關注的失落,而且極大可能性的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爭執。
當然,在集體中,孩子也會收穫到好朋友,會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快樂。這些都是孩子在集體中才能擁有的體驗。
原因二:體驗規則感
二寶入園兩個月的一天,回來突然讓我和爸爸、哥哥一起排排坐,並且將手背在後面,嘴裡還唸唸有詞地說著口號:“小手背背後,我就背背後”,還有模有樣的給我們上課,我明顯感覺孩子的規則感變強了。
原因三:體驗人際交往以及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的孩子,往往對社會規則懵懵懂懂,同時正處在自我意識發現的初期,所以更是作惡而不知惡。有一些小朋友被別人碰一下就會特別生氣地大喊:“別動我”。並不是出於敵意,或者討厭對方,而是單純的不喜歡。
面對這些,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處理辦法,無論是回嘴吵架,還是告訴老師。這些都是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必須面對,學會處理的事情。
原因四:體驗運動帶來的快樂
在幼兒園老師會根據孩子的身體發展安排體能訓練,在遊戲中孩子不僅感受到快樂,身體機能也得到了發展。
比如2、3歲的孩子腿部力量不夠,手指精細度也不夠,透過戶外攀爬、跳躍的遊戲和室內搭建、裝扮等遊戲,可以使他們的身體發展。到5、6歲時力量和精細度都會有明顯提高。
有人說:孩子在幼兒園學不到什麼內容,自己帶也可以。當然可以,不過前提是:家長有足夠的耐心、育兒經驗、知識儲備量、營養餐搭配、體能訓練、幼兒集體生活環境等等。
養育學齡前兒童,可不是簡單的你走在哪裡把孩子帶在哪裡,如果有這些準備,自然可以自己在家帶娃。但大多數家長,是沒辦法提供這樣的環境,還是要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不是嗎?
入園必備指南,家長好好收藏!
孩子即將上幼兒園,園所將“哭聲叫聲童聲”一片。孩子初入幼兒園,對於孩子與家長來說都相當於一次“斷奶期”。孩子和家長都會在短時間內產生焦慮:家長們無心工作,擔心孩子吃不好、喝水少、受欺負、尿褲子……事實上每個孩子或輕或重都會有入園哭鬧的現象。
因為孩子離開了熟悉的家人,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和夥伴,心裡會害怕,不安,傷心,沒有安全感。有了這樣的情緒,孩子自然就會哭鬧,拒絕上幼兒園。
有的寶寶剛上幼兒園很開心,但是過兩天就會有情緒低落的情況,這都非常正常。入園孩子需要適應,家長更要適應孩子因入園帶來的各種不良情緒,包括哭鬧久了對身體產生的影響。其實,在孩子入園前家長做好這些準備,能夠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減少哭鬧。
指南一:提前帶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
大寶入園前1個月開始,我與先生給他做大量的入園工作。帶他一起準備各種證件、證明,帶他去報名,園所每個角落過一遍,進入教室與老師互動……
幾乎把一天在園的活動都過了一遍。雖然在入園當天還是受環境影響哭了幾聲,但因有熟悉的來時,很快就保持冷靜。
指南二:答應孩子的事情做到
如果孩子讓你第一個去接他,一定要保證在人群前面,讓孩子一眼就看到。這樣孩子就能確定,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他心裡就有足夠的安全感,用來適應新環境,面對新事物!
指南三: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上幼兒園之前,父母有必要好好引導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吃飯、穿衣褲、洗手、上廁所、整理小書包、渴了自己喝水、熱了自己脫衣等。
Tips:這些事情要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做,父母不要包辦代勞。
指南四:提高孩子表達意識
進入新的集體,孩子最需要的是表達能力,他需要跟老師、同伴溝通,才能更好的適應新環境。而且放學後父母也能很好的與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基本情況。
在入園前孩子父母有意識從這幾個方面引導孩子,我想孩子的分離焦慮不會很強烈,很快就能適應幼兒園生活,盡情享受幼兒園歡樂有趣的時光!
枕邊育兒寄語:
孩子總是要離開父母獨自前行的,幼兒園是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這一步走好,未來才能走得更好。你家孩子上幼兒園如何,你是怎麼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