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引言:面對孩子哭鬧、吵嚷、冷暴力,我們總是手足無措。其實,孩子這樣的表現是在告訴我們,他不懂得用正確的方法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感。如何讓孩子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感呢?其實很簡單,學會情感引導法,你的孩子就會變得跟以前不一樣。

今天帶娃逛公園,看到了讓人很氣憤的一幕:

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跟爸爸、媽媽一起開心地走在公園裡,突然小男孩停下來跟媽媽說了些什麼,媽媽的表情變得有點嚴肅,小男孩開始拽媽媽的衣服,媽媽生氣地甩開,然後快步向前走。

接下來的一幕,讓人意想不到,小男孩跑上前去拽媽媽的頭髮,還用小拳頭打媽媽,而媽媽卻一直默默地承受著,不遠處的爸爸也無動於衷。

兒子打媽媽,拽頭髮、踢打

後來,媽媽蹲在地上,做出求饒的姿勢,男孩停了下來。但是,他的情緒依然很激動,索性坐在地上哭,爸爸媽媽看著大家異樣的眼光,覺得有些尷尬,趕緊答應了他的要求,帶著他離開了。

看著他們離開的背影,我的心揪了一下。

這對父母以後會承受什麼樣的“暴力”呢?

然而,類似的場景在生活中卻經常見到。玩具店裡,父母不給孩子買想要的玩具,孩子就躺在地上打滾、哭鬧;孩子想吃零食,家長不能儘快滿足,孩子就會嚎啕大哭;你批評了孩子幾句,孩子幾天都不跟你說話。

每當這個時候,我們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我們的孩子究竟怎麼了?是什麼讓他們變得這麼不可理喻?

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曾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這樣寫道:孩子有問題,父母先自省。我們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可能無意識地走入了誤區。

01 父母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常常會走入三個誤區

第一個:控制慾太強的父母

這類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常常是命令和威脅,甚至還會體罰。

電視劇《虎媽貓爸》中,畢勝男的父親就是典型的控制慾型父母,他喜歡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的意志來成長。讓孩子背字典、背必勝口訣,凡是他能想到的為了孩子成績好的辦法,他都會要求孩子堅決執行。

這一招還用在了外孫女身上,在女兒、女婿鬧離婚的尷尬階段,他逼著外孫女學習,孩子的成績是上去了,但是卻因為不堪重壓,從學校樓梯上摔下來,醒來後不肯說話,被醫生診斷為自閉症。

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確實需要父母的管教,但是一味地控制,孩子的童年就毀了,你用語言、暴力控制孩子,孩子也就學會了暴力,這樣的孩子成年後,大部分都會像畢勝男的弟弟那樣,沒有責任感,更容易放任自己。

第二個:放任型父母

這類父母的經典口頭禪就是:別理他、我也沒辦法、小孩子麼,鬧一鬧也正常。

前段時間出門坐高鐵,就遇到了這樣的一位家長。他們坐在我的後面,三四歲的小男孩一刻不得閒,總是不停地踹我的座椅,我一開始覺得孩子還小,包容一下吧。

但沒想到,這個孩子越來越過分,最後站到了座椅上,趴在我的椅背拽我頭髮玩,而一旁的父母卻在看手機,對兒子不管不問。

我忍無可忍,說了孩子幾句。

結果孩子的媽媽不樂意了,她一句抱歉的話都沒說,反而覺得我作為一個成年人不夠包容。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基本的社會規則,不然孩子長大後就會缺乏規矩和約束,沒有群體歸屬感,那個時候等孩子釀成大錯再管就真的來不及了。

第三個:忽略型父母

這類父母總是低估、輕視甚至否定孩子的感受。

前幾天帶孩子在公園玩,看到一個爺爺帶著一個兩三歲的小男孩,穿著羽絨服、戴著棉帽子,還不到11月份,這樣的穿著我看了都覺得熱。

孩子玩了一會兒說,爺爺我太熱了,你幫我把衣服脫掉吧。

爺爺很嚴肅地說:天這麼冷,你怎麼會熱呢?熱了你也得穿著,要不閃了汗,你就感冒了。

小男孩一看爺爺拒絕了,頓時兩行眼淚就出來了,爺爺還是堅持不能脫,最後還是身邊的幾個家長一起勸說,爺爺才肯給他脫下來。

情感總被否定的孩子很難感受到別人的情緒變化,因為他們的感受也不曾被看到過。

如果你在這三個誤區中,也不必太過擔心,你可以試著改變自己的方法,然後再學習一下情感引導法,這樣堅持下去,你很快就能看到孩子的改變。

02 情感引導究竟是什麼?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這樣寫道:情感引導就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

