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天你所在的世界即將發生戰爭,能帶的東西有限,你想帶點什麼?
成人的回答應該大部分跟金錢和食物相關,而孩子的回答,或許會出乎你的想象。
當我把這個問題拋給女兒的時候,她首先問我的是,什麼是戰爭?
我沒有經歷過戰爭,只在歷史書和電視上看到過被記錄的戰爭,但這本《當孩子遇見書》的作者中川李枝子,卻是親身經歷過戰爭的人。
於是我借用作者中川李枝子的話回答了我的女兒:
“如果爆發戰爭,父母和孩子就沒法在一起了,家會被燒燬,朋友可能會死,吃的東西、穿的衣服也會沒有。”
可惜,我並不像作者中川李枝子一樣擁有關於戰爭的書----《暴風雨之前》、《暴風雨之後》、《巴塞利大路的舊房子》。
我只能開啟電視,給女兒看看敘利亞的新聞,跟她說,你看,這就是戰爭。
有人或許會奇怪,談書和孩子,為何要牽扯戰爭,因為這本《當孩子遇見書》的作者中川李枝子正是戰爭的親歷者。正是因為親歷戰爭,中川李枝子才會在年幼時因為“遇見書”而成為之後非常特別的保育員,也正是因為對於和平的珍惜,對孩子的熱愛,成就了一個溫暖的中川李枝子。
她憑藉處女作《不不園》獲得過厚生大臣獎、NHK兒童文學獎勵獎等,除了這本《當孩子遇見書》,她還寫有繪本《古利和古拉》系列、《中川李枝子經典繪本》系列。
《當孩子遇見書》從孩子和繪本、媽媽和孩子的回本時間、我與繪本的結緣、巖波少年文庫與我、綠保育園和孩子的世界六個方面講述書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期間穿插著各種各樣的繪本故事,用她自己話來說“這是一本來自於日本保育員的實習報告。”
一、用實用的眼光看《當孩子遇見書》---------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的繪本?一本繪本最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文字,一個就是圖畫。那麼什麼樣的繪本是適合孩子的繪本?中川李枝子說,好的繪本要有這樣幾種要素:
繪本中的畫要準確,利於孩子們發揮想象。作為大人我們有著自己審美和判斷,或許在我們看來,有些裝印精美的書籍很好,但未必是適合孩子們的。
孩子們有著自己對於色彩和圖片的理解,能夠讓孩子有想象空間和延伸的繪本配圖,或許在大人看來並不起眼,但對於孩子來講,每次看都會有新的想象空間。
這種畫風不具有固定性,甚至可以是恐怖的配圖,一眼就能記住,與故事的匹配度則會增加孩子們對於未知世界的無限遐想。
繪本的故事具有體驗感。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故事貼近生活,會讓孩子產生親切感,也會容易將自己的情緒帶入到故事中。
我們都有過想象自己是故事主人公的年紀,那種沉浸式的體驗和學習過程,是屬於孩子們最好的時光,可以忘卻一切煩惱,只活在書本中。
好的繪本會提高孩子們的互動性和參與性。喜愛表演和角色代入是孩子們的天性,也是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
孩子們天真可愛的樣子,最是討人喜歡。
在演繹中,孩子們會獲得不一樣的體驗,是成為公主王子,還是成為海盜壞蛋,是成為小豬小狗,還是成為虛擬的神仙魔鬼,都會成為一種情緒的宣洩和引導,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善良和邪惡,選擇和背叛都在演繹中,涇渭分明。
是否能夠被孩子長久而反覆的閱讀。沒有誰能夠買全所有的繪本,想要給孩子讀好繪本是每個家庭的剛需。
讀書這件事,從來都不是用數量來衡量的,能夠被孩子一再翻看才是最大的認可,而被更多的孩子一再翻看,比什麼獎項都來的更加有價值。
好書,就是會常讀常新,不怕翻看。
不要太過在意書是否被翻看的破損不堪,那些破損,是對繪本最好的軍功章。
二、用家庭教育的眼光看《當孩子遇見書》------如何藉助書本引導孩子成長溝通?沒有父母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能夠跟自己無話不談。
想要無話不談,必然要先和孩子成為信任的夥伴。
你要知道,小孩的興趣無時無刻不再發生變化。當孩子剛剛接觸書籍,經常還沒有讀完一本,翻了兩頁,拿來另一本。作為成年人,你一定有想要阻止的衝動,覺得寶貝沒有耐心讀完一本書是毛病,要干涉,但恰恰此時,父母要做的是耐心的等待,給孩子一點探索的時間。
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或許不記得我們剛剛接觸書時的感受。
孩子的世界向來與大人們的世界有所不同,只有耐心的等待才會開出花朵。嘗試著每次當寶貝拿來書的時候讀上一句,換掉另一本的時候依然這樣做,不久之後,時間一定會還給你一個興趣滿滿且專心的孩子。
