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陪娃晚上做作業的話題,但凡是個父母,說起來滿滿都是淚,網上更是多了很多或調侃、或自嘲的段子。
比如下面這個送房送車版
女版:
男版:
條件很誘人,又送房又送車,還不要彩禮,
不要養老還幫帶孩子,這是什麼神仙條件啊。
但條件再誘人,一看到後面要幫忙輔導作業,
那還是算了,畢竟這可是個要命的活啊。
看看下面這個媽媽就直接被氣住院了。
病歷上寫: 33 歲的媽媽在 10月26日在看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生氣後出現言語不能,大舌頭,右手寫字笨拙,字型變醜 ...... 左側放射冠區腦梗死 ...... 門診以 " 腦梗塞 " 予收入住院。
其實,我以前也和世上眾多父母一樣,別看我平時對孩子溫和又民主,可一旦輔導起作業來,分分鐘都可以直接爆炸。
我常常和朋友吐槽說:“我女兒其實很懂事的一女孩,在其他方面基本不要操心,就是作業,有時我耐著性子說了三、四遍,她還是一臉懵圈。你說這能怪是我脾氣不好嗎?分明就是她自己不認真嘛,笨嘛。”
女兒在我們夜聊會中也常常和我說:“媽媽,你是個好媽媽,只要輔導我作業時不凶人,那就完美。”
我總是無地自容地和女兒認錯:“改,我一定改。”
女兒直接就吐槽:“你都說過很多次改了,可現在不是照樣一輔導我寫作業就抓狂,我倒能願放學後,留在教室寫完再回來,不會做的隨便弄一下明天等老師講。”
聽了女兒的話,我心裡真不是滋味,又回想起,自己生氣時那小心臟開始是噗噗的跳啊,然後是悶地透不過氣來。腦袋呢,開始是要炸的感覺,然後就是暈的緩不過神來。
如果這個臭脾氣還不改改,那女兒的前途,我腦補了一下畫面:女兒會因為我輔導作業亂髮脾氣產生陰影,繼而開始厭學,成績一落千丈,然後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前途說沒就沒了。
那我的身體,我又腦補了一下畫面:每次輔導作業就生氣,小心臟和腦袋經過長期的摧殘和折騰,估計我離進醫院也不遠了。難道要我未老先衰,30多歲的人頂著50多歲的身體和臉蛋?那我的美好生活還如何開展?
腦補得出的結論就是這樣陪寫作業,其實是一個害人害己雙輸的局面。
怎麼扭轉這種局面呢?
我上網買了一堆有關育兒和溝通的書,又去圖書館借了有關提高孩子學習興趣和方法的書,開始惡補。
看了一些書,道理懂得了一些,方法也找到了一點,可是那些輔導作業發脾氣的家長難道是因為不懂道理,不知道方法嗎?
並不完全是,很多父母其實是各行業的精英,他們為什麼還屢戰屢敗呢?
還真的是,無論是生活中還是網上因輔導作業吐槽的一般都是小學家長,尤其集中在1-3年級。
因為1-3年級的題目對於一個在社會學習、成長了二三十年的家長來說,真的很簡單。
所以家長講解起來一般都沒有由淺入深,或者說隔行隔座山,本來乾的就不是小學老師的活,也不會如小學老師一般的循循誘導。
最重要的是家長們講解時的心態也不太對,因為覺得題目簡單,老師講過了,你還不會,缺乏對孩子的理解和同情。讓孩子無法從感情層面認同家長的講解,也就容易心不在焉,更加不懂。
更恐怖的是,如果孩子聽了幾遍還不懂的話,往往家長就開始失去理智,指責、不耐煩的話語讓孩子的理智腦完全關閉,自動轉入“逃生機制”,他所有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如何逃過這一劫,導致後面家長講再多遍都沒用了。
家長的怒火也往往在此時被徹底引爆!