說白了,所謂的情感引導其實就是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準確地教會他這種情緒叫什麼,我們可以怎麼做。

樊登讀書會的創始人樊登先生在一次演講中,曾講到過他兒子嘟嘟的一個小故事:

嘟嘟5歲的時候在學習跆拳道,有一次,他的一個小夥伴欺負一個小同學,他看到後趕緊制止,而且還代替同伴向小同學的家長道歉,他說我的同伴這麼做不對,不符合跆拳道精神。

這其實就是情感引導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

情感引導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還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最主要的是因為孩子的表達順暢,可以減少他發脾氣的現象,因此能夠促進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加深情感。

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又會溝通的孩子,未來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那麼情感引導究竟怎麼做?又有哪些步驟呢?

03 情感引導的步驟

第一步:播下種子

這一步就是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你的要求是什麼。

今天帶孩子去遊樂場,在家給孩子穿衣服時,我就跟他講清楚了我的要求,去遊樂場,媽媽帶了好多吃的,足夠你吃了,不可以再要烤腸、薯條、漢堡包和飲料。

孩子聽了以後點點頭,同意了。

出門前、到遊樂場門口我又重複了一次,進到遊樂場以後,我放好揹包,蹲下來問兒子:還記得媽媽說過的話麼?他重複了一遍,我笑著給他點了個贊,然後他就開心地去玩了。

這一步一定要清晰、準確的告訴孩子你的要求,不能模稜兩可,比如,帶孩子出門坐公交,你不能說,不要在車上淘氣、胡鬧,孩子理解不了,你要直接告訴他,不可以亂跑、亂跳,不可以大聲喧譁,他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第二步:觀察和判斷

這一步主要是要關注孩子,體察孩子的需要。

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要學會關注孩子,及時體察孩子的需要。比如,孩子在遊樂場玩了好久,父母不能總是坐在旁邊低頭看手機,而是要多關注孩子,讓孩子在有需要時第一時間能夠找到自己的父母,而不是哭喊著到處去找。

當孩子玩累了,可以帶孩子到休息區吃點東西、喝點水,補充下體力。

孩子會感覺到你在關心他,無意間就能拉進你們彼此的距離。

第三步:聆聽

這一步很關鍵,聆聽的本質其實就是尊重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有問題或者有需求向你反饋時,你要學會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認真仔細地聽他講。孩子會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也會耐心聽你講解,並按照你說的去做。

第四步:說出並理解孩子的感受

這一步的關鍵是要及時、準確地說出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覺到你是理解他的。

當孩子生氣的時候,你不要說這有什麼好生氣的,也不是什麼大事兒類似這樣的話,這會讓他更生氣。當你說出,兒子,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難過……能讓孩子感受到你是理解他的,反而能更快地平復孩子的情緒。

要鼓勵孩子用語言把自己的感覺表達出來,而不是發洩在別人身上。

第五步: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不要簡單地告訴孩子怎麼做,要引導孩子學會怎麼做。

前幾天帶兒子在小區廣場玩,我只帶了四包米餅,一起玩的小朋友卻有五個。

我讓兒子把米餅分給大家,他分完發現,有一個小朋友沒有,我問他:你覺得咱們怎麼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他想了一會兒,把自己那包開啟,拿出了一塊分給了那個小朋友。

我趕緊跟他說:太好了,你這個行為就叫分享。

這時候,孩子就懂得了分享的意義,也更樂於去實現分享。

都說孩子是家長的影印件,我們在給孩子做情感引導時,也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情緒左右了你跟孩子的溝通,只有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給孩子做情感引導,千萬別讓你跟孩子的親密關係輸在情緒上。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培育優秀女兒,新手父母應當掌握哪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