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他們會比較喜歡黏著父母,並且心裡面有什麼祕密都願意去及時的分享給我們,我們也特別喜歡去傾聽孩子的祕密。

(1)“爸爸,我告訴你個祕密,我今天被老師表揚了。”

(2)“媽媽,我有一個小祕密想要告訴你:我今天作業被老師評為優+了。”

從這些祕密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內心所想,同時對於我們在安撫孩子的情緒上,也具有很大的幫助。

隨著孩子的年齡不斷增長,他們的這些祕密就逐漸的埋藏在心裡,不再願意去繼續的分享給我們。許多的家長會誤以為這是孩子逐漸長大的正常表現,實際上並不然,這恰恰說明了孩子正在刻意的疏遠我們。

從以下的這些行為表現中,是可以看出來的。

孩子疏遠父母的行為表現

1. 不願意再和父母分享內心之中的真實想法

孩子現在不願意和父母去分享自己內心當中的真實想法,每次與家長交流時,只是隨便的去敷衍幾句,顯示出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正在疏遠。

夢夢今年十歲,是武漢張女士的孩子。據張女士所說,夢夢在小的時候,會經常喜歡將自己覺得有趣的東西分享給她,還會向張女士去提一些問題,讓媽媽幫著解答。

不過,夢夢現在卻很少再這樣做了,每次回到家後,都是張女士問一句,她答一句,讓張女士感到孩子在和自己交流時,特別的敷衍。並且每次吃完飯後,夢夢都會自己把臥室的門關上,在房間裡安安靜靜的去寫作業,這扇門好像是隔絕了雙方一樣,讓張女士感到非常的苦惱。

其實,當孩子不再願意主動和我們交流時,父母就應該要意識到,孩子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漸漸的疏遠了。

2. 不再希望同父母一起出去了

孩子小的時候,是特別喜歡黏人的,不管到哪裡都願意跟隨著父母,離開父母片刻都是不可以的,哪怕是父母去買個東西,讓他站在原地等上幾分鐘,孩子都會著急的哇哇大哭起來。這都顯示出孩子對於家長的依戀與親近關係。

而如果孩子關係同父母疏遠了,他們就會不再關心,也不願意同父母一起出去。

(1)“寶貝,媽媽要去趟超市,你要不要和媽媽一起去。”“不了,我還是在家吧。”

(2)“孩子,爸爸要有事情出去一下。”“那你去吧。”

孩子的這些表現都能夠說明,孩子正在刻意的疏遠和遠離父母,不再願意與我們保持像以前那樣的親近距離了。

3. 遇到困難時,也不願意再去求助於父母了

以前孩子在遇到什麼無法解決的問題,或者令他們感到心裡難受的事情時,都會向父母來尋求幫助,因為他們把父母當成是自己最親近的人。而現在孩子在遇到這些問題時,不願意再去告知父母時,我們就要及時性的做出反思了,看看是不是哪個方面出現了問題。

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不向自己來尋求幫助,正好能夠說明他們長大了。因此,應該欣慰不是。其實並不然,也許是我們哪裡做的不對,忽視了孩子,而導致孩子不願意在遇到困難時,再去求助於我們了。

這“2種做法”所導致的孩子疏遠父母

1. 父母對於孩子的管教過嚴

有些家長,為了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從小就對於自己的孩子管教過嚴,不管凡事都要求孩子必須聽從自己的安排,去無條件的進行執行。

(1)“今天必須要把這兩套數學卷子給我做完了,才能去睡覺。”

(2)“吃完飯後,必須要馬上去給我寫作業。”

他們通常會用這種命令和具有威懾性的方式,讓孩子被動的屈服。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這種管教下,引發出非常不滿的情緒,但他們由於畏懼自己的父母,就不敢過分的表現出來,也只好去使用疏遠父母的方式,“眼不見,心不煩”的去表達對於父母管教過嚴的抗議了。

美國心理學家麥德林•雷文博士就曾指出:“學會信任自己的孩子,對於父母相當重要:你的孩子並非是你的私有財產,他跟隨你生活,但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但不能灌輸你的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要試圖讓他們像你一樣。”

我們如果抱著讓孩子與我們一樣的心態的話,那麼孩子就會慢慢的疏遠我們,因為畢竟每一個人都不想在對方的控制下做事情。

2. 父母與孩子缺少溝通

美國前英特爾公司前CEO葛洛夫說過:“有效的溝通取決於溝通者對話題的充分掌握,而非措辭的甜美。”

平常父母與孩子缺乏有效的溝通,也是導致孩子疏遠父母的主要因素。雖然有些可能會與孩子做一些交流,但這些交流往往都不是孩子願意接受的,而是我們刻意強加給孩子來讓孩子回答的:

(1)“你這次考試考的怎麼樣?”

(2)“你的作業做完了沒?”

這些問題通常是孩子不願意回答的,我們與孩子缺乏切實有效的交流,和心靈上的溝通,才最終導致了孩子疏遠了我們。

當孩子逐漸疏遠父母時,該如何進行相應的補救

1. 有耐心去同孩子進行交流

不少父母一同孩子交流,往往就沉不住氣,尤其是看到孩子犯錯後,站在自己面前時,就氣不打一處來,想要對著孩子去大發雷霆。其實,這樣做只會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隔閡,讓孩子對我們產生恐懼感,孩子也就不願意主動同我們來進行交流了。

我們應當在同孩子交流時,剋制和穩定住自己的不良情緒,有耐心的去和孩子進行交流,把交流的語氣放平緩後,再來同孩子進行溝通:

(1)“寶貝,媽媽聽說你這次的考試沒有考好,是真的嗎?”

(2)“寶貝,吃完飯後,去好好練琴,好嗎?”

當我們每次與孩子交流時,都是這樣的平和狀態,孩子當然也就願意同我們進行交流了,以後有什麼事情也會第一時間的來告訴我們。

2. 高品質的陪伴孩子

美國作家羅伯特•清崎在他的《窮爸爸 富爸爸》一書中說:“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這種照顧,不應該是僅僅陪著孩子,而是應該對與孩子進行高品質的陪伴。

(1)我們應該平常多陪孩子去幹一些他喜歡的事情,可以陪孩子打打球。

(2)在與孩子在一起時,多進行情感上的溝通,每天孩子談談心。

這樣,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我們,向我們來進行求助,孩子也喜歡同我們在一起,而不疏遠父母。

當孩子出現疏遠我們的情形時,我們應當及時的進行注意,做出相應的補救才是正確的方式。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第一胎是女兒,要不要生二胎?90後父母給出的答案,現實又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