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
父母和孩子相處,不僅僅需要陪伴,更重要的是為孩子做好自身榜樣,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認可,獲得安全感。俗話說:"有什麼家長就有什麼孩子",如果家長本身具有優秀的品質,那麼孩子也一定不會差。
北大校長金玉良言:北大校長曾經說過:想讓孩子長大有出息,父母每晚常說這3句話,比打罵管用!
案例:
從小我就教育孩子,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禮,不僅在公共場合,私下也要有禮貌,為了讓孩子深刻領會這一道理,我作為孩子的父母,在小事上也從未怠慢。
比如,讓孩子下樓取快遞,日常削個水果等,雖然都是小事,但我從不忘記對孩子說"謝謝",孩子在我的影響下,也養成了說謝謝的好習慣,大家都誇他有禮貌。
大多數家長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孩子總是非打即罵,或是不管不問,很少真正問過孩子的想法,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孩子的性格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的態度和做法,一個高情商的家長懂得審時度勢,在適當的時候為孩子灌輸正確的思想,很多孩子在優秀家長的帶領下,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也更加成熟,情商也更高。
孩子若想長大有出息,要常說這三句話,別等後悔就晚了第一句,我說明白了嗎?
大多數家長在訓斥孩子的時候都會對孩子說:"你明白了嗎?你懂不懂?"類似這樣的話語,殊不知,這種話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和負罪感,只能不懂裝懂,時間長了,孩子會與父母生疏。高情商的家長懂得理解孩子的心理,善於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在與孩子交流時常常會說"我說明白了嗎?",這種交流方式有利於孩子減輕負擔,將來孩子與人交流時,也會用這種方式溝通,也能迅速獲得他人的好感。
人們口中常說的感謝詞"謝謝",雖然具有感謝意義,但時間一久,人們總會覺得這種感謝敷衍潦草,沒有感情。一個高情商的父母懂得說"謝謝你",這種具有任務指向性質的感謝往往能夠讓對方感受到被認可,被重視,從而更願意接受。孩子長期與家長相處,言語間會學習到家長的說話技巧,與高情商的家長長期相處,不僅孩子會變得很輕鬆,而且將來與人交流也很輕鬆。
第三句,你怎麼了
孩子受傷,有難處的時候,有的家長不理不睬,認為孩子小,許多事情都是一知半解,所以常常忽視孩子。但其實,孩子的心靈也很脆弱,如果家長不表示關懷,那麼孩子也會逐漸變得孤僻冷漠,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高情商的父母懂得在孩子傷心時主動慰問,比如"你怎麼了?你還好嗎?"類似的話,孩子接收到家長的關懷後,心裡會更加感激,同時也學會了如何安慰別人,將來在交朋友的時候也會更加體貼善良。
家長不僅僅是保護孩子的角色,同時也承擔著"施教"的角色,很多高情商的孩子都源於他們優質的父母,孩子長期和父母相處,不僅能夠從父母的身上獲取關懷和理解,同時也能學習到父母的優良品質。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懂事又優秀,那麼做父母的,首先自身要學會理解孩子,多照顧孩子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用一些委婉的語言,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同時孩子也能學會父母的說話方式和說話技巧,將來等到孩子步入社會,也能貫徹父母的教導,將優良品質發揚光大,逐漸成為一個優秀上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