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開學啦!
開心果也到了正式入園的時候。一邊,果媽開心於開心果的長大,一邊,又略為心疼這個還小小的人兒,就要去獨自適應陌生生活了。
其實,開心果在此之前已經上過了半年的早託,所以,相對而言果媽並沒有那麼擔心。也正是有了這半年的經驗,以及周圍家長的反應、經驗等,才有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孩子入園,家長“不該說、不該做”的事情。
這些話、事情,相對而言還是比較高頻率的,家長們可要長點心!
孩子新入園,家長要記住“三不說四不做”,以免影響娃的適應速度
三不說
一不說幼兒園的“壞話”
不是所有的家長,對孩子所讀幼兒園都非常滿意,有時候是出於只有一個幼兒園、價格便宜等原因,而不得不帶孩子上那所幼兒園。
心有不甘的家長,有時候也忍不住說出一些幼兒園的“壞話”:幼兒園的設施也太差了、老師長得真不好看等等。
孩子對幼兒園的第一印象,完全取決於家長的描述。
如果家長有說幼兒園的不好,那麼孩子很容易對幼兒園產生“偏見”,不願意去讀幼兒園。
二不說恐嚇、威脅孩子的話
“你要是不聽話,就把你送幼兒園去!”
“你不吃青菜,我就告訴你幼兒園老師!”
“如果不去幼兒園,我就把你關衛生間!”
……
雖然有些家長不懂什麼是科學育兒,但是不妨礙他們走一些“捷徑”來讓孩子聽話,比如恐嚇、威脅。對於後果,孩子也是害怕的,自然會聽從。
只是,這也在孩子心底埋下了恐懼的種子,讓孩子習慣性地去害怕老師、害怕幼兒園。這自然不利於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三不說“慣子”話
這種話,尤其容易出現在家裡第一個孩子身上。
這類家長,尤其看不得孩子哭,只要孩子一哭一鬧,恨不得立刻滿足孩子,也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了。
比如,孩子一哭不想去幼兒園了,家長就說:“寶貝兒,咱不去了,明天給你請一天假。”
又比如,孩子在幼兒園不好好吃飯,家長就說:“不吃就不吃吧,咱回來再吃!”
再比如,孩子不睡午覺,家長就說:“不想睡就算了,你起來自己去玩兒。”
幼兒園,本就是一個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自立、規則意識的階段,如果家長因為“慣子”而去溺愛孩子,不但老師難做,而且孩子也遲遲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四不做
一不做“回頭客”
孩子第一次入園,家長或多或少也會捨不得,想要看看孩子在自己離開之後,都在幹什麼,有沒有哭,於是,開學前幾天,有不少“扒圍牆”的家長。
家長切忌不能做“回頭客”,主要原因有2點。
第一,家長在看孩子,殊不知,孩子可能也正在透過教室的窗戶在看家長,如果孩子這時候再看到家長,那可不得了了,孩子得更依賴家長,更不想去適應幼兒園生活了。
第二,扒拉著往幼兒園裡面看的家長,其實大多自己都沒做好“分離焦慮”。自己都捨不得孩子,這種心理其實一直“暗藏”著,會帶入到生活中去。
所以,家長在送完孩子交代完之後,就該乾脆利索轉身就走。
二不做“不守承諾之人”
小朋友其實很多時候,還是非常容易滿足的。比如剛入幼兒園,他們也想獲得一些“心理安慰”,這個安慰大多是家長的一個承諾,比如放學後給孩子帶什麼吃的、玩的等等。
有些家長覺得,只要“暫時安撫”就行了,並不一定要履行承諾。
只是,家長一次不履行、兩次不履行,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就降低了。孩子不信任家長,也會很難信任幼兒園。
三不做“徹底放手家長”
和一些“焦慮”的家長相比,還有一些心很大的家長,尤其是一些二胎家庭。家長覺得,孩子終於送走了,沒自己啥事兒了,然後就開始“三不管”。
不管孩子在幼兒園的適應情況、不管孩子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不管老師對自家孩子的態度評價。
這類孩子在幼兒園一旦出現什麼事情,回到家都是不願意和父母溝通的,家長很有可能就錯過孩子一些重要的成長資訊,說不定,還會對孩子性格、身體上造成一些傷害。
四不做“補償式家長”
“補償式家長”大多也出現在獨生家庭,父母大多也是“極度焦慮型”父母。
所謂補償,就是家長覺得孩子離開自己,會不開心、親子關係會拉遠,於是家長會花大量的時間去陪孩子、哄孩子。
這種“小心翼翼”孩子其實是能感受到的,這更會讓孩子捨不得父母,不想去幼兒園。
因此,家長平日裡如何與孩子相處,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同樣相處就可以。
開心果媽媽寄語
你家孩子,今年上幼兒園嗎?
開心果就是今年上幼兒園,這些內容,其實不只是果媽的總結,也是幼兒園老師千叮嚀萬囑咐的內容,為了孩子能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生活,家長一定要記住並做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