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文丨團媽

轉眼,距離孩子入園已經滿一個月了。經歷了大哭到抽泣,好不容易接受了“必須去幼兒園”的現實,一個假期過後,又要重新開始了。

為了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以前我們經常能聽到的建議是:送孩子到幼兒園門口,快速離開,不要猶豫;或者帶上孩子喜歡的公仔、物品、照片;給他講幼兒園的有趣事情等等,這些方法比較籠統。

本期,我們採訪了幾位媽媽,她們都有各自應對分離焦慮的小妙招,操作方便,親測有效。

正正剛入園時,還是在嬰小班,懵懵懂懂,送去的時候,沒什麼反應,但爸爸媽媽一走,他就哭起來了。看老師發的影片,如果在教室裡,他被老師抱著抽噎,如果在操場上,他被老師拉著小手。

正正媽想了許多辦法,比如讓孩子帶上他最喜歡的小公仔,於是,場景變成了,操場上的小正正一手抱著小公仔,另一隻手依然牢牢地抓著老師。正正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講什麼你不去幼兒園在家沒人跟你玩,講什麼我要上班掙錢給你買玩具,於是,場景變成了:小正正難過卻假裝堅強地說:“我不哭”,眼睛含淚,嘴角微撇。

某個週末,正正媽帶孩子逛書店,看到了一本《魔法親親》的繪本。書中講的是小浣熊害怕去上學,媽媽給了他一個魔法親親,這樣他在學校裡難過的時候就把手貼到臉上,就像媽媽在親吻他一樣。

正正媽對這本書並沒有太多感觸,看過也就過了。沒想到,週一送入園時,正正突然把小手伸出來,媽媽一臉迷惑:“怎麼了?”正正說:“我要一個魔法親親。”恍然大悟的媽媽連忙在他手心親了一下,並說:“你想我的時候就把手貼到臉上,就像我在保護你一樣。你也給我一個嘛,我去上班也有點害怕呢。”小正正也馬上親了下媽媽的手心。

這個“親親”變成了上學前的儀式,一直堅持到了現在。此前,正正媽要去體檢,兒子擔心地問:“媽媽,你要抽血嗎?”媽媽說:“要啊。我有點害怕呢,怎麼辦?”正正說:“你把手伸出來,我給你一個‘魔法親親’。”

檸檬是八月份出生的女生,在班級裡幾乎是班上最小的孩子。媽媽非常擔心她的適應能力,也擔心她會不會遭到不公正對待和被比她大得多的小朋友欺負。一開始,媽媽想的辦法是與老師溝通,讓老師多多關注,但她自己心裡也明白:幼兒園那麼多孩子,老師不可能把所有的關注放到一個孩子身上。

她嘗試與女兒聊天“套話”,“老師好不好啊?小朋友好不好啊?吃飯吃得怎麼樣啊?你如果想上廁所怎麼辦呢?有沒有小朋友打架?”……女兒聽到這些問題後,往往充滿迷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最後,她決定與女兒身份互換玩角色扮演

我們來玩過家家吧,今天,你是老師,我是小朋友。老師,老師,我想喝水。

女兒對這個遊戲非常感興趣,馬上就扮起老師的樣子,說:

那我給你倒杯水吧。

老師老師,我想拉臭臭。

好的,我帶你去吧。

老師,老師,有個小朋友打我,嗚嗚。

小朋友打架是不對的,來抱抱,大家還是好朋友。

……

檸檬媽媽說,這些場景的對話,小朋友還沒有學會創造,自然會從她經常聽到的話語當中模仿過來,從這樣的遊戲當中,她也逐漸地還原了孩子在幼兒園的場景,也逐漸地放下心來。

點點的媽媽向我們貢獻了她的小妙招。她說,孩子的共情能力很強,她成功“利用”了這一特質並將之擴大。

孩子剛開始入園時也哭了幾天。後來,她非常認真地跟孩子溝通,表達對他的理解,“你現在去幼兒園很害怕,對不對?我小時候也去過幼兒園,也哭過很多天呢。”然後,就假裝哀嘆:“我也不想上班呢,我也很害怕。”孩子完全愣住:“媽媽,你也害怕嗎?”

