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一天到晚不停搗亂、大喊大叫”“不能安靜地坐上一分鐘,手總是不停摳來摳去”……

有個一刻都停不下來的娃,家長們不單管得身體累,更是操心——這麼動來動去,集中不了注意力,成績跟不上怎麼辦?

今天就來講一下這個眾多媽媽擔心的問題

被過度緊張的多動症

多動症的發病率約為5%,是兒童期最常見的行為障礙疾病之一 ,但生活中這個詞很多時候是被濫用了。

為啥這麼說呢?因為很多家長都喜歡乖巧聽話懂事的孩子,而自家孩子一旦特別活潑或者好動,就會被他們誤以為是多動症。

在2006年的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今天公佈的資料顯示,學齡兒童中多動症患病率達5.8%,全國共有患兒近2000萬人。此病準確診斷率僅15%,而誤診率高達40%。

還有些家長,因為內心不平衡,就把孩子成績不好的鍋甩給“多動症”。隨隨便便給孩子貼上疾病標籤,是不利於寶寶身心發展的。

所以,“多動”不等於“多動症”,大家在用“多動症”這個詞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真正的多動症什麼樣?

於是很多家長疑惑了,多動症不都是是由專業醫生診斷的嗎?為什麼還有這麼高的誤診率呢?

多動症雖然是一種病,但並沒有明確的特異性的臨床症狀,醫生下診斷時,由於無法長期觀察孩子的狀態。

孩子很多時候並不能詳細地說出他們的狀態和感受,所以問診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師和家長反饋的影響(反饋的侷限性和不完全客觀性就會導致醫生誤判)。

但有標準是可以明確的,多動症的特點是:

多動症三大特點

多動

衝動

與發育水平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

不同年齡的小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也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快來看看你家娃娃對應的注意力時間是多少吧

▲2 歲以下以無意識的注意為主

所以如果寶寶年齡還小,注意力持續時間不長是很正常的,真正的多動症兒童需要滿足的條件是這樣的:

1.注意力不集中(中了以下行為 6 條以上)

1.學習時不注意細節,經常粗心犯錯;

2.不管做什麼(玩遊戲、吃飯等),注意力都不集中

3.不會聆聽,聽不進別人說什麼;

4.無法完成簡單的任務,比如拿鞋子,拿杯子等。

5.無法完成整理、收納等任務;

6.常常逃避寫作業、做家務;

7.經常丟東西,想不起來放哪,比如筆,書本等;

8.極容易受到外界干擾;

9.忘性極大,別人交代他的事他轉頭就忘記

2.多動/衝動(中了以下行為 6 條以上)

1.經常動個不停,扭來扭去;

2.無法在一個位置安定下來;

3.不分場合的跑來跑去;

4.精力非常旺盛,相比其他孩子就像一個永動機;

5.話多,小動作特別多;

6.經常性地打斷別人,愛搶話,搶走別人的等;

7.沒有耐心,無法等待、排隊等。

3.多動症除了具備以上兩個條件,還需滿足以下幾點:

在 12 歲前出現症狀,達到了與發育水平不相符的程度,且症狀持續存在至少 6 個月;症狀出現是不分場合的(至少出現在 2 個不同環境下),不管在學校、在家還是在戶外玩耍,都會有多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症狀嚴重影響(中度以上)了學業和社交;排除其他疾病(如甲亢、焦慮症、精神發育遲滯、精神分裂等)。

看完這些,大家應該心裡多少有些底了。

如果一個 3 歲寶寶在看書的時候無法專注3分鐘,但是玩遊戲可以玩15分鐘以上,就不是多動症。

或是在家好動,在學校就變安靜了,也不是多動症;又或者因為父母吵架、上學等環境影響,寶寶處於一種焦慮、緊張的狀態中,吃飯時動來動去,那也不是多動症。

但是以上三條全部符合,就要及時到精神心理專科找專業的醫生進行檢查了。一旦確診,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寶寶不是多動症但是又太好動怎麼辦?

有的家長又開始發愁了,說我的孩子不是多動症,可是他太好動了,我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管他怎麼辦呀?

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難,寶寶好動關鍵在於精力旺盛,閒不下來。讓他多消耗體力感到疲勞即可。

1.讓寶寶多做運動

消耗精力的戶外活動,比如游泳、騎車、踢球、兒童樂園的活動等運動都可以讓孩子參加。

2.給寶寶培養興趣愛好

如果寶寶在上課或者做某件事時注意力不集中,可以嘗試找找寶寶感興趣的事物,比如繪畫、音樂、舞蹈、做手工、等都可以給寶寶嘗試。

3.學會陪伴孩子

多給與孩子陪伴,能有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放下手機陪孩子玩玩具,繪畫,做手工等都能讓孩子加強注意力,提升動手能力。但是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隨意打斷孩子,這會干擾孩子注意力的養成。

最後要再跟大家強調,多動並不等於多動症,我們不能用要求大人的標準去要求一個孩子。請對寶寶寬容一點,給寶寶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關愛,他就可以幸福快樂地健康長大。

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媽媽有,爸爸也有”多地探索育兒假:父母最長每年各休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