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瘋”這個詞一直都是給淘氣的孩子戴的帽子,殊不知給孩子戴上這頂帽子的人就是我們家長自己。
雖然孩子哭了一會就跟沒事一樣了,可這件事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裡,久久不能釋懷,為什麼會這樣,馬鈺原來不是這樣的呀,雖然跑到小區或者公園廣場上玩的時候是有一點瘋,可我認為那是孩子的天性,在外邊玩就要徹底的釋放自己的天性呀,平時見到鄰居,打招呼也算有禮貌,可那天的表現跟平常發生那麼大的反差,實在讓我詫異。
給孩子的Sunny教育方法一直是我引以為豪的,這次怎麼就不靈了呢?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想問題所在,並不斷回想那天發生的事情。查書,諮詢其他家長,包括我媽和家裡的親戚。得到了很多答案,但我覺得都不是很正確。
直到我愛人不輕易間說了一句話,“你兒子弄壞了一個玩具,並且很生氣的樣子”。我跑去馬鈺的房間,開玩笑地說:“要不要爸爸幫你把玩具修好?”
小傢伙撅著小嘴:“我再也不理你了,你是個壞爸爸”。
“?”我完全莫名其妙“是身體不舒服,還是發生了什麼事?告訴爸爸,好不好。”
小傢伙把玩具往我身上一扔,差點砸到我的臉上,然後就跑去找媽媽了。我有點生氣,因為從小我就教育他,玩具就是你的小夥伴,要善待他們,不能隨處亂丟,更不能拿玩具砸人。
我一下子想起了前幾天看的一本關於心理學的書上有句話“當一個人的感受被忽略時,性情就會不穩定,莫名其妙的發脾氣”。馬上我又聯想到今天和前幾天朋友來家做客時馬鈺的表現,突然明白了,所謂“人來瘋”,不是孩子哪裡出了問題,而是我們家長哪裡出了問題。家裡沒有來客人的時候,整個家裡都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大家都會時刻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也時刻享受這種被呵護的感覺,但突然家裡來了客人,家長的熱情(比平時表現得更誇張的熱情)以及注意力都轉移到客人身上,孩子被忽略了,這時候,他的內心是不甘心的,會做出一些比平時更誇張的表現,讓家長和客人都把注意力回到他的身上,而這種表現沒有好壞之分,有的像我們家的孩子那樣,也有的孩子在客人面前能歌善舞,表現他們的才藝,這都是孩子追求被關注的表現,只是在孩子的認知裡面,被關注的感受更重要,你所教的那些禮儀全都拋到腦後。
家長的出發點是這個孩子有沒有家教,有沒有禮貌,這是成人社交最重要的基礎;可孩子的出發點是,這種被關注的感受沒有了,他很不舒服,他要找回這種屬於他的特權。
問題一下子就清楚了,解決起來就好辦了。
第二天我把玩具修好以後,還是找馬鈺談了一次話,告訴他,那天是爸爸不好,爸爸沒有認真的聽馬鈺講給爸爸的話,爸爸保證以後不會再這樣了。馬鈺眨眨眼睛抱住了我的脖子,這才是我的好爸爸。
第一,給與孩子更多的愛和關注,告訴孩子,父母是永遠愛他的。
第二,提前跟孩子打招呼,在有朋友來家做客之前,提前告訴他們,明天有客人來家裡,孩子也是一名小主人,並告訴他主人對待客人應該怎麼做。讓他心裡有準備,這樣就不會有巨大的落差感。
第三,千萬不要忽略孩子,家裡來了客人,安排孩子在客人來了之後怎麼接待客人,例如:打招呼、倒水、端水果等等,讓孩子參與進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千萬不要只顧的跟朋友說話,而對孩子不聞不問。只要孩子不會感覺到自己被冷落了,是不會做出格的事情,“人來瘋”的帽子就更加不會戴在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