你要知道,“特別”的孩子需要“特別”的引導。在成人的世界裡,淘氣的“熊孩子”可能是最令大人頭痛的存在。
但是這些帶有少許負面標籤的孩子,恰恰更需要成人的引導智慧。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欣賞孩子,這樣的孩子往往是聰明並且想象力豐富的孩子,這些孩子的調皮和幽默感,常常讓成人難以招架。
在面對這樣的孩子時,正向思維的說教和墨守成規是沒有用的,最好的武器就是用自己的幽默感化解孩子的調皮。
而這種幽默感,正是繪本常常在講述的事情。
雖然作為一個成人理解力勝過孩子,但是孩子的幽默感,卻常常在我們之上。
學會繪本的思維,會讓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慢慢變得寬容而平和,慢慢滋養幽默感,讓孩子的想象像流水一樣,有處可去。
你要知道,不遵守的“規則”,也可以被誇獎可愛。我想沒人會拒絕一個玩好玩具會收拾妥當的孩子。
但更多的孩子,即使教導多次,依舊還是無法做到收拾整齊。
我們中國的媽媽們常常在開家長會的時候為了顯示謙虛,讚美別人的孩子,貶低自己孩子。可以理解成這是一種自謙的行為,但對孩子來講,卻不是最好的肯定。在中川李枝子的保育園裡,即便是收拾的亂七八糟,也會被誇可愛,所有的孩子都獲得肯定。
你可能會說,這是肯定教育,我也知道,但能忍住的家長會有多少呢?至少我要承認,還是會有忍不住的時候。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以及等待他成長的過程本身就是一項不知何時才會落實的工程,雖然來臨時是驚喜的,但過程,並非所有人都能耐心等待。
我們都知道過日子最重要的是過好當下的這一刻,那麼也請認真的對待眼前的孩子,繪本因孩子而存在,孩子因繪本而快樂,就可以了,至於孩子是不是讀懂了,明白了,都不那麼重要。
不要強求孩子讀繪本的形式和理解,相信孩子,也相信父母的直覺。
感知孩子的需求勝過暫時不遵守的“規則”。
三、從塑造人格的角度看《當孩子遇見書》-------書本塑造孩子對世界的初認識一個在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定是個世界觀,價值觀都積極而富有正能量的孩子。
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老大常常會被要求做榜樣,父母對於老大的管教也會相對更多,因為更小的孩子會模仿大孩子的行為,孩童之間的影響力會教會孩子們很多大人沒法教的東西。
大孩子因為被賦予了榜樣的責任,而變得自覺,模仿效應會讓孩子們之間建立更多的連結。
這種連結就是學會愛與被愛、體會需要與被需要的過程。
別說小孩子,就是成人也會因為愛與需要而變得快樂。
所以偶爾講讀繪本的任務交給大孩子,讓孩子在繪本中建立自己的社交模式,學著做一個哥哥姐姐,也學會愛護更小的弟弟妹妹。
當然,在母親眼裡,即便再大的年紀,依然是個小孩子。
母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可以抵禦寒冬
的柴火。無論你是一個疲憊不堪,慢性睡眠缺乏的母親,還是一個忙於生計,無暇自顧的母親,都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睡前十分鐘的親子閱讀,都會讓孩子的對愛的渴求得到滿足,更會讓你在這短短的十分鐘,找到兒時的自己。
讓你和孩子都沉浸在愛中的繪本閱讀,會成為一天又一天愛的源泉。
四、把自己變成孩子,迴歸孩童世界“有孩子,才會有繪本,有了繪本,孩子就會開心。因為孩子會開心,所以給他繪本。”
作為父母,你最好只負責給孩子買書選書,而不要去決定孩子要看那一本。
孩子們用繪本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也是用繪本,學會如何解決吵架,疏導自己的貪心。但這一切,都是在慢慢的發生,在不斷的摸索和嘗試中變成一個個生活繪本的主人公。
曾經,我們也做過繪本的主人公,只是,我們都遺忘了。
或許你應該換個位置,靜下心來好好去讀一讀孩子們喜歡的書,沒準兒就會找回那個失落已久的小孩子。
當你通過書本,像中川李枝子一樣,逆轉了時光,找回了當初的那個孩子,你才會理解眼前的這個孩子細微的喜怒哀樂,真實的喜好和調皮的理由。
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資訊爆炸,誘惑更多,時時刻刻都在考驗著我們的專注度,我們不可能像作者中川李枝子一樣,專心並且珍惜來之不易的精神糧食。
但我們可以選擇做一個好的陪伴者,越是喧囂,就越是需要沉下心來,好好享受穿越的時光,享受停止時間和時空的時刻,和我們的孩子一起,遮蔽外界的喧囂和浮躁,養護一顆沉穩有力,溫暖和煦的孩童之心,赤子之心。
當孩子遇見書,也就是我們變回孩子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