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現在有很多的年輕夫妻,有孩子之後,由於工作原因,會選擇讓父母幫自己帶孩子,但是,時間一長就會有很多問題出現,其中一點就是孩子學說話這件事。然而,現在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害怕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別的小朋友聽不懂他說的話,更有甚者,害怕大家因此把他孤立了怎麼辦?

▎老人講方言到底會不會影響孩子說話?

這個問題方言可不背黑鍋。

據研究表明,寶寶天生就具有識別不同語言的能力,在同時學習多種語言時,也能夠理解和明白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

所以,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由於每個孩子的自身情況不同,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也不同,孩子說話的快慢必然也會有所不同,並不會因為多學了一種語言,就導致語言發育減緩或滯後。

當然,接觸兩種及以上語言確實會對進入語言敏感期的孩子略有影響,不過,這是因為孩子在接觸雙語時需要一個認知和辨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會出現說話晚、慢,甚至出現將兩種語言摻和在一起的情況。但是不必過於擔心,經過一定的時間學習、認知等,孩子會自然區分這兩種語言。

▎那又有很多家長想問了,都說多語言環境可以促進寶寶大腦發育,那方言和普通話算雙語嗎?

通過查閱資料我們可以了解到,在定義方言是不是雙語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相互理解性”,意思就是,說某種語言的人,對另外一種語言的理解程度如何。

舉個例子,同樣是英語,不同地區的人,口音必然會略有不同,雖然有時候對同一個物體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但不會存在語言交流障礙和生存困難。

但是,像咱們中國,因為地域遼闊,各種方言並存,甚至會出現“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情況,而這些方言之間或者這些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互相理解性有時候就不太好了。

所以就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情況,如果方言和普通話之間差別很大,彼此之間“相互理解性”不佳,那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符合“雙語”標準的;另外如果基本上溝通無障礙的話,則不屬於雙語。

▎關鍵問題出現了,多語言環境究竟會給孩子怎樣的好處?

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發現(Kyriakos, 2016),說“兩種方言”或者“一種標準語言+一種方言”或者“多種語言”的人,他們的認知發育特點和我們普通意義上說雙語的人是類似的!

也就是說,說“方言+普通話”和說“普通話+英語”的人,他們的記憶能力、注意力能力以及認知靈活性都比說單語的人要強!

而根據約克大學健康學院領導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雙語家庭中成長的優勢會在嬰兒六個月大的時候開始體現。在該研究中,接觸一種以上語言的嬰兒比僅接觸一種語言的嬰兒表現出更好的注意力。研究人員稱,這意味著雙語環境應被視為嬰兒期早期注意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並可以為終身的認知能力提供較好的基礎。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

在孩子說方言時不斥責

如果你發現他在說的時候明顯帶有方言的口音,不要斥責孩子,否則容易造成孩子恐慌,以後孩子再有什麼想說的他可能就不敢說了。所以,家長要耐心的糾正、引導孩子。

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堅持說普通話

華盛頓大學大腦與學習科學研究中心主任Professor Patricia Kuhl認為,每個嬰兒剛生下來都可以分辨世界上所有語言的發音,而這種能力會在一歲以後慢慢退化,成人便只能分辨自己語言中的聲音。

所以,如果父母與孩子用普通話交流,而孩子去幼兒園也說普通話,那麼孩子識別普通話音素的能力就要比識別其他語言的能力要強。

家庭中堅持一人只用一種語言

如果是雙語家庭,媽媽說中文就堅持說中文,不要夾雜英語,爸爸說英語,不要說標準的中文。

總而言之,教孩子說話也是育兒中重要的一部分,不要因為自己的忽視,耽誤了孩子在語言關鍵期內的學習。但是,父母也不要刻意禁止孩子學說方言,只要你耐心地教導、引導,孩子是可以把普通話和另一種語言區分並熟練運用的。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薦讀: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