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見到Sunny充滿活力但又不失沉穩不失禮貌的孩子,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但我們時常看到很多孩子確實缺乏正面的家庭教育,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絲毫不顧別人的感受。

前幾天一個飯局上,每人一隻螃蟹,一個小孩竟然搶先拿了4只,我們看出了孩子家長的尷尬,對這樣的孩子,不能不說和家長平時的教育有關,也跟溺愛孩子有關。

人人都知道溺愛孩子沒有好處,但很多爺爺奶奶甚至孩子的父母都在自覺與不自覺的溺愛孩子,使得好好的孩子變成了這樣:

一、自私、不懂得分享;

二、性格乖僻,我行我素;

三、脆弱,沒有抗壓能力,受不了半點挫折;

四、獨立性差,缺乏主見。

哪個家長都知道溺愛不好,但很多家長還是在溺愛孩子,明知道不可為而為之,害了孩子,也害了整個家庭。

不溺愛孩子,不是要打罵孩子,不是要和孩子對立,相反,要教育好孩子,還必須和孩子關係融洽,現在,打罵的方式很難教育好孩子,會造成和孩子的交流困難,甚至讓孩子叛逆,和家長對著幹。

究竟該怎樣做到不溺愛孩子,教育好孩子,其實也沒有什麼固定不變的特效辦法,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其個性,每個家庭各不相同。但還是有共性的:

對待孩子的教育,父母要有原則底線。

沒有哪個父母對孩子不關心愛護的,這是人的天性。但我們必須要有原則,對待孩子也一樣,看到很多家長還在給七八歲孩子餵飯,就是典型的沒有原則,孩子不吃,到一定時候就收掉碗筷,一兩頓飯餓不壞孩子,讓孩子懂得不吃飯你就得餓肚子。孩子看到喜歡的玩具,不管家裡是不是有類似的,孩子要買就滿足他,家長也就喪失了原則。

一味的滿足孩子,從來不知道對孩子說“不”,是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喪失原則的具體表現,是對孩子典型的溺愛。這樣的孩子在失去父母的給予時,很有可能採取別的辦法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包括偷竊和搶劫。

家長應該學會對孩子說“不”,這不是什麼難事,對孩子也沒有什麼虧欠的。有一個單親媽媽,含辛茹苦的帶大孩子,總覺得對孩子有所虧欠,對孩子的要求可以說是百依百順,導致孩子只會攀比,別人有的自己都要,絲毫不顧媽媽的難處,搞得這位單親媽媽不堪重負,母子關係異常緊張。究其原因,還是這位媽媽因為離婚覺得對不起孩子,對孩子無原則的溺愛造成的。

大膽告訴孩子,你需要的,你不說我也儘可能滿足你,你不需要的或者不是必需的,不要向我開口,軟磨硬泡在我這裡沒有任何作用。

不能有第一次。

很多不好的事,不能有第一次,比方對長輩惡言相向。第一次不及時有效的教育和制止,就會成為習慣,事情就會失控。比如孩子在沒有管控的情況下玩手機遊戲,我是堅決不允許的,我家孩子初中三年級了,從來就不敢離開我的視線玩手機,更不用說帶智慧手機進學校了,前不久,有一箇中學公開砸毀繳獲的手機,學校也是迫於無奈,家長為什麼不能制止孩子帶手機進入學校?非得要學校採取激烈的方式呢?很明顯是家長已經無能為力了,如果家長最開始就不讓孩子玩手機遊戲,不讓孩子有第一次,他會離不開手機嗎?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濃濃的愛,但也讓他知道父母絕不溺愛你。

告訴孩子,任何事情都可以和父母商量和交流,因為你是我們的孩子,爸爸媽媽愛你,但也不會無原則的遷就你,所以不是你所有的要求父母都必須滿足,不要因為因為爸爸媽媽愛你就給我們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同時父母對你也是有要求的,父母的合理要求,你也應該努力做到,比如尊敬長輩,尊敬老師,比如認真學習。

親子但不溺愛,是父母的家庭教育藝術,誰也不能說自己做得很好,但我們能夠盡力做到更好,對孩子進行有檔次的教育,遠比給他萬貫家財好。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為什麼孩子能看到“神鬼”之類的東西呢?科學給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