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每當帶女兒外出玩耍,聽到很多父母或爺爺奶奶感嘆“這孩子一天到晚都在看電視(或手機,IPAD等),讓他/她下樓怎麼都不肯……”的時候,我心裡長長的鬆口氣,還好,女兒沒有養成這個習慣。

01 電子媒體對孩子的影響

眾所周知,電子媒體(包含電視、電腦、手機、IPAD、遊戲機等)改變了我們接觸世界的方式: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擴大了我們的視野;同時,海量魚龍混雜的資訊,綁架我們的時間,甚至,限制了我們主動、深度地思考……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接受資訊並學習的能力很快,但心智發育還不夠成熟,不能辨析和選擇合適的內容,因此更容易受到影響,研究發現:

過度使用智慧電子裝置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包含:智力、行為、記憶力、語言發育、親子關係……

2歲以內

孩子無法將螢幕中的內容與現實中的物品對應起來,因為螢幕是2D,現實是3D空間。比如:孩子拍球,他們可以拍、踢、到處跑、與他人互動、通過球接觸地面和牆角的速度、角度、聲音等調整自己,而遊戲,只能用手指點來點去;

孩子看電視/手機,無法刺激他們語言的發育,反而適得其反。因為這裡面的亮麗的色彩、動畫等極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常,父母在有媒體開著的情況下,對孩子的說話的詞彙量明顯減少。幼兒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和成人通過頻繁的有意義的互動,才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國外專家對此做過研究,一組幼兒通過讓孩子觀看視訊學習發聲,一組則通過與母親互動來學習發聲,對比的結果是,孩子在與與成人進行互動,觀察和模仿的過程中學習的更快。);

孩子玩電子媒體,對幼兒視力發育影響很大,越來越多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近視跟這個關係很大;

研究也曾發現,玩電子媒體過渡的幼兒與他人的交往互動能力堪憂,因為電子媒體無法模擬真人的眼神、動作、情感;

電子媒體抹殺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變得多動、缺乏耐心......

2歲以上

美國兒科協會發布《數碼時代的兒童成長——媒體研究討論會》報告,2歲以上孩子可以適當的接觸媒體,但是前期是:正確的內容(家長篩選、適合該兒童),正確的方式(一起使用、一起討論等),以及正確的場合(進行時間、地點、頻率等方面)的管理。

相信很多家長都看類似的報道:某市小哥倆模仿《喜羊羊與灰太狼》“綁架烤羊”的遊戲,嚴重燒傷;5歲男孩模仿紅太狼,拿著平底鍋見人打人;4歲男孩模仿奧特曼從八樓“飛”下來;孩子模仿《熊出沒》裡的光頭強,用斧頭砍傷自己的兩根手指頭……

這些直接將電視場景搬進生活當中,暴力、犯罪、傷害等等,到底是誰的錯?

02 我是怎麼做的?

小時候,我的母親非常嚴厲,只有週末才可以看1個小時的電視,其他時間,電視就是個擺設——父親和母親都不看,而是晚上陪我們寫作業,講故事或看書,並且早早睡下。直到現在問起我媽這事兒,她總是淡淡地說“我不讓你們做的事情,我肯定不能做,否則你們是不會聽的”。

正是母親這樣“以身作則”的做法影響著我,我堅信:父母的現在,是孩子的榜樣(模仿的物件),也是孩子未來的縮影。環境,尤其是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

隨著女兒的成長,我也越來越體會到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力,在遠離電子媒體這方面,有兩方面的要素影響巨大:硬性的家庭佈置(包含家庭裝修、物件擺放的位置等)和軟性的家庭氛圍(夫妻、婆媳關係、家庭教育理念等)。

家庭佈置

女兒剛出生時,我們居住在60平左右的兩室一廳,由於客廳小,沙發對面擺放的就是一臺電視機,每到晚上,在家幫忙帶孩子的奶奶想看會兒電視,女兒自然而然坐沙發上跟著一起看,有時候受到劇情影響,我和先生也會看會兒,結果是女兒也跟著一起看。後來,換了房子,搬進了90平的房子,客廳大了很多,有了前期的經驗和教訓,我跟先生溝通後,決定客廳不安放電視,奶奶的房間裡買一個,滿足她老人家晚上看電視的需求即可。

別小瞧了這個改變,自從搬家後,女兒每天在客廳裡玩耍,爬沙發、玩積木、看書,畫畫等,即便偶爾跑奶奶房間,一會兒自己就出來了,因為客廳空間大,玩具多,爸爸媽媽都在,人也多,她喜歡在我們身邊跑來跳去,讓我們陪她玩耍!

