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又是一年“入園季”,進入幼兒園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站,在這裡可以培養寶寶們的許多能力,但也從心理、生理等方面給寶寶們帶來了不少挑戰。作為家長,也是三分歡喜七分憂。

開學已經半個多月了,若蘭也逐漸適應並且喜歡上了幼兒園的生活,做了4年全職媽媽的我,也終於重返職場了。可是,我才上班第三天,若蘭就生病了。若蘭是早產兒,但這3年多,在我和寶爸的精心照顧下,基本上就沒生過病,入園體檢也顯示若蘭身體發育很不錯,卻依然沒有躲過“入園就生病”的“魔咒”。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入園前寶寶身體棒棒,很少生病,入園後卻頻繁生病。“幼兒園新生狀況大調查”顯示:近九成孩子在入園初期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症狀,超過一半的孩子入園後生病機率明顯增加,其中44%的孩子在第一學期生病超過3次……寶寶初上幼兒園,生病幾乎成為了“必修課”,甚至有兒科醫生總結地說“寶寶入園頭兩個月都會生病”。

一、入園季寶寶易生病,可能是這4個因素

很多爸爸媽媽就是想不明白,在家好端端的,怎麼上個幼兒園回來就病怏怏的呢?弄得寶貝受罪,爹孃擔心。原本開開心心的“入園季”卻變成了痛苦焦慮的“生病季”。寶寶一上幼兒園就經常生病,大部分是由以下4個因素造成的:

1、心理因素導致孩子入園後容易生病。

“入園”是孩子從家庭走入社會的第一步,孩子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和家人,再加上作息時間、飲食特點、活動方式都和孩子在家時有較大差別。突然面對這些巨大的變化,孩子容易出現恐懼、害羞、缺乏安全感、不思飲食、不願喝水甚至不停哭鬧,這些負面情緒也往往促使孩子某些身體功能的紊亂,可能使孩子的整體免疫力下降。

孩子進入幼兒園,類似我們成人走入社會,連大人都可能不適應,更何況孩子?生病,其實就是孩子不適應的一種表現。孩子在恐懼、害怕、焦慮等心理因素的影響下,可能出現噁心、嘔吐、咳嗽等現象,可是如果去醫院檢查,卻發現不了太多的陽性體徵。

2、環境因素致病:集體生活,交叉感染。

寶寶從家裡到幼兒園經歷了環境的轉變,機體在新環境中一時適應不來就會非常容易病倒。幼兒園人員較為集中,而教室環境的空間相對密閉,各種細菌也更容易向寶寶撲來。寶寶接觸的小朋友多了,環境複雜了,接觸各種病原體的機會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數就會相應增多。通常像呼吸道疾病、手足口病等最容易交叉感染。

為了儘量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和機會,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幼兒園的時候一定要先考察好幼兒園的環境,選擇乾淨,衛生的幼兒園。另外,家長還要留意每個季節的流行病,一旦幼兒園已經有孩子患病,最好先給孩子做好防護措施。

3、家長過度精細的照顧,導致孩子機體適應能力差。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看護盡心盡力,寶寶的衣服單獨洗衣機洗,單獨消毒櫃消毒,寶寶的餐具也一樣,不僅消毒,還要單獨擺放,孩子在上幼兒園前都很少甚至從未生過病。有的家庭非常注重環境衛生,為了不讓孩子接觸病菌,寶寶用品、家裡地板都經常用消毒液消毒,孩子外出也很少接觸大自然,在這樣幾近無菌的環境下長大。

其實,這樣的精養,對孩子來說,不是什麼好事兒,孩子處在那樣一個相對無菌的環境中,免疫力就會一直停滯不前,身體內對於細菌和病毒的抵抗能力也沒有實時更新。孩子生病的過程也是免疫系統的學習過程,如果孩子上幼兒園前很少生病,那麼也表示他的免疫系統還不夠成熟,上幼兒園後接觸病菌的機會增多,卻沒有足夠的免疫力來抵抗。等孩子到了幼兒園,受到複雜環境的刺激,孩子就很容易出現咳嗽、流鼻涕等過敏性疾病。

4、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自理能力弱。

孩子開始上幼兒園,從單純的家庭環境進入人員眾多的幼兒園,開始集體生活,接觸各種玩具,和小朋友各種肢體接觸,很容易接觸各種病菌。

孩子生性活潑愛動,又沒有較強的衛生意識和良好的衛生習慣,經常在玩耍後、飯前便後不記得洗手或洗手馬虎,用髒手揉眼睛、抹嘴巴,病菌不知不覺就被帶入體內。

幼兒園裡一個班至少有20多個孩子,按標準配備3名老師,還要保證完成教學任務,根本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精力完善地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很多生活方面的事情,必須靠孩子自己解決。那些自理能力差的孩子,飯都涼了,還沒吃完;洗手淋溼了衣服或者尿溼了褲子,不能夠及時更換;感覺到冷了或者熱了,不會自己穿脫衣服,都可能導致孩子生病。

新生家長3個方面多留意,寶寶健康不“掉隊”!

