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的美美一直膽子很小,她和爺爺奶奶去動物園玩,雖然很喜歡小猴子,明知道它們被關在籠子裡,但她還是不敢上前。看著別的小朋友開心地喂小動物,她只能羨慕地看著。後來,走在路上看見地上有個小蟲子,美美嚇哭了,奶奶大聲訓斥:“這點小事哭什麼,再哭就把你自己扔這!”怪不得美美膽子這麼小,原來一直被大人這樣嚇唬,她的內心總是充滿恐懼。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勇敢一點,快樂一點,但是家長平時卻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最後造成孩子膽子越來越小。你是否經常會看見這樣的小孩?他們總是躲在大人身後,不敢和別的小朋友玩,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上學不敢舉手發言,也不願意和大家打招呼。這都是孩子膽小的表現,除了小部分是孩子的天性之外,更多是教育不當造成的。家長一邊告訴孩子要勇敢,另一邊自己卻對孩子大喊大叫,孩子又怎麼能勇敢呢?
孩子長大之後,很多事需要自己面對,家長不能一直陪伴,所以讓孩子真正勇敢起來非常重要。這樣即使以後孩子沒有太大成就,他也可以獨立地面對工作和生活,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很多家長比較極端,有的是太慣著孩子了,不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和挑戰,幫他們去除障礙,影響了孩子能力的提升,讓孩子內心覺得自己做不好,所以變得越來越膽小。還有的家長是太嚴厲了,遇到一點小事就會批評孩子,非常注重結果,孩子犯了一個錯誤就不停地嘮叨,孩子內心非常害怕。還有一些家長是自身的問題,他們自己就是膽小懦弱的,孩子受到了感染,變得自卑沒有存在感。
所以,想讓孩子勇敢起來,需要家長先言行和目標一致。先做好榜樣,處理自己事情的時候勇敢,做出來給孩子看比教育很多句都有用。自己先改掉壞脾氣,想讓孩子大膽,就不要自相矛盾,先去傷害孩子,目標和行為統一,才能收到想要的效果。
家長們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勇敢呢?
一、千萬不要嚇孩子。
我小時候有這樣的經歷,雖然有些長輩沒有惡意,只是想逗逗孩子,但語言上很不妥。老一輩人習慣說不聽話就被大灰狼叼走,還有說外面有人偷小孩。類似的話說多了,孩子會產生恐懼心理,造成的傷害是是持久的,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二、掌握好教育的分寸。
媽媽們既不能嚴厲地教育孩子,也不能過於嬌慣,平時多用和善的態度對待他們,做錯事的時候堅定地告訴他們不能再犯類似的錯誤就好。管孩子並沒有錯,只是告訴大家不要太過於強勢,別光要求孩子,遇事需要引導,讓他們自己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這種教育方式更為持久有效。
三、不能過於保護孩子。
什麼事情都由父母幫忙做,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懶,喜歡依賴別人。孩子的能力不強,他們自然沒有信心。其實有恐懼並不是錯誤,誰都有害怕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克服這種心理。通過一次次解決問題,讓孩子完成挑戰,自己消除恐懼的心理。
四、家長自己不要焦慮。
有時孩子嘗試做事,他們並沒有覺得什麼,反而是父母太過於擔憂,給了他們阻礙,這是在破壞孩子的勇氣。比如,停電時,孩子還沒感覺到害怕,家長先緊張起來,把孩子摟得緊緊的,不停地告訴孩子“別害怕”,孩子便無法勇敢了。
在迎接挑戰的時候,我們需要鼓勵孩子勇敢向前,不用太強求,一步一步來,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多去肯定孩子的勇敢,他們還很小,走出膽怯的區域比較容易,家長和孩子一起放鬆下來,充滿勇氣面對生活。遇到恐怖的場景時,去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別投入太多恐懼,這都是幫助孩子能夠勇敢起來。擁有強大的內心,孩子的未來會充滿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