要想找到解決的辦法,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
話說一對夫妻,都是妥妥的學霸,媽媽是文科生中的翹楚,肚裡有才還能寫能說。爸爸是理科界的扛把子,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帶怕的。
他們的兒子才剛出生,他們就摩拳擦掌,一定要把兒子培養成材。他們也堅信兒子必能成材,因為有優質的基因加父親理科無死角的輔導再加母親文科的長期薰陶。
誰知,兒子竟完美繼承了母親的理科基因和父親的文科才能,一道簡單的數學題可以讓父親講到口乾舌燥,兒子還是一臉懵圈;一篇很普通的閱讀理解可以讓母親講到生無可戀,兒子還是似懂非懂。
憤怒的父親要放棄兒子,但母親,作為天底下最偉大,最有愛心的人怎會對自己的孩子輕言放棄?
她試著陪兒子一起去上輔導課,上文科課時她覺得如沐春風,但上理科課時她卻覺得艱澀難懂,就算集中精神也無法全部搞懂、消化。
她終於理解了兒子的難處,從此由她來輔導兒子的理科,丈夫輔導兒子的文科。
剛開始,對於自己並不擅長又長久未接觸的科目,父母都顯得異常吃力,說是輔導孩子,還不如說是相互推敲和探討。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僅慢慢地理解了孩子的“笨”,也對他在學習中遇到的挫折和痛苦加深了理解和同情。不知覺的就降低了對孩子的期待。
父母的心態越來越平和,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也越來越好。完全放開的孩子在和父母探討式的學習模式中,竟也找到了不少的樂趣,開始自發的對學習產生興趣,然後孩子的成績也在不經意間提高了很多。
從前面的原因分析中和故事中,我們其實都看出了,為什麼平時母慈子孝,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呢?
真正的原因就是父母和孩子的知識水平不同,父母沒有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尊重孩子,造成輔導方式不對,輔導心態也錯的局面。
所以,要想扭轉局面變雙輸為雙贏,有兩個建議:
1、降低期待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天性使然,所以總希望孩子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會不自覺的受周圍父母焦慮的傳染,於是期待值就越升越高。
但真相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孩子99%的可能會是個普通的孩子,過著平凡的一生。
曾經看過一個10歲優秀男孩吐槽自己的父母,他說我這麼優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樣樣拔尖,為什麼父母就只開著十幾萬的代步車,住著一般的房子,幹著最普通的工作?
雖然我不太贊同他那麼極端的想法,但仔細想想,作為父母沒有做到父母中的翹楚,憑什麼要求孩子總是考第一?
2、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想要真正的理解孩子的“笨”,理解孩子做作業的難處,我們就要和孩子真正站在同一起跑線,建立起和孩子探討的學習模式,共同進步。
如果孩子目前是低年級,功課你都懂,那我建議你找一門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學科或者一件平時難堅持的事陪著孩子一起。
比如工作之餘考個什麼證,和孩子一起學習,這樣既營造了家庭的學習氛圍,又更能讓你理解孩子剛學時的艱難。
或制定個健身計劃之類的,雖然不能和孩子共同學習,但是可以和孩子相互監督,共同進步。
如果孩子目前上初中、高中了,他的功課不太好,你又輔導不了,那就跟著孩子一起學,不懂的就和孩子一起研究,讓孩子去問了老師,回來再教你。
曾經看過一篇報道:一個農民把自己兩個子女都培養成了名牌大學生,用的就是這招,他不管地裡有多忙,每天都在孩子放學的時候,等在家裡虔誠的向孩子請教學習問題。
這不僅讓孩子感受到了尊重和被理解,還給孩子樹立榜樣和責任,他必須得為尊重和責任而戰,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力量,能戰勝任何困難,包括學習。
結束語:
培養好一個孩子,成績拔尖只是其中一個指標,心理健康,內心Sunny,獨立自信,合作交流等都是好孩子的指標。所以我們沒必要總和孩子死磕這個作業,如果你真的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和孩子共同進步,那我們可以送孩子去託管、找家教都沒問題。
我總覺得,世上不應該有任何一件事阻止我們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尤其是輔導家庭作業這種小事。你說是不?