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週一,早上收到群裡一位朋友發來的幾張照片。
照片是幼兒園的大門口,早上一派忙碌:有滾在地上依舊緊緊拽著媽媽衣服、嚎啕大哭的孩子;有一手拉著一個往幼兒園裡走、還不斷安慰著孩子的老師;有趴在幼兒園柵欄外滿眼通紅、望眼欲穿的家長……
朋友家寶寶今年正好也要上幼兒園小班,已經報過名、交過費,只等著疫情過去,幼兒園通知開學了。
朋友問我,寶寶開學後,是不是也會像照片中這樣?其實想想這個與自己寸步不離3年多的小傢伙,要自行去幼兒園,獨立面對一切了,做媽媽的還真是有些心疼和捨不得,自己要怎麼辦才好?
1、寶寶入園後的哭鬧
說實話,大部分幼兒園小班的寶寶入園哭鬧,是正常的反應,這是他們內在的分離焦慮感在作祟的緣故。
分離焦慮,一方面源自寶寶情感上的失落:和至親至愛的爸爸媽媽分離,被送到幼兒園,難道是他們不愛我了嗎?
另一方面源自寶寶對不熟悉環境的恐慌:在這個陌生的地方,我能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顧?我很害怕!
所以,孩子哭鬧是情感上的一種宣洩,也是“表演”給爸爸媽媽看的。因此父母要儘量保持平靜,溫柔且堅定的態度會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相反,如果父母被孩子的情緒所渲染,自己也無措、不安、焦慮、捨不得,只會增加孩子哭鬧的頻率。
據統計,那些在家裡自理能力強的孩子,在幼兒園的適應時間也會很快,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掌控感很強。
父母與其反覆強調孩子必須去幼兒園,或者用恐嚇威脅的做法逼迫孩子,比如:騙孩子出去玩而帶他到幼兒園門口,或者對孩子說不去幼兒園就不喜歡你了等等行為,只會增加孩子對去幼兒園這件事情的恐慌;不如在去幼兒園之前就讓孩子能夠掌握自行穿衣、吃飯、大小便的技能,他能夠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內心深處也就不那麼慌亂了。
2、每個週一、每個節假日開學的第一天,都是寶寶情緒最為失控的時刻
這種情況太正常不過了。作為成年人,每個假期結束後面對工作,心情還會沉重幾分,何況是孩子?
遇到這樣的時候,依舊需要家長的定力。對孩子不想去幼兒園的行為表示出理解,但堅決不支援。
規則,就是孩子頭上的緊箍咒,只有適應,才會有相對的自由。
而且,孩子只有融入到集體生活中,才能掌握交往技巧、鍛鍊體能、提升本領、健康成長啊!
只有父母想通了這些,才不會糾結於孩子的一時哭鬧。允許哭鬧,但態度堅決,從而讓孩子體會到幼兒園的重要性。
3、寶寶在幼兒園裡,究竟過得怎麼樣?
這個問題,其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壓在家長心中、時時擔心、迫切想要了解的問題。
大多數寶寶在幼兒園裡都是蠻好的,有班主任老師帶領,有生活老師照顧,還有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學習。
作為父母來講,幫助寶寶快速建立起好的生活起居習慣和自理能力,才是當務之急。尤其是老師定期佈置給孩子需要掌握的各項技能,都是適應孩子的年齡而必須掌握的本領。所以,父母要積極配合老師的要求,反覆訓練孩子掌握學習才好。
只有孩子自身越來越優秀,他的自信感才會越來越充盈。而優秀、自信的孩子,走到哪裡,都是閃閃發光的寶貝啊!
4、如何與老師正確溝通、交流?
寶寶入園,家長的煩惱往往跟著孩子的表現而變化。寶寶哭鬧,父母就會不自覺地擔心他在幼兒園裡過得不好;寶寶從幼兒園回家,變得愛發脾氣、鬧情緒,父母就會以為寶寶在幼兒園受到了委屈……
這些情況,除了半夜不睡反覆觀看幼兒園監控之外,父母最想做的,就是和老師聊聊,建立很好的溝通,才能夠有助於寶寶的幼兒園生活。
其實,作為家長要非常清楚地認識到,幼兒園的老師,是孩子入園之後,自己的合作伙伴。
所以,與合作伙伴定期交流非常有必要,完全不管不問,是對寶寶的不負責任;但也不能是隨意的打擾、沒有重點的家長裡短;提前做好準備,掌握好時機,把握好時間,言簡意賅地闡述孩子在家裡的情況,表達自己現階段的困惑,讓老師能夠清楚明白你的問題或者寶寶的問題,是什麼,重點在哪裡。
5、如何透過和孩子的交流,真正瞭解幼兒園?
接孩子放學的這段時間,有些家長簡直是分秒必爭,一邊擁抱著寶寶,一邊直接發問:“在幼兒園過得開心不開心?”“今天有沒有尿褲子?”“有沒有和小朋友發生矛盾?”“老師有沒有吵你?”“都吃了什麼飯?好不好吃?”……
只能說:習慣很好,問題很糟!
負面的提問,給寶寶匯入了負面的思想,他們只會在父母的引導下,越來越牴觸幼兒園。直接回答:“過得不開心!”還會在潛意識中,透過每天的詢問,不斷地刺激,從而加深這些印象:原來幼兒園是可以尿褲子的啊,原來和小朋友之間是可以發生矛盾的啊,原來老師吵了是可以給媽媽訴苦的啊,原來不好吃的飯可以不吃啊……
對於剛入幼兒園的寶寶,問題越具體越容易得到正確的答案,引導得越正面,孩子對幼兒園的接受度越強。
比如“今天又認識了哪個新朋友啊?”(幫助孩子拓展交際);
比如“今天晚飯你們吃的包子,我知道餡兒是你最喜歡的呢!”(幼兒園都有食譜公告,提前知道孩子吃什麼,並且引導他們好好吃飯);
比如“今天午睡的時候,做了什麼好夢啊?”(可以瞭解孩子的午休情況);
比如“今天的小手好乾淨,是自己洗的嗎?”(引導孩子肯定自己的進步)……
對於父母來講還要清楚,孩子說出來的資訊很有可能只是片面的,也許是融入自己的情緒在裡面,如果有問題,還是要積極聯絡老師,結合老師提供的資訊,才能客觀的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況。
孩子入園,是他們走入集體、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父母難免會忐忑不安,沒有家人的呵護和精心照顧,孩子能適應嗎?在幼兒園會不會發生意外?會不會受到欺負?在幼兒園裡究竟有沒有安全隱患?孩子會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所有的擔心都是正常的,但是換個角度,雛鷹想要高飛,總要鍛煉出翱翔的體魄、有一飛沖天的勇氣和頂風冒雨的能力。對於孩子來講,想要真正成長,又何嘗不是需要這些呢?
父母勇敢放開手,鼓勵孩子自己走,只要穩穩地站在孩子身後,適當的時候扶持、必要的時候引導、關鍵的時候幫助,如此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