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打著“為給孩子有個伴的”的想法生了二胎,可開心沒幾天,煩惱就接踵而至。在二胎沒生的時候,每次問大寶你喜歡媽媽給你生個弟弟或妹妹嗎?大寶總是很開心的說:“喜歡”,而且每天都是滿滿地期待。可當二胎生下來之後,沒過幾天大寶就各種鬧騰,要跟媽媽睡,吃飯要媽媽喂,洗澡要媽媽洗。玲玲很苦惱,沒生之前不是說的好好的麼,怎麼生下來就不喜歡了呢。
其實孩子的想法是很容易理解的,當孩子弟弟或妹妹真正出現在他面前,他會突然意識到,有人要開始與他分享現在他所擁有的一切,特別是給他帶來快樂和安全感的爸爸媽媽時,他便會用各種他所知道的方式來表達他的不安全感,來爭奪原本都屬於他的愛。
相信玲玲碰到的這個煩惱,在很多二胎家庭中都正在上演,每個爸爸媽媽的表現都是不一樣的,其實比較典型的表現是有兩種:第一種是二寶小,精力更多的放在二寶身上,而忽視了大寶的感受。
比如“弟弟小,你是姐姐,要多讓著他,多照顧他。”“你都這麼大了,怎麼就不知道讓著弟弟呢?”“弟弟小,媽媽要帶弟弟睡,你就跟奶奶睡吧。”
另一種表現是不管幹什麼,總是考慮大寶,唯恐讓大寶覺得被忽視,其實這無形中也忽視了對二寶的關注。
比如“因為大寶之前一直是家裡的核心,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家裡所有人都是圍著他轉的,如果忽然多出來一個,還要每天都陪著二寶,大寶會很傷心的。”
“為了照顧大寶的感受,現在我每天都是帶著大寶睡覺,二寶就跟著奶奶睡。”
“反正二寶現在還小,我要多注意大寶的感受,不能為了二寶忽視了大寶。”
其實這兩種做法並無對錯之分,家長要注意做好尺度的把握。家長要清楚二孩之間的這些衝突是必然存在的,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對待看待和調解。
因此我們建議家長:
1.家長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做事不偏心。
在家裡,兩個孩子所有的一切儘量一樣,比如出去買東西或去遊樂場,給姐姐買了一個芭比娃娃,也要給弟弟買一個小汽車。如果兩個人都喜歡上了同一個物品,可以姐姐玩一會,然後弟弟再玩一會。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其實也是兩個孩子學習同伴交往的過程,從而建立屬於二孩之間特有的情感。如果家長只是看到了衝突,而沒有看到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那麼我們在處理孩子問題的時候,就會有偏向。
2.鼓勵大寶幫助小寶,做父母的好幫手。
平時要經常跟大寶說,你是很厲害的哦,你是姐姐,厲害的人是需要幫助弟弟的。經常這樣跟大寶說,慢慢地,大寶的自信心和保護欲也會增強,時刻會想著保護弟弟。
家長要經常跟大寶溝通,要讓大寶明白,父母對他的愛並沒有一絲一毫地減少,平時可以讓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幫弟弟刷個奶瓶,幫媽媽看護一下弟弟,這會讓大寶覺得自己被重視,還培養了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
3.孩子之間的矛盾,需要我們用技巧來化解。
當大寶和二寶發生矛盾,爭吵或打架時,我們不能總是說:“姐姐一定要讓著弟弟”或者“弟弟你小,要聽姐姐的話”,我們既要顧及姐姐的情緒,引導姐姐愛弟弟;也要照顧到弟弟的年齡,教會弟弟與姐姐和諧相處。這時家長是協調員的角色,要讓孩子自己商量解決的辦法,只有不偏不倚才能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們的愛是一樣的,也更能為維護他們之間的感情。
總之爸爸媽媽要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平時多注意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情況,這樣便能夠給孩子更多的愛,而孩子們得到了父母滿滿的愛,自然關係也會越來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