一個小小的佈局和決定,帶給我們這般神奇的效果,讓我感觸深刻。當然,如果家庭佈置已經無法調整,可以從細節上創造,比如給孩子買個可愛的小書架(或者與孩子一起動手,用舊紙盒等做一個)、小畫板、設定一個獨特的活動區,範圍可以不大,但精緻、巧妙,讓孩子充滿興趣,相信一定有別樣的效果!

家庭氛圍

這個詞聽起來很大、很空泛,歸根到底是一家人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的理念/價值觀是否一致,或者能否達成一致。達成一致的時候,很多事情都能夠迎刃而解,否則,可能需要多一點溝通甚至是家庭規則的共同約束。

在對待電子媒體方面,我和先生的理念比較一致,因此爺爺奶奶也比較好說服(剛開始的時候,奶奶也不以為然,還經常說“XX(指我先生)小時候,專門給他看電視動畫片,這樣我好去做飯、幹家務……”,所以,與其改變老人,不如改變夫妻雙方的另外一半吧,讓他/她去說服,效果可能會好些~)。幾年下來,我們家已經形成了如下不成文規定:

1、 暫不計劃買電視,帶領孩子多讀書,養成閱讀習慣;

2、 每天給女兒播放中英文兒歌或優選動畫片(15分鐘),以電腦播放為主,方便大人管控;

3、 手機、IPAD、Kindle、遙控器之類的父母(爺爺奶奶)放好,不讓孩子隨手拿到;

4、 晚上9:00之前(女兒一般9點前睡了)以陪孩子為主,不開電腦(特指父母,爺爺奶奶在自己房間可以自便)。

除了家庭都要遵守的規則外,更重要的是有意義的家庭陪伴活動,它能夠引導孩子發現電子媒體之外的樂趣,增進家庭成員彼此的愉快體驗,讓孩子愛上生活。前期可以是刻意安排的家庭活動,逐漸過渡為日常生活的常態。除了日常的閱讀和週末帶她出去玩,我和先生根據孩子的愛好安排了三個比較有意思的活動(由於我和先生平時工作也忙,活動的原則是簡單易行),給各位父母參考。

家庭陪伴活動1:《與花兒一起成長》

緣起:每次帶女兒到樓下玩耍,她總是會問 “這是什麼樹,這是什麼花……?”而我發現,平常的植物我很多都不認識,於是,就決定與孩子一起研究,不懂的就查一查,到現在為止,我們基本上堅持一個月1-2種的花兒,就以認識小區的為主。

成果:女兒已經認識了很多朵兒,更重要的是,她學會了觀察不同樹葉、樹木,花朵,她稱小區的某兩個地方(沿河岸有長椅和不少花叢)叫做“我的花園”,每天都要家人帶她去“花園”裡走一走,撿樹葉、拔草、看蟲子……。對我來說,視野也擴大了,知道了很多樹、花的特點,並且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這也是孩子帶給我最大的收穫。(大家可以翻閱歷史文章檢視相關內容)

家庭陪伴活動2:《神奇的生命》

緣起:在帶女兒觀察花兒的同時,孩子對於動物也產生了興趣,於是,我和先生決定讓她親自參與到照顧生命的過程中,我買了花種子,與女兒一起種下,並讓她每天負責澆水;先生問同事要了幾條蠶寶寶,我們全家週末一起去去附近找桑樹,摘桑葉,喂蠶寶寶。

成果:到現在為止,向日葵已經開花,蠶寶寶也於6月份蛻變為飛蛾,產卵!

我們養的蠶,種的向日葵

家庭陪伴活動3:《我們的繪畫本》

緣起:女兒很喜歡畫畫,之前都是在白紙上亂畫,後來,我們一起動手製作了專屬於寶寶和媽媽的繪畫本(製作過程非常簡單和粗糙,如下圖,關鍵是陪伴孩子,一起完成的過程,充滿愛和樂趣)從而讓繪畫過程更有趣。

媽媽的繪畫本

寶寶的繪畫本

寶寶的繪畫

媽媽和寶寶的繪畫

成果:這個想法剛開始1個月左右,女兒從原來的亂扔紙已經開始意識到保護好自己的繪畫本,並且每次下樓都要帶著筆和本子去畫畫,我也鼓勵她畫出一天中最有趣的事情或者畫小區的花花草草(作為非專業繪畫的父母,我給她的指導是有限的,所以希望她能夠向自然學習吧~)

03 結語

對於如何讓孩子遠離電子媒體,作為家長,我也在不斷探索,我相信,隨著孩子年齡增加,需要更多樣化的引導。但無論如何,父母都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物件,只要我們自己能夠以身作則,在家庭硬體環境,尤其是家庭陪伴方面多用心,多參與,對生活充滿美好的嚮往,相信孩子一定會有所改變,給我們成倍的回饋!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不打不成器!那在“禁止打兒童”的美國,娃上房揭瓦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