她說:“是啊。可是,每個人都要工作。去上班是我的工作,去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玩是你的工作。我們每個人都要很勇敢地去做自己的工作呢。”孩子問:“每個人都要工作嗎?我也要嗎?”她就點點頭說:“對呀。你的工作就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然後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我的工作就是努力掙錢,週末我們才能一起去吃披薩、去遊樂場啊。”

第二天,在幼兒園門口,她“黏”著孩子不撒手,撇嘴做哭狀:“媽媽不想去上班,我不要去上班。”還沒開始哭的孩子被搶了戲,沒等反應過來,就被老師接了進去。如此三番,以後送孩子去幼兒園的場景變成了,她哭,女兒還給她講道理:“媽媽,你別害怕!我們都要勇敢。”

別看湯姆小,他對家裡人的脾氣秉性可是門兒清,專會“看人下菜碟”。想要買什麼玩具,就只在爸爸媽媽去上班,爺爺奶奶帶著他的時候。想要吃薯條漢堡包,專挑爺爺奶奶不在,而爸爸媽媽陪著的時候。而想要撒潑耍賴,則一定不能在爸爸跟前,不但無效,還有可能會招來一頓數落。

自以為鑽了家長空子的湯姆,在入園這件事上,卻被家長鑽了空子。每天送他入園的,永遠是嚴厲的爸爸,小小的湯姆早早就看清了形式,乖乖地“認命”,不哭不鬧上學去。放學的時候,迎接他的“規格”可是相當“隆重”了。爺爺奶奶一起來迎接,一見面,爺爺接過小書包,奶奶塞到嘴裡小零食,再去玩兩盤遊樂設施。小湯姆非常順利地就度過了入園期。

月亮家的方法是,全家人齊上陣,誇得天花亂墜。不過,月亮媽媽說,誇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不能非常籠統的、毫無感情地誇。

誇誇戰術在孩子背上書包的那一刻就開始了。“小月亮,你這個書包可是真漂亮,還是你最喜歡的顏色呢。”

在幼兒園門口,“你轉眼就變成勇敢的小女生了呢,你都敢一個人去幼兒園啦?真了不起!”放學回家,“我看老師今天發的照片了,你把飯全都吃完了呢,真不錯!”

經過這番360度無死角地誇,每天去幼兒園,對月亮來說,變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分離焦慮也就無從談起了。

小壯是個特別省心的孩子,幾乎沒有出現過分離焦慮。

我們諮詢小壯媽媽的妙招,她說,去培養一個小吃貨吧,啥子事情都可以靠吃來解決。“如果哪天他不想起床不想去幼兒園,只要說一句,‘再不去,就沒有早飯吃嘍’,他就會馬上起床穿衣服,飛奔到幼兒園去。”

桃子剛入園的那段時間,每天都是爸爸去接送。爸爸帶娃簡單直接,開車接送,家和幼兒園兩點一線,回家就給孩子看動畫片或者ipad。

桃子媽媽終於無法忍受,恭恭敬敬地將自己親媽媽又從老家請了回來,原本以為把外孫女帶到幼兒園就可以休息一下的外婆只好再次“上崗”。每天送孩子入園,時間緊張,依然是爸爸開車去送。接孩子這件事,就交給了外婆。老年人出手果然有一套,接到孩子後,離開擁擠的大門,走到不遠處的空曠地方,交給孩子零食或玩具,孩子的同學瞬間就好奇地聚攏過來,外婆就讓桃子和小朋友們分享。分享完零食後,小朋友們往往又會玩上一二十分鐘才會回家。

憑藉這這一點,桃子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也慢慢地多了起來,對上幼兒園這件事也不再抗拒。桃子媽媽說:“我覺得孩子在幼兒園能交到朋友,對她而言,是一件有正面影響的好事情。”

● ● ● ● ●

家長過於焦慮不安,孩子也會感知到這一情緒,從而變得恐慌和抗拒。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不斷分離。孩子入園的這一小步,也是他走向社會的一大步。從這裡開始,他將開始自己的人生,父母和家,對未來的他而言,已經不再是生活的全部,而是補足愛和勇氣的能量加油站。

4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姐妹情深自有緣:老二的聰明,其實都來自於有樣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