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中期以來發生的一系列重大的社會變化是造成孩子們的變化的直接原因。這給了我們解決問題的希望。因為一旦我們能夠意識到這些社會變化以及所造成的影響,我們就能夠積極地採取一些措施加以彌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同時還可以消除很多人認為的因為家庭破裂、電視氾濫、電子遊戲以及媽媽全職工作等原因所造成的一些問題。
第一個重大社會變化是,今天的成年人已經不再給孩子樹立服從和順從的榜樣了。成年人忘記了自己的所作所為已經不再像“過去的好時光”那樣了。
還記得以前不論爸爸說什麼媽媽都很順從,或者至少表面上順從嗎?因為那是當時的文化所要求的。在那“過去的好時光”,很少有人會質疑“爸爸說了算”的觀念。
但是,由於人權運動的發展,這一傳統成為了歷史。德雷克斯指出:“當父親失去了對母親的控制權時,父母雙方也就失去了對孩子的控制權。”這就意味著媽媽不再給孩子樹立順從的榜樣。這是社會的進步。“過去的好時光”中有很多事情其實並不真就那麼好。那時,順從的樣板隨處可見。爸爸順從不認同自己觀點的上司,以免丟掉飯碗。少數族群以犧牲人格尊嚴為代價,屈居於順從的角色。
而今天,所有的少數族群都在積極地爭取自己的權利,謀求完全的平等和尊嚴。我們很難再看到有誰願意繼續扮演建下和順從的角色。孩子們只是在追隨他們周圍的榜樣。他們也希望得到平等和尊重。
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平等並不意味著完全相同。四個25分硬幣和一張一元紙幣完全不一樣,但卻等值。孩子顯然不能擁有那些基於更豐富的經驗、更熟練的技能和更充分的成熟之上的全部權利。成年人對孩子的引領和指導是很重要的。
但是,孩子應該得到同等的尊嚴和尊重;他們也應該有機會在和善而堅定——而不是責難、羞辱和痛苦——的氛圍中發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
另一個很重要的變化是,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培養責任感和上進心。我們不再需要孩子像過去那樣為家庭生計付出努力。相反,孩子們被以愛的名義給予的太多,而無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太多的母親和父親相信,好爸爸好媽媽就應該保護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們會包攬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難或對孩子過度保護,因而剝奪了孩子發展出對自己的信念——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的起伏——的機會。
因為忙於生計,或者不懂得讓孩子對家庭有所貢獻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父母們常常忽視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我們常常剝奪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作出貢獻來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機會,然後卻反過來埋怨孩子,嫌他們沒有責任感當父母和老師太嚴格和控制過多時,孩子們培養不出責任感;當父母和老師對孩子太嬌縱時,孩子也培養不出責任感。
孩子的責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堅定、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中,有機會去學習具備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價值的社會和人生技能時,才能培養出來。
必須要強調的是,停止懲罰並不意味著允許孩子為所欲為。我們需要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去體驗與其享受到的特權直接相關的責任。否則,孩子就會成為只會依賴和接受的人,認為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唯一方法就是操縱別人為自己服務。有些孩子會認為“他們不照顧我就是不愛我”。
還有些孩子則因為做任何事都會招來羞辱和痛苦,而認定自己不該再努力。最悲哀的是,孩子們因為從來沒有得到過能感到自己很能幹的鍛鍊機會,而產生了“我不夠好”的信念。這些孩子會將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或逃避行為上。
(試問!當孩子們的聰明才智和精力都全部用在了試著操縱別人、反叛、逃避上時,他們怎麼可能培養出成為有能力的人所必須具備的洞察力和技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