寶寶生病要受罪,父母心中更難受。要想讓孩子進幼兒園少生病,更好更快地適應幼兒園,家長必須要做好正確的防範措施,才能保證寶寶健康不“掉隊”!要想打贏這場“健康保衛戰”,家長們要在以下3個方面多加留意:

1、正向引導緩解焦慮,心情舒暢身體棒。

對剛入園的孩子來說,幼兒園環境是陌生的,作息時間與家裡也有所不同,孩子既要適應新環境,又要承受和爸爸媽媽的分離焦慮,難免會吃不好、睡不好,情緒的波動會導致孩子機體的抵抗力也會相應下降,更容易被病毒所侵襲。

孩子剛入園,肯定會有些不適應,家長應有心理準備,理解並接納孩子的情緒變化,給他們足夠的時間適應。另外,作為家長,一定要正向引導,緩解孩子緊張焦慮的情緒,多和孩子聊聊幼兒園的有趣課程、快樂遊戲,或者問問今天交到的新朋友,與好夥伴的學習翫耍,孩子會對幼兒園充滿期待,焦慮也會一掃而光。孩子心情舒暢了,吃得好,睡得香,身體自然也會更強壯。

2、健康保衛戰,運動最關鍵。

要想讓孩子茁壯成長,關鍵要提高抵抗力,讓寶寶擁有能夠抵抗外界病毒、細菌侵入的強壯體質,這樣即使生病也會更快恢復健康。

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可以使孩子獲得充足的氧氣和陽光照射,還可以促進孩子器官和肌肉的生長髮育,提升孩子的免疫力。此外,戶外活動還可以促進孩子與更多的小朋友交往,使孩子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適應集體生活。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一般不少於2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規律適宜的戶外活動可保證運動量,在溫度變化的過程中,寶寶的身體會不斷調整生理機能,以適應外界的冷熱變化,從而增強抵抗力。

在幼兒園裡,寶寶在老師的帶領下,和小夥伴們一起參與各種運動遊戲,才能充分感受集體中的幸福。在家裡,寶寶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在各種運動遊戲中,才能感受快樂的親子時光。

伴隨科學的運動,寶寶的心肺功能會逐步增強,臉色紅潤、胃口大開,吃得香,睡得好,發育佳。空氣質量較差的天氣,的確要減少戶外停留時間,但寶寶適量的運動不可缺少,可以改在室內進行。

3、培養良好習慣,防患於未然。

首先,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睡眠是消除身體疲勞的主要方式,能夠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及抗病能力,並能使各組織器官自我修復的速度加快,有利於疾病的康復。而孩子的睡眠更是與生長髮育密切相關,嬰幼兒的大腦發育離不開睡眠,兒童的身體生長在睡眠狀態下最快,因為睡眠時血漿生長激素可以連續數小時維持在較高水平,保證充足的睡眠,不但利於孩子的身體增長,最重要的是利於孩子各個臟器的生長髮育。所以,家長一定要有計劃地按幼兒園作息時間安排孩子在家的作息時間,如早睡早起,幫助孩子建立適宜的午睡習慣,確保充足睡眠。

其次,鍛鍊自主自理的能力。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比如:讓孩子在家中動手整理自己的物品,滿足他們動手做事的慾望,培養自主自理的能力;鍛鍊孩子獨立穿、脫衣服,可以用說唱小兒歌和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讓他們覺得穿衣服是一件很快樂、有趣的事;鍛鍊孩子自主用餐,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不挑食,主動喝水、上廁所,適應集體生活。

再次,培養孩子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營養是身體健康的物質基礎,家長應該透過加強營養補足孩子的氣血,透過調理、保護脾胃,讓孩子的胃、腸能夠更多地消化和吸收食物,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但是,有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吃得不好,晚飯專門給孩子做一些大魚大肉的食物,讓孩子飽飽地吃上一頓。殊不知,油膩食物不好消化,容易造成孩子腸胃不適。中醫有句話叫“胃不和則臥不安”,胃、腸消化功能不好,又會導致孩子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不好。

所以,家長應該根據孩子在幼J園的具體吃飯情況,可以適當在睡前1小時,增加1次加餐。加餐的食物要有營養,比如牛奶、麵包、少許的堅果、新鮮水果等,避免給孩子一些太肥膩的食物或那些含鹽含糖較多的零食。

最後,注意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手是致病菌傳播的重要媒介,每個人每隻手上大約有100多種細菌,一雙未洗過的手上最多約有幾十萬個細菌,因此,洗手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家長要教會孩子從小養成洗手的習慣,不要用手揉眼睛、掏鼻孔等。 飯前便後要洗手,小手髒髒不吃食!嚴防病從口入,老師和家長應經常提醒孩子,一定要勤洗手。

孩子的健康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家長們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為孩子營造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積極做好家園共育,共同為孩子的健康保駕護航,打贏孩子的健康保衛戰!#人類幼崽入園記##愛是個動詞#

10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親子閱讀 | 兒童文學《喝月亮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