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6週歲上幼兒園了,不同於小班,中班,現在每天放學回來也有少量的作業。現在的作業都發在群裡面,需要拿著手機抄寫字,抄完了還要拍照發到群裡。
她總是開啟手機,情不自禁的看抖音,或者看動畫片,把寫作業的事,都給忘了。好話說盡,教訓的話,也說了,可不管我怎麼說,她都不當一回事。
為此困擾了很久,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後來的生活當中,慢慢發現只要用好這幾個方法,就可以事半功倍。
1.儘量少說,越嘮孩子越叛逆
有時候我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父母親越嘮叨,說的太多,我們已經沒有了感覺。比如一件事情說一次,我們還會聽,說的太多,其實等於沒說。
比如同學聚會上,靈帶著她上幼兒園5歲的兒子來參加,從開始到最後。他的一雙眼睛都是盯著兒子,走路的時候不許跑,要好好的走。不可以東張西望,要看到腳下的路。吃飯的時候這個不能喝,說話不可以太大聲。雖然她一直說,可它兒子根本就不當一回事,自己喜歡怎樣就怎麼樣。
當她兒也調皮的去玩噴水池裡面的水時,我柔聲細語的跟他說,水裡有電,很危險,不能去玩,他乖乖的跟我回來了。
同學很奇怪,為什麼我好說歹說都沒用呢?輕輕地說一句他就跟著你回來了。
我笑著說:“你說的太多,他沒感覺了呀。”
同學看看我,若有所思的問我該怎麼做呢?
我輕聲說道:“你試試少說,重要的話,一句話說完,把道理是非說清楚,就不要一再的嘮叨。”
2.家長自己說話,儘量做到,實在沒有做到,要和孩子解釋清楚。
記得曾經書上有一個古代的故事,一位母親為了讓孩子去上學,就隨口說:“如果你能好好的去上學,我就把家裡的豬殺了給吃。”
等這位母親幹活回來時,孩子的父親已經在燒水殺豬了。母親急忙上前攔住,因為那是家裡為數不多值錢的東西,急忙說:“我只是為了哄孩子去上學,並沒有說真正要殺豬的。”
孩子的父親正色說:“既然說到就要做到,要不然,以後孩子就不會把我們說的話當一回事了。”他不顧妻子的阻攔,還是把豬殺了,給孩子做榜樣。
父母一言九鼎,孩子自然會當成榜樣來學。
3.說讓孩子願意做到的事,要判斷孩子確實能做到,並且幫助孩子去做到。
生活裡我們往往把自己想要做的事強加於孩子,不管他是否願意?能否做到?孩子做不到,覺得沒用,自然會抗拒。
比如前面我的同學,他兒子才5歲,這個年齡天真活潑好動,你讓他一本正經的坐在桌子上,對於大人來說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對於一個那麼小的孩子來說,卻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非要讓孩子坐著不動,可以給他一個他喜歡玩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幫助他坐下來,如果一味的嘮叨,他也聽不進去。
家長為孩子著想,孩子覺得大人的話有道理,能做到,自然就會聽大人的話。
4.營造愛的氛圍,不管孩子是否聽話,我們始終愛孩子。
在生活裡,我們常常會威脅孩子,如果你不聽我的,我就把你送人了。這些嚇唬人的話說多了,孩子知道我們說的都是瞎話,不管他們怎麼不聽話,我們都不可能把送人。所以我們再說別的話,他也不會聽,沒有威信了。
不管孩子是否聽話,我們始終都愛著他,接受不完美的他,孩子能感受到我們的愛,覺得我們是愛他的,也會改變自己的態度。
其實我們不用太嘮叨,太憂慮,有些孩子小時候雖然調皮,不聽話,長大了,慢慢也會懂事,成為有用的人才。
我們有這樣的態度,用心愛著孩子,適當改變自己說話的方式,相信不久,孩子就會願意聽我們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