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能耐你也一輩子別生孩子啊!”前幾天,網上這樣一則新聞,引發了很多人的廣泛的討論。在吉隆坡到武漢的一架航班上,因為一位媽媽帶著的嬰兒哭鬧不止,孩子的母親與身邊一對年輕情侶發生了爭執。隨後,媽媽帶著孩子換座至其他位置。

而當這個時候,飛機上一對年輕乘客喊話孩子母親:“飛機上又不只有你們一個小孩,為什麼你們小孩一直吵到現在。”“麻煩你把小孩好好管一下。”這位抱著孩子的媽媽當時也很激動,就直接回懟這一對情侶:“你們兩個最好不要生孩子。”

“你們倆就沒道德。”“我一直在管。”事後,這件事情被同一架飛機上的乘客拍下來,上傳到網上。事後,事情一經傳開後,迅速發酵後。有人事後也去採訪了這位媽媽,這位媽媽無奈的說:其實,他們都再和我說把孩子管好,這件事讓我非常生氣。我不是沒有管孩子,我真的一直在管,而是因為孩子怎麼哄都哄不好。

其實,最近這幾年這樣的“孩子引發的矛盾”時不時在經常的上演。在飛機上或者是在高鐵上,看上去急的焦頭爛額的母親抱著懷裡的嚎啕大哭的孩子,一點辦法都沒有。周圍整個環境中,充盈著各種各樣的嫌棄的聲音以及各種各樣的白眼。

然後,終於有了“出頭的人”,直接質問:你怎麼看孩子的?以為這裡只有你嗎?能讓他閉嘴安靜一會兒嗎?

其實,媽媽們並不是說因為他的指責覺得不舒服,只是因為本來這位媽媽就很著急了,對於孩子的哭鬧從沒有置之不理,一直都在盡全力的安撫自己懷裡的孩子。而這個時候表示“憤怒”的出頭的人就表現的十分的不理解,不就是哄一個小孩子安靜下來,就這麼為難?就這麼難以完成?

這樣的畫面被福斯傳到網上,大多的時候抱著不同的觀點。都有兩撥人站在各自的觀點,各不容忍對方的觀點:

“有孩子就有理?厲害”“熊孩子別說了,這種孩子見得太多了。”“既然連孩子都管不好,那就不要帶出來了。”

好像這個社會上很多的年輕人都得了一種“厭孩症”,就可以十分明顯的感覺到這個社會上,發自內心的在內心裡有一個認知標準:雖然是不滿三歲的孩子,雖然只是幾個月大的嬰兒,只要在公共場合會哭鬧就是熊孩子,而這個時候的家長就是毫無素質毫無修養的“野蠻人”。

但是這樣的衡量標準,不管是在哪裡都是不合理、冷漠甚至說不通的。

但遺憾的是,對於現在的很多比較年輕的人來說,他們無法理會和理解也不願意嘗試體會站在一個已經是焦頭爛額的母親、一個是感覺不舒服的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當下的環境。他們一直認為只要是在公眾場合哭的就是熊孩子,也是家長沒素質的最好的體現。表現出的大多是“我不管你那些,你影響到我,那就是錯了。”

不要選擇去很自我的去勸說不想要孩子的家庭去生孩子,再和這樣的家庭講述生孩子是多麼好的一件事。相同的我也絕對不會在決定不要孩子的家庭,在某天產生想要孩子的想法時,去嘲諷他們。這樣的做法是毫無意義而且十分愚蠢的行為。

想不想要孩子其實是一群人的生活方式,是每個人的基本的自由,沒有任何人有這個權利去幹涉人家的這種自由包括最親近的人,道德綁架是這個世界上最不明智的一種行為和做法。

文明社會,應該產生的共同的認知應該是:

有一個還不超過兩歲的孩子哭鬧的時候,作為一名有素質有教養的成年人,應該在這個時候給予這個還尚未成長的孩子一些理解和保持相對應的沉默。

不知道別人,在我的世界觀價值中,當開車的時候遇到有推著嬰兒車或是步履蹣跚的老人過馬路的時候,不應該催著人家;在同一個場合中,有孕婦的情況下我們儘量多的照顧孕婦,我認為這是做人的最近基本的對文明禮貌的理解。

難道你會對一位垂垂老矣的老人說“真是個老不死,出來晃悠什麼!阻礙交通!”嗎?你會對一名還懷著孕的孕婦說“又不是我的孩子,我憑什麼照顧你?受不了就滾遠點?”

當一個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因為太小了還不會說話,所以只能用哭鬧來表達自己有的情緒,想吃東西、想喝水、拉了、尿了、周圍的聲音讓他不舒服的時候,這個時候小小的孩子能做的就是“哭”,只有通過哭才能告訴家長,自己的需求。

當整個大環境都是父母必須要自己還沒成長好的的嬰兒吵鬧,要不停地向周圍人道歉的情況出現,那就和人的素質沒有太大的關係了,只是反應了一種深深的冷漠。

在聯合國有一個叫做“兒童友好型城市”的概念,目前在世界上獲得證的“兒童友好型”城市大概有九百多個。但是,這麼大的一個城市基數下,卻沒有一座是中國的。

事實上,這樣的狀況其實沒什麼可意外的——在你的城市走走看看,捫心自問,你的城市和城市居民,對小孩子好嗎?

答案其實在就顯而易見了。

就在幾年前,一名女性在北京地鐵上哺乳時的動作,被有心者偷拍下來,還要發到網際網路上各種譏諷一番:

確實在公眾場合這比較不雅觀,特別是孩子不停地哭鬧或者突然發生嗆奶的情況時候,對於坦胸露乳的母親來說,這樣的場面無疑是十分的狼狽而且是尷尬的。

相信沒有任何一位女性願意在大庭廣眾之下,將自己的身體坦露在別人的面前。看得人覺得尷尬不已也覺得十分不舒服,那麼這位被看的媽媽,一定是還比看的這些人更加的尷尬。

看到之後就想說:“只有內心狹隘的人,才會關注到這些。”這樣的做法雖然是相當的容易,但是站在這位媽媽的角度上看,這樣的做法就是對他的二次傷害。

作為孩子的母親,即便內心再不情願,也是沒有一點辦法。對於懷裡的小嬰兒而言,媽媽就是孩子的全世界也是孩子的食物來源,就算知道會招來部分人的辱罵,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母親也不得不這樣做。

雖然已經有很多聲音,呼籲現在的社會對這樣的媽媽和孩子予以同情和關懷,這是在往好的方面發展的情況。但是仍然有各種各樣的不理解的聲音,我們還有很多地方在這一方面做得確實不夠。例如:母嬰衛生間的公共設施,在一些別的國家的 “母嬰衛生間”,裡面的設施令人十分的驚歎。

裡面不僅設有小嬰兒的嬰兒座椅,還有五歲以下的小朋友的專用馬桶,並且:洗手液、嬰兒用紙巾應有盡有。

但是,在我們在我們現在生活的大環境中很少有這樣規格的母嬰室為了這些媽媽和孩子們的“不時之需”“也為了不再遭到他人的白眼”。好像這樣的差距是我們潛意識裡的對母嬰的意識的過度的缺乏。

其實,人類對幸福的感覺不僅僅只是來源於物質的豐富,環境的安全。而是更應該在於對弱勢群體的關係和愛護。如果連這樣的事情都做不到,那麼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裡的人, 怎麼可能體會得到幸福。

2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媽牽著光溜溜的女兒,在超市裡行走,沒有絲毫的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