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們在小時候,就經常會聽到一些人說"哇,你好敏感啊",不僅在我們身上聽到,我們也會在孩子身上聽到,甚至我們自己也經常會用"不要太敏感"來教育孩子。

在我們的日常交流的定義中,"敏感"就成了貶義詞。而且把甚至"敏感"認為是"想太多"。很多人試圖逃開這個詞,我也看到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跟他說"不要活的太敏感,不要多想"。

"高敏感"在社會上的評價不一,有些人將它認為是一種"可怕"的性格,也有人覺得它是一種超高天賦。

在上個星期我看到了一本書,名字叫《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是美國伊萊恩博士所著,她同樣也是一名高敏感的人,在這本書中,她通過對自己、對一些高敏感的人進行研究,最後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是:"高敏感"有異於常人的能力,並且如果用得好,一定會成為一個行業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高敏感的爭議很大,但是高敏感也不是一個虛無的詞,我們需要從它的定義和本質上來認識它。

高敏感是什麼?你的孩子也是高敏感的孩子嗎?

伊萊恩博士在書中也對"高敏感"進行了定義:高敏感的人群是那些生來就對於環境中細節捕捉敏銳的人,他們對於每一種變化都有非常深入的思考,並且做出比常人更加強烈的反應。

簡單地來說,就是高敏感的人,對生活、周圍環境、人的情緒等都能有敏感地捕捉能力,產生強烈的反應。

在科學定義中,認為高敏感兒有以下幾個特徵,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幾個特徵來判斷我們的孩子是否是高敏感兒。

1. 高敏感兒對細節的感知能力較強(會感受到環境中細微的東西,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比如對灰塵過敏、對周圍環境變化能有明顯的反應等)

2. 對情緒有較強的察覺能力(比如會謹慎斟酌別人所說的話;在小時候,別人經常會認為我是一個害羞的孩子)

3. 對事物會有"深度思考"(簡單地來說,就是會產生一些高於同齡人的問題,比如"世界的盡頭是什麼"、"我從哪裡來的"等等)

4. 有較強的同理心,在評判事情時會換位思考

高敏感的孩子天賦也很高,負擔也重高敏感的孩子神經系統會比較發達

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高敏感的孩子擁有更強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有活躍豐富的內心世界,這類孩子從外部世界接收和感知到的資訊,會觸發大腦裡各種概念、想法並建立聯結,能促進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

高敏感是創造力的源泉

高敏感的人,經常會注意到別人沒有注意到的東西。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都是屬於敏感人群,他們在實驗觀察、實驗研究中,都有著非常強的敏感心理,從不主動忽視問題,會因為自己的一點小發現,而進行細緻的研究,從而發掘更大的"藍海"。

高敏感的孩子心理會比較脆弱,容易受傷

高敏感的人,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即使別人一句開玩笑的話,他也會聽進心裡去。

隔壁家的小可就是一個非常可愛,也非常敏感的小女孩,有一次社群活動的時候,一位年輕的媽媽和小可開玩笑說"小可,怎麼今天穿起牛仔揹帶褲啊,像個小男孩哦,還是平時的公主裙好看",一句開玩笑的話,讓小可偷偷記在心裡,於是她開始抗拒著穿牛仔和揹帶褲,而且開始抗拒那位年輕的媽媽,不喜歡別人說她是小男生。

高敏感的孩子總是非常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和評價,過多的負面評價讓他們喪失自信心。

高敏感的孩子有自己的痛苦

敏感的人,經常會因為外界的變化而影響自己,比如換了環境很難適應,總覺得缺少了什麼,也經常會有一些傷春悲秋的情懷,甚至聽到一首歌、看到夕陽落下、好友離別都會感傷很久。

這類孩子很善於捕捉別人的情緒,也容易被別人的情緒所影響,會隨著別人的開心而開心,隨著別人的惆悵而惆悵。他們的情緒會表現出有較大的波動。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脫離"敏感性格"的痛苦幫助孩子尋找敏感情緒的根源

在孩子小還不會講話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有這種體驗——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沒有語言溝通能力,他們的所有需求都只能通過啼哭來表達,所以當孩子啼哭的時候,父母首先就是看看孩子是不是餓了,如果孩子還繼續哭,父母又會看看孩子是不是尿褲子了,再次試試孩子還哭不哭……這樣重複,最後慢慢找到孩子情緒的根源。

幫助孩子找到情緒的根源,就能找到解決和處理的方法,知道孩子的敏感情緒來自哪裡,從根源處解決問題。

學會理解和傾聽孩子

我們經常用"你太敏感啦"、"不要想太多"來教育孩子,企圖讓孩子做一個樂觀開朗,不要被太多煩惱事困擾的人,但其實經常對孩子這樣說,只會讓這個敏感的孩子,更覺得你對他的行為感到煩惱,是不喜歡他的一種表現。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不要被這些情緒影響,你更應該表現出鼓勵和關愛他的態度,比如,如果有孩子跟你說"媽媽,我們老師說我太敏感了,敏感是什麼意思?",你不是跟他解釋說"敏感就是多想",而是把敏感的優點告訴他,鼓勵孩子讓他朝著正確的方向奔跑。

給予孩子足夠合適的空間

有些父母會說自己的孩子"經常會動作慢吞吞,做一件事情都要想很久",以此把孩子定義為"蠢笨"、"烏龜"等,比如有家長就曾和我吐槽過自己的孩子,他說自己讀的孩子經常會在別人玩遊戲的時候,自己呆呆地站在旁邊,遊戲快結束了,孩子才慢吞吞地加入遊戲,等到別的小朋友玩累了,孩子還繼續在那裡玩。他一臉無奈地說,他放射弧真的長,做事一直慢半拍。

美國的伊萊恩博士曾在她的書《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中寫到這個問題,她的建議是不要催孩子,就讓他玩吧。因為他的腦子前半場都用在了觀察上,好不容易學會了,並且抵抗住了一些焦慮想要去嘗試了。

給孩子足夠的空間來思考,家長必須拒絕對孩子進行胡亂猜測。

幫助孩子找到方向

很多敏感的孩子總是會因為外界的各種聲音,而對自己產生懷疑,或是鑽進牛角尖,這個時候,家長的引導對孩子來說就非常重要了。

家長需要多給予孩子時間和關心,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讓孩子轉變自己的思考問題的方式,讓孩子學著樂觀看待問題,把敏感用在解決問題的細節上。

孩子敏感或是不敏感,其實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都是能發現的,不要想著"敏感就是高智商",也不要想著"不敏感就是樂觀"。孩子的情緒都不是憑空產生的,父母多關心孩子,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在適當的時候,要對他們進行引導和糾正。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厭孩”嗎?可能不是家長的原因,學會相互體諒才能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