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現在的家長總是愛替孩子做選擇,應該讀什麼興趣班、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應該吃什麼東西、應該走哪條路...家長總覺得孩子沒有判斷能力,害怕孩子做出錯誤的選擇,想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

但這些父母的愛和保護,也斬斷了孩子的後路。今天你能夠幫他選擇一件衣服、一支筆、一個班級,但明天呢?未來呢?在往後的人生,我們又能為孩子做多少選擇?

想給大家講一個魚和水的故事:

有一天,兩條小魚在水裡游泳,突然碰到一條從對面游來的老魚向他們點頭問好:“早啊,小夥子們。水裡怎樣?”

小魚繼續往前遊了一會兒,其中一條終於忍不住了,他望著另一條,問道:“水是個什麼玩意?”

這是美國作家大衛·福斯特·華萊士2005年在肯揚學院畢業典禮上演講的開篇。這個故事向我們闡述了一個道理:最簡單、最普遍的東西,往往最容易讓人忽略。就像家長只看到孩子按照我們指定的路一步一步走得順利,卻看不到孩子正在慢慢失去選擇的能力。

人們總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而我們家長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教會孩子勇敢前行,卻忘了教他們怎麼樣選擇自己的路。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所做的事情只是一個探索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出現錯誤是在所難免的,我們對孩子犯的錯誤要有一定的包容心和耐心。

家長允許孩子犯錯,就是給了孩子一定的鼓勵和勇氣,支援著孩子前行,讓他們在面對挫折時也能夠勇敢面對。那我們該怎麼允許孩子“犯錯”呢?掌握以下幾個技巧就行了:

允許孩子“犯錯”,放手讓孩子去做

對於一些年紀還小的孩子,他們的大腦還沒發育完善,在大人看來很簡單的事,孩子卻會搞砸,這其實是很正常的,像是穿衣服、拿筷子之類的,但有些家長為了省點事,就直接幫孩子把事情做了。

為了避免孩子犯錯,家長就大包大攬全承擔了,這也許是最省時間的,但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完全錯誤的。孩子有能力獨立去完成一件事情,家長卻過度干涉,會導致孩子的自理能力缺失。

我們可以在合理的範圍內放手讓孩子去做,鼓勵孩子獨立完成,即使成果可能並不完美,但在他們的犯錯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增長生活經驗。

兩三歲的時候我就讓小寶試著自己穿衣服,剛開始可能頭套進去了手還在外邊,或者是右手伸進了左手的袖子,兩隻腿都穿到了一邊褲腳裡等等,但是時間久了他也找到了一些小竅門:貼著商標的是靠著後腦勺穿的、襯衫釦子從最上邊或者最下邊開始扣...

採用正面教育,理性看待孩子犯錯

許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情緒常常是急躁和煩悶的,為了讓孩子在最短的時間長教訓,有的家長就會採取一些暴力手段,打罵孩子之類的。家長的初衷是想讓孩子不再犯錯誤,但這樣往往會造成孩子在家長面前不犯,但在家長看不到的時候還是繼續犯著錯誤。

家長想讓孩子吸取教訓,就需要讓孩子知道你的真實想法,通過交流和溝通,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的原因,我們教育孩子,是要讓孩子懂得自己這樣做為什麼不對的,而不是用強制手段讓孩子不再接觸這個問題,給孩子一點時間讓他去反思。

當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原因在哪裡之後,家長也應該及時的去肯定孩子,鼓勵他們在這過程中的進步。

之前看到鬆鬆一個舞步錯誤就被姐姐一直訓,他跳舞的時候姐姐在他就很緊張,繃緊了神經不讓自己跳錯,等姐姐離開之後他就還是原來的錯誤點,我問他為什麼,他說跳錯了媽媽會罵他,但是媽媽不在的時候不自覺就放鬆了下來。後來我和姐姐講了這個事情,讓她的態度稍微改改,和鬆鬆心平氣和地聊聊,鬆鬆也就比較少出現這類情況了。

運用同理心,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孩子們的內心想法總是不同的,他們天馬行空的想法總讓人意想不到,如果孩子總是經常性地犯同一個錯誤,我們也不要著急去糾正,可以先聽聽孩子的想法,說不定在他們看來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利用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你所想的事情在孩子的角度並不是一樣的,運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可以讓孩子了解到自己內心想法,自己也可以理解孩子。

有一陣子小寶特別喜歡用左手吃飯、寫字,但他又不是左撇子,我就感到很疑惑,持續了好幾天後我問為什麼,他說是因為聽別人說左撇子會更聰明,所以想變成左撇子,我告訴他其實用右手的人也有很多聰明的,而且聰明靠的是不斷努力,而不是一隻手可以決定的,小寶想了好一會之後跟我說“好的,媽媽,那我要超努力,做那種使用右手的超聰明的人”。

父母能夠帶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存摺和房產,而是教會他們如何獨立生活、如何學習和探索。嘗試未必會帶來風險,但不嘗試就什麼都不會發生,在孩子可以犯錯的年紀,在一些可以犯錯的事上,讓孩子學會選擇,才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愛。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消化不好,記得多喝這道“健脾湯”,營養豐富,常喝免疫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