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大兒子今年上四年級,最近每晚都會因為家庭作業而發生戰爭。

要不就是看著他各種磨蹭“怒”向膽邊生,要不就是老師一通電話過來告狀作業不認真錯誤多,真恨不得把那個皮猴子拉過來踹一頓。

低年級作業磨蹭或者不認真的時候還能靠吼,被吼完會眼淚汪汪的趴那裡寫,如果說不讓他寫作業、不讓上學,他還會哇啦哇啦的哭著喊著要寫作業……可是到了高年級,且不說中年老母吼起來已經明顯中氣不足,爆發力不夠,孩子也開始更有自我,更加叛逆。低年級還管用的招數到了高年級這就不靈了,你想威脅說不寫作業不讓上學,他那邊正巴不得如此呢!可是咋能真做到放心他不做作業、不去上學呢?

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管孩子了,打了罵了逼急了就反彈,索性撂挑子啥也不做了,你看著他不做作業,拖到很晚也不動筆,頂著黑眼圈總也睡不醒的樣子;不打了哄著供著效果也有限,他不是跟你談條件要打遊戲,就是你這裡好話說了一籮筐,他老人家巋然不動屹立山巔。

原以為「十八般武器」樣樣精通的中年老母,面對一個十歲的孩子,竟然如此的束手無措。

越想越不服氣,怎能就這樣被打敗?回想他還是小時候的往事,再看看自己現在的狀態,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中竟然被「焦慮」裹挾著站錯了位置。

01 你越把家庭作業當成你的職責,孩子們就越不會將其看成是自己的事情。

低年級的時候,老師佈置的作業主要靠父母轉達和提醒。可是家長沒有學會隨著孩子的年齡成長而放手,或者是內心覺得對孩子「不放心」而不敢放手,自然也因此錯失了讓自己逐步學會承擔自己責任的機會。

父母總是不斷催促孩子去做作業的時候,其實很多時候是是家長自己擔心孩子被老師批評、或者自己因為孩子的學業不佳被老師責怪,在家長會上沒面子,不能像學霸家長那般揚眉吐氣……

有的時候,孩子在家長的提醒和催促下完成了作業,但這其實掩藏一個真相:你依然在為孩子承擔著責任,並因此而生活在幻覺中,以為是孩子自己承擔了責任,因為看起來「作業都完成了」。

長此以往,孩子會覺得家庭作業對父母要比對自己更重要,不會承擔起本該屬於自己的做家庭作業的責任。

但是出於對孩子不做作業的後果、對未來孩子生活的害怕和挫折感,家長們會不斷地嘗試已經被證實不管用的辦法,希望通過逼迫孩子,讓孩子「自動的長出來」主動完成作業的責任感。

02 強迫是無效的,對於孩子和成人來說都是如此

如果強迫有效,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孩子喪失信心,覺得自己的價值僅僅取決於自己的成敗

如果強迫有效,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孩子長大後為了找回自己的一些自我感覺而拒絕按照大人說的去做。

如果強迫有效,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青少年對父母冷漠叛逆,甚至怒目相向。

如果強迫有效,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成年人在無法完成老是做不完的事情時,感到沮喪、內疚,並覺得自己像是個失敗者。

如果強迫有效,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成年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求和取悅他人,而無法承擔起自己的人生……

03 把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

要想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首先就要把屬於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

當孩子等到最後一分鐘才去完成一項作業時,你可以傾聽他的牢騷,傾聽他的抱怨,但不要出手去「幫助」他,要給孩子機會,去體驗自己的選擇帶來的後果——當然,這結果可能是老師的批評,也可能是極不理想的考試成績。

在看到孩子已經受到自己行為帶來的「惡果」時,要避免對孩子說”你看,你沒聽我的建議,早點做作業吧!”,或者“活該,誰讓你剛才不去做,我有空的時候你不來問我呢?”。

這樣的說法是很不尊重孩子的,說明你認為孩子愚蠢——他沒有理解或者意識到在父母提出讓他做作業的時候他未來可能會遇到什麼狀況。

我們在面對其他成年人的時候幾乎沒人會這樣說話,為什麼對著孩子就會如此“口不擇言”?有時候家長把自己當成現實的人,把孩子當成自己理想成為的樣子, 用自己的需求與期待來要求和控制孩子,期待孩子服從家長、迎合或滿足家長的需求。

