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準備、有組織的知覺。
科學家觀察事物時,總是運用已有的知識對觀察目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與概括,在觀察的同時進行思考,最後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達爾文說:“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別人之上。”
巴甫洛夫指出:“應當先學會觀察、觀察、再觀察。不學會觀察,你就永遠當不了科學家。”可見觀察力是創造力的重要因素。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就不可忽視對孩子觀察力的培養。
常成卡通
1.從觀察生活開始法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理論,主張讓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接受教育。確實,孩子從出生開始,用各種感覺與外界交流資訊,學到知識。其中,觀察佔有很大成分,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孩子首先應該接觸大自然,觀察大自然,在觀察過程中學會觀察、創造。把孩子關在家裡,買再多的玩具也比不上大自然中的現象豐富、生動。從幼兒時期開始,家長就應該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在觀察中學習,在學習中觀察。可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色彩大自然中充滿了五顏六色的東西。當孩子通過接觸有限的事物獲取了顏色的概念之後,家長可以讓孩子注意:
天空是什麼顏色?
雲是什麼顏色?
樹是什麼顏色?
草是什麼顏色?花又是什麼顏色?
水的顏色是什麼?
雪的顏色是什麼?
也可以在孩子觀察或玩耍之後提出:
你今天見到的藍色的東西是什麼?
什麼是綠色的?
什麼東西有不同的顏色?
小朋友穿了什麼顏色的衣服?
家長可用遊戲形式的語言安排上面的問題,使孩子樂於回答。如果可以按照孩子的思維習慣,把自然界中無生命的東西編成有生命的故事,這樣既能培養了孩子認真觀察的習慣,又激發了孩子觀察的興趣。
(2)形狀在大自然中,存在著三維空間中的各種不同的形狀。家長可以編制遊戲或故事讓孩子有意地注意:
樓房的形狀與結構;
樹的形狀,樹葉的形狀;
汽車的形狀,車輪的形狀;
你所在活動場所的形狀。
也可以提出:
我們今天看到的東西哪些是三角形的、長方形的、正方形的?哪些是圓形的、橢圓形的?
總之,要在遊戲中培養孩子對圖形的觀察、辨別及有意注意的能力。
(3)方位家長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樹上有什麼?再上面有什麼?
樓房前面有什麼?
草地上有什麼?
馬路旁邊有什麼?
與你一起玩的小朋友有哪些?
那些小朋友住在什麼方位?
(4)狀態家長可以提出下面的問題,或以遊戲的方式指導孩子:
觀察樂隊裡各個角度的動作特點;
鳥是怎麼飛的?
太陽、月亮、星星什麼時候出現?
水、煙霧的形狀變化;
什麼東西能漂在水上,什麼東西會沉下去?
(5)自然現象家長可以讓孩子觀察以下事物:
春天看微風細雨;
夏天看電閃雷鳴;
秋天看萬物變化;
冬天看雪花飛舞;
植物四季的變化;
人們不同時期的生活習慣;
燒水時壺上有什麼現象?
對每一個自然現象都要讓孩子認真地觀察,為了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可以在孩子對自然現象觀察之後,讓他進行描述,若描述得不全面,可以讓他再次觀察,再次描述。
2.多方位訓練觀察在現代家庭中,為了培養孩子,家長們費盡心機,購置了大量的玩具和學習用具。但這些投入對孩子智力的開發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或發揮了多大的作用,家長卻很少繼續往下考慮。不少家長都嘆息:花了那麼多錢,他就專心了那麼一會兒,便束之高閣,不再理會了。其實,如果您把所買玩具再做一些挖掘,觀察力的訓練材料便隨處都是。請看下面的例子:
分別堆幾套積木,可以堆出各種造型,而如果混合起來,就可以設計出更漂亮的造型了。讓孩子通過對各種積木的特點的觀察,看看能拼出什麼實物模型。
也可以讓孩子在對所有玩具進行觀察之後,縫製一個布口袋,把玩具裝進去,讓孩子伸進手去抓一個,根據手的感覺,說出玩具的名稱。
還可以在看完卡通片之後,讓孩子試著描述片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特點。
生活中隨時隨地都有學問,家長組織親子游戲或帶孩子外出訪朋問友,都是培養孩子有意識的觀察習慣的良機。如果在此時多說一句話,或多提醒一下孩子,效果可能就會大大的不同。
當孩子專心地玩或觀察某些事物時,家長最好不要打擾孩子,或默默地在一旁關注,或悄悄地參與進來,與孩子一起分享觀察的樂趣是有益的。一堆沙子,因其變化多樣,結構鬆散,孩子會久玩不厭。家長就可參與其中,設立山頭、公路、地道等物,也可進行“打仗”遊戲。讓孩子從中領悟出運動變化的道理。
觀察習慣也需逐步形成,還需要創造觀察氣氛。當孩子沒有興趣時,強迫孩子觀察,會形成反抗心理。因此,觀察訓練要抓住時機,有效地進行。
在孩子上學後,家長還要配合老師,進一步對孩子的觀察力進行培養。當孩子的觀察習慣已經形成,且有了較強的觀察力時,就可以放手,讓孩子在自己的探索中前進。來源:育兒網
常成卡通,用漫畫傳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