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對於幼兒園教拼音、寫字被查處,有些家長不理解,幼兒園不學這些學什麼?家長也希望幼兒園教一些拼音、識字等內容。還有輿論為被處理幼兒園打抱不平。而其實,我國早已明確禁止幼兒園“小學化”。導致家長和部分輿論還對幼兒園教拼音、寫字等“小學化”內容被查處感到奇怪,是因為不少地方並沒有嚴格落實禁令,規範幼兒園辦園,對幼兒園提前講授小學內容睜隻眼閉隻眼。要嚴格做到幼兒園去小學化,尊重幼兒成長規律,不要讓幼兒過早被學業負擔包圍,必須堅持依法治教,引導幼兒園、家長轉變教育理念。

當地教育部門做出處理,依據的是“今年年初,河南省教育廳出臺了《河南省推進幼小科學銜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安陽市教育局也印發了《關於進一步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通知》等檔案”。而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強調,嚴禁幼兒園提前學習小學內容。教育部還為此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提高廣大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

但具體到現實,克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在一些地區並沒有得到切實落實。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釋出《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對於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

從教育部發布禁止幼兒園“小學化”的禁令,到2020年之前,一些地區一直存在幼兒園繼續講授小學內容的問題,分析起來,有多方面原因,包括:有的小學(主要是民辦小學)招生還繼續有“幼升小”測試,測試內容是小學內容;小學沒有堅持“零起點”教學,有的小學教師告訴家長,必須做好入學準備,而所謂的入學準備就是學識字、算術等;校外早教機構對幼兒開展“小學化”培訓,如果幼兒園堅持“去小學化”,家長就送孩子去校外早教機構,幼兒班大於是“空班化”,這逼迫幼兒園“小學化”以留住孩子。

以上這些導致幼兒園“小學化”的因素,都逐一被清理。首先,從2020年起,全國各地的義務教育學校招生,都實行“公”“民”同招,電腦搖號錄取,不再有“幼升小”、“小升初”測試。任何“幼升小”測試,只要存在,就是違規的。其次,今年,教育部發布《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要求全面推進幼兒園和小學實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再次,更為重要的是,“雙減”意見明確,各地在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雙減”工作的同時,還要統籌做好面向3至6歲學齡前兒童和普通高中學生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這意味著幼兒園去“小學化”,已經沒有外部壓力。

在這些因素都被清理之後,幼兒園還講授“小學化”內容,就主要是管理者與辦學者的原因了。有的地方教育部門沒有嚴格監督幼兒園依法依規辦園做到“令行禁止”,同時,有的幼兒園還習慣開展小學化教育,因為這對教師的要求並不高,就如很多小學低年級家長也能輔導孩子學習一樣,進行小學知識教育並不難,而設計科學的遊戲活動,培養孩子的習慣、興趣與能力,則對教師專業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去“小學化”之後,幼兒園要按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研發適合幼兒的活動課程、特色課程。幼小的科學銜接,絕不是知識教育的銜接,而是幼兒習慣、能力的銜接。

當然,這也需要家長轉變育兒理念。當前,有的家長的育兒理念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以及“從幼兒園準備高考”,這都是急功近利、對孩子進行提前教學、拔苗助長的錯誤育兒理念,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是有害的。克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要得到家長配合和支援,需要加強對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由此使得幼兒園、老師、家長都有新的教育理念與教育行動。

4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經常嘟嘴竟然是因為小黃鴨?孩子的這個能力,家長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