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孩子上學之後,家長最害怕的就是被老師找,因為被老師找基本沒有什麼好事,大多都是孩子犯了錯誤,這時候家長過去基本就是挨老師的批評。

比如孩子在學校偷拿東西,打人等等,這時候家長的做法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

孩子偷拿了老師的u盤,老師告知家長,媽媽的做法值得稱讚

洋洋今年剛上幼兒園沒多久,今天洋洋媽就接到老師的電話,說洋洋在學校偷拿了老師的U盤,希望洋洋可以給老師還回來。

老師孩子在電話里語重心長的和媽媽說,讓媽媽好好的教育孩子,媽媽一聽老師的控訴,有些疑惑也有些生氣。

她實在不相信自己家的孩子會做出這樣的事。可是隨後老師發了一條監控視訊,視訊畫面清晰的顯示,確實是洋洋拿了老師的U盤。

洋洋媽並沒有著急去批評洋洋,而是問洋洋為什麼要拿老師的U盤。

洋洋說當時老師把U盤插到電腦裡面,播放了很多動畫片。他覺得這個U盤很神奇,下課的時候就去玩兒,結果忘了給老師還回去,就放到書包裡帶回來了。

原來這一切都是老師誤解了,並不是洋洋偷拿的,只是孩子的一種無意識行為。第二天,媽媽就帶著洋洋把U盤還給了老師。

並且霸氣的為洋洋辯解:“我們家孩子並沒有偷你的U盤,他現在也根本沒有‘偷’的概念,希望老師不要給孩子貼這樣一個‘小偷’標籤,會傷害到孩子。”

孩子的年齡還小,在腦海中根本沒有偷的概念,如果老師給孩子貼這樣一個標籤,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成長。

顯然,這個老師對事件處理有些欠妥當,前幾天聽到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孩子在幼兒園偷拿了學校的玩具。

當天,媽媽就發現了,於是讓孩子第二天還到學校裡。老師當著孩子的面,眼睛閉著讓孩子把玩具交了出來。

並且對孩子說,“教室裡不見得玩具是不是你給變回來的。”從那以後,孩子再也沒有拿過學校的東西。

孩子的犯錯後,家長的做法很重要

八歲之前的孩子,對自己的東西和他人的東西分得並不是很清楚,有時候給孩子玩,孩子認為這就是自己的。

如果孩子出現這種現象,家長不及時教育,或者是直接忽略,亦或是一通亂吼,就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造成內心的陰影。

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隨意貼“偷”這個標籤,因為其會像一個種子一樣,在孩子的心裡發芽,最終把孩子推向不好的方向。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行為?家長該怎麼做?

孩子在小時候都可能會出現隨意拿走別人東西的行為,家長不能給這個行為簡單粗暴的定義為“偷”。造成這個行為基本上有這兩方面的原因,家長應該區別對待。

1、 缺乏物權意識

孩子在小時候基本上都是住在家裡,家裡所有的東西,孩子都預設為是自己的。即使上了幼兒園,老師也會分發很多的玩具。

在孩子的腦海中,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物權意識,分不清究竟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東西是別人的。這時孩子隨意拿東西基本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

處理方法

針對孩子缺乏物權意識所造成的行為,家長要正確的看待。首先告訴孩子哪些東西是孩子自己的,哪些東西是公共的。

將家中的物品分門別類,明確告知孩子不應該碰的,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以免誤拿東西。

2、 缺乏自制力

在孩子稍微大一點,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出現一些想法。甚至把自己喜歡的東西佔為己有,直接拿回家。這時就屬於一種有意識的行為。

處理方法

如果情節不是特別嚴重的。家長最好給孩子留餘地,找合適的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明白自己究竟錯在哪裡。

如果這種問題不止一次的出現,家長除了說服教育之外,適當時候可以採用打手板的方式,讓孩子知道偷東西的嚴重性。

總而言之,孩子年齡還小,當孩子第一次出現拿別人東西行為的時候,家長和老師都不要給孩子定義為偷。

越是這樣的定義,越容易把孩子引向不好的方向,根據具體情況以及孩子的具體行為去判定。採用正確的處理方法,才可以對孩子起到教育的作用,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撒潑耍賴?家長這麼做,開場就註定敗陣!不妨試試治娃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