與其“羞辱”孩子,不如讓孩子知道,如果他們要求,你很願意幫助他們,但前提是你不會替他們完成作業,提前告知他們你的空閒時間,可以在這段時間為他們的作業提供必要的支援。

通過觀察一段時間孩子處理家庭作業的安排,然後和孩子一起坐下來,告訴孩子你注意到了什麼、你的希望是什麼,以及你將如何提供幫助。

比如告訴他你注意到每天晚上都等到要睡覺時才開始寫作業,希望他能早點開始。父母很樂意幫他看看時間安排,看什麼時間更合適?

如果孩子或者希望有人陪伴的話,試著可以在他做作業的時候坐在旁邊看書或者用電腦工作,然後逐步減少這樣的陪伴。

把責任還給孩子,培養他們自己的主動性和責任感這個過程可能很難,時間也可能很長,甚至會面對孩子短期成績下降,或者經常被老師叫去喝茶。但從長期來看,培養孩子的主動意識和自我責任感,對其一生的重要性要遠甚於一時成績的優劣。

04 傾聽並理解孩子,允許他們在一定範圍內有個性發展

孩子不想做作業有時是覺得太難或者太多,反正也會做到很晚,一直拖著不想去做,這往往會成為一個惡性迴圈的開始,作業完成越來越晚,白天瞌睡學習效果差,回來做作業效率低更加排斥而拖著不想去做……

當孩子抱怨作業太多太難時,他需要我們的傾聽、理解遠勝於聽我們講道理和說教,不如跟他說:“看起來你遇到麻煩了,作業讓你很苦惱。”或者補充一句:“我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也許孩子會跟我們說說原因,也可能不會說,或者說不出來,但這都不重要,我們只需要陪伴和傾聽他。

此外還可以和孩子試著「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單方面的「要求」孩子應該怎樣做。在父母表達自己的看法時,要多聽聽並理解孩子的問題,然後一起做頭腦風暴,直到找到大家都可以接受並覺得有用的解決辦法去嘗試。

在我們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希望時,要能接受孩子跟我們的想法不一樣,這可能對於大部分父母來說不易做到,畢竟我們從小大都是在順從父母的環境中長大的。可以這樣說:“教育對我來說很重要,但你似乎對此並不在意,我感到擔心。我真心希望你能了解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價值,如果你需要我幫忙,我會盡力幫助到你。”

也許有些孩子永遠都不喜歡學校,而是更適合一些比較個性化的教育方式。正如每個人都長得不盡相同,孩子們也有不同的學習風格。有些孩子習慣學習時哼著歌,而有的孩子則需要鴉雀無聲。

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成績不好並不意味著就是失敗者,他們有一天或許會受到激勵再次嘗試。取得大學文憑是未必成功的唯一途徑,有些孩子是遲開的花朵,他們可能會在你想不到的時間開始綻放。

05 先照顧好自己,做個幸福感滿滿的老母親

家長為什麼會對孩子感到焦慮?

往往是因為他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無法適應和調整的困境。他們把這種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就會對孩子的未來特別擔憂,對人生失去了掌控感。只有孩子的表現符合家長期待時,他們才會有一點點踏實,至少讓他們覺得掌控了孩子。

於是他們會把所有的勁用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表現捆綁在一起,讓孩子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其實,這也是家長們沒有自我的一種體現。

著名的心理學家金韻蓉老師有一本暢銷書《先斟滿自己的杯子》,雖然說的是婚姻中的男女,其實這其中的道理也同樣適用於陷於親子關係中的父母。如果我們能先將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滿,心滿意足地幸福快樂了,這份幸福感也會傳染給孩子,帶給孩子快樂和幸福,自然就能將滿溢的福杯分享給周圍的人。

接納自己,允許不同。

相信每個人都是生來富足的,孩子也有總夠的資源去應對他的問題,先讓自己活成一個幸福滿滿的老母親吧!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不實用的4個兒童用品,看起來很高